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735129 上传时间:2024-03-1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少年心理健康案例分析一、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健康的概念已深化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心理健康,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那么心理健康的科学定义是什么呢? 对于心理健康的定义,历来有不同的看法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曾提出十条标准: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估计自己的能力;生活理想切合实际;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能适度地宣泄情绪和控制情绪;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甚至有学者把心理健康

2、的标准定得十分复杂,多达十类七十五条标准。亦有许多作者发表过关于心理健康的见解,均为大同小异。 我认为,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内容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促使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地指出,心理健康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的生活。翟宏川等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智力正常;情绪稳定、心境乐观;意志健

3、全、行为协调;注意集中度;完整统一的人格;积极向上、面对现实,有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度的反应能力;心理特点与实际年龄相符;自我认知;创造性、成就感。具体到青少年来说,英国国家健康服务中心,健康咨询服务站年提出,青少年心理健康是:能够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心理持续健康发展;与年龄和智力水平相适应的游戏、学习能力;发展的道德观和是非观;行为协调、反应适度。可见,除正常的智力外,心理健康应包括良好的人际关系、稳定的情绪、健全的意志、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协调的行为等方面。 下面以我在教学实践中的案列为依据,分析青少年心理健康在青少年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 案例描述 李某某,女,17岁。父亲常年

4、外出务工,家里只有妈妈和弟弟。一次,我通过访谈了解到:她在日记里写到在家里要干很多家务,妈妈对她很苛刻,什么事情都偏向弟弟。她感觉只有到学校才快乐,很不愿意回家。在日记的结尾,她写到:我怎么会有这样的妈妈?难道这也是爱吗?我讨厌我的妈妈。我看了日记后,心被震撼了,一时手足无措,孩子竟然如此多愁善感,如此敏感,有如此怪异的想法和心理。三、问题分析1、存在问题:A、该生胆小畏怯,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家长存在封闭思想。B、心理积怨了许多仇恨,心灵得不到释放,想法无处交流,快乐痛苦得不到肯定和分享。2、原因分析:A、个人因素:通过观察,我发现她长期受自卑、羞怯、焦虑和恐惧等负面影响,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她不

5、能正确理解爱是什么?难以体验家庭的温暖,从而陷入失望、怨恨的恶性循环之中。这样就严重影响她的身心健康的发展。中学生都有极强的慰藉心理,即中学生对父母形成的依恋感使她们易于向父母倾诉不安和烦恼,以得到父母的安慰和帮助。但案例中的孩子却缺少这份慰藉,从而产生交往障碍。B、家庭因素:由于中国传统的男女观念,部分家庭、家长存在重视男孩,忽视女孩的封闭思想,给予女孩关心少,重视少,甚至忽略其存在。这给女孩子心理造成阴影,好像我可有可无,从而否定怀疑自己,不安、烦恼、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逐步形成自卑、压抑心理。要是学习不好、表现差的孩子就更严重了。由于母亲对孩子的关心帮助不够,父亲又常年外出务工

6、,还遭到弟弟的欺负,出现了日记里的一幕。C、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了解不够,关注不多,就容易造成这些同学产生失落感,缺乏自信,背负沉重的压力,普遍滋长严重的自卑心理。但从日记里的反映来看,说明我们老师平时很关注她,让她产生了依恋学校,喜欢学校的心理。 中学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期,孩子的思想有个性,更有自己的主观意识,该生家庭情况异常复杂。该生的问题属于心理问题,疏导不好,很容易产生心理偏执的心理问题。四、辅导方法1、询问基本情况,全面了解学生。找孩子谈心,诱导孩子说出她的心里话。从谈话中知道,原来孩子在幼儿时就应母亲不重视自己在邻居旁说不让自己读幼儿园,还说女儿长大了是别人的,

7、只想好好供弟弟读书。于是心理有了结,加之平时处处被母亲忽视和惩罚,自此心里便不想与母亲交流。通过了解得知她的心是如此的脆弱和敏感。了解了孩子心中的苦与闷,找出孩子的心理症结,为接下来要实施的疏导策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准备。2、 与孩子交谈,了解内心世界。要走进孩子的内心,必须站在她的角度设身处地的思考。当听到她所说的那些生活故事的时候,我的心头一震。我用朋友似的语气与她交流,倾听她的诉说,她是那样的滔滔不绝,我感到我的责任。我尽量用平和的语气,积极的处事态度影响她。我鼓励她要摆脱阴影,积极面对,关心父母,与弟弟和睦相处。我跟她分析,弟弟经常打骂她,其实是想跟她玩耍,喜欢她的状况,让她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3、 家访。与孩子父母交谈,加强对母亲的思想疏导,破除封闭思想,给予关心爱护。 4、 和学生谈心。人生在世,有很多事情不能左右。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调整心态,找到自己的出路。目前的自己,最应该做的就是牢牢掌握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找到人生目标。针对目前的青少年犀利发展和健康和各学校教育现状,在此建议中小学校设立心理辅导室,并开设相关课程,从细微处帮助学生身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