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732557 上传时间:2022-12-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p30电控喷油泵的工作原理与维修(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论文论文题目: VP30电控喷油泵的结果原理与维修 专 业: 11汽车检测与维修 班 级: 汽车3班 姓 名: 杨斌 学 号: 2011106224 指导教师: 蔡兴旺 刘健斐 日 期: 2012/10/25 VP30电控喷油泵的结果原理与维修杨斌 汽车维修与检测 2011(3)班 2011106224 指导教师蔡兴旺 刘健斐 内容摘要: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可分为两大类,即位置控制系统和时间控制系统。第二代柴油机电控喷射系统采用的是时间控制方式,其特点是在高压油路中,利用电磁阀直接控 制喷油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改变喷油量和喷油定时。它具有直接控制、响应快等特点。时间控制

2、系统又有电控泵喷油器系统和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两类。电控泵喷油器系统除了能自由控制喷油量和喷油定时外,喷射压力还十分高(峰值压力可达240 MPa),但它无法实现喷油压力的灵活调节,且较难实现预喷射或分段喷射。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是比较理想的燃油喷射系统。它不再采用喷油系统柱塞泵分缸脉动供油原理,而是用一个设置在喷油泵和喷油器之间的、具有较大容积的共轨管,把高压油泵输出的燃油蓄积起来并稳定压力,再通过高压油管输送到每个喷油器上,由喷油器上的电磁阀控制喷射的开始和终止。关键词:VE-MV(VP30);时间控制;喷油量;高压电磁阀;喷油定时目 录一、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4二、第二

3、代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点 6三、VE-MV型电控轴向柱塞式分配泵 6四、喷油泵的检修8五、结束语 9 六、致谢参考文献 9 一、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 喷油量控制 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1)时间控制式转子分配泵结构 (2)转子分配泵的供油量控制系统 控制ECU根据各种传感器信号计算出供油量后,向控制器发出指令和相关信息控制器则根据ECU的指令和相关信息,并参考燃油温度传感器信号对分配给各缸的供油量进行平衡(均匀性控制),并通过驱动器(放大电路)直接控制高速电磁溢流阀工作。 喷油量控制原理图 (3)高速电磁溢流阀作用与结构 高速电磁溢流阀直接高压燃油的适时喷射

4、。电磁阀关闭执行喷油,电子阀打开喷油结束,喷油始点取决于电磁阀关闭时刻,喷油量取决于电磁阀关闭的时间长短。因此即可实现喷油量控制又可以实现喷油定时的控制,控制自由度的大小。电磁溢流阀结构示意图 1 电枢 2 电磁线圈 3 辅助阀 4 主阀电磁溢流阀工作原理 2. 喷油正时控制喷油正时控制机构与位置控制式电控分配泵一样,即通过正时活塞的移动来改变端面凸轮与滚轮的相对位置来实现喷油提前角的控制的,而正时活塞的位置则由加在上面的液压大小所决定。ECU通过控制正时控制电磁阀线圈电流的通断来控制作用在正时活塞上的油压,从而实现对喷油提前角控制,但取消了定时活塞位置传感器,反馈信号来自于曲轴位置信号和喷油

5、泵转角传感器的无齿段信号间的相位差。在油泵驱动轴上装有泵角脉冲发生器,泵角传感器向ECU输入燃油何时开始喷射的信号,曲轴位置传感器向ECU输入曲轴基准位置的参考信号。ECU根据这两个信号才能确定喷油提前角。二、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控制特点1. 产生高压的装置与机械式喷油系统、第一代位置控制式系统相同,都需要用凸轮轴来驱动柱塞,用压缩燃油来产生喷射需要的力。2. 油量控制和调节装置与第一代位置控制式系统已经完全不同。第一代的位置电控中,油量调节装置是油量控制套筒,而第二代时间控制式的电控系统中,控制油量的执行器是电磁阀,直接由电磁阀的动作完成每个喷射过程。3. 喷射过程更加直接和精

6、确。喷射过程中,电磁阀关闭的时间决定喷油正时,电磁阀关闭的持续时间决定喷油量和喷射压力,电磁阀直接调整发动机的工况。4. 由于仍需要凸轮型线的驱动来产生喷射所需的高压,其喷射压力严重依赖于凸轮型线的设计,使得喷油压力控制、喷油速率控制和喷油定时控制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也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进一步改善。三、VE-MV型电控轴向柱塞式分配泵VE-MV型电控轴向柱塞式分配泵是更新一代的电控分配泵,它与上述VE-EDC电控分配泵的主要区别是用一个高压电磁阀替代带有油量控制套的电磁调速机构来控制燃油计量,这样在燃油定量上和喷油始点的可变性上就有了更高的灵活性。如图8-32所示,这种高压电磁阀控制的分配

7、泵的尺寸、安装条件、输油泵、滚轮和平面凸轮盘传动结构以及由脉冲电磁阀控制的提前器与上述VE-EDC电控分配泵大体相同,最重要的新部件有高压电磁阀、转角传感器和油泵电子控制单元。图8-32 高压电磁阀控制的VE-MV型轴向柱塞式分配泵(1)高压电磁阀 高压电磁阀由阀体、阀针和油泵电控单元控制的电磁线圈组成,作为一个独立的部件安装在分配泵泵头的中央。它必须满足下列要求:具有较大的开启截面,确保即使在高转速时高压腔也能充分进油;低的运动质量,响应特性好,确保燃油定量的精确度;磁力大,以适应高的燃油压力。燃油由滑片式输油泵经泵头和高压电磁阀输送到高压腔。高压电磁阀接通的时刻确定了喷油泵的供油始点,它可

8、以处在凸轮的下止点或凸轮型线的上升段。高压电磁阀关闭就确定了油泵的供油结束点,因此高压电磁阀的接通时间确定了喷油量。高压腔内产生的高压经出油阀和高压油管输送到喷油嘴。由于压力波的动力效应,嘴端喷油压力可高达140 MPa。由于没有其他的进油口,因此当高压电磁阀一旦发生故障,燃油即停止喷射,这样就可防止柴油机因失控而“飞车”。(2)转角传感器 转角传感器总成包括传感器、传感器在驱动轴上的支承环和带固定齿距的触发轮。传感器产生的脉冲信号输入到油泵电控单元,并由一个评估电路进行处理。传感器与滚轮座圈互相连接,这样就保证了当提前器使滚轮座圈转过一个角度时能正确地将角度增量与平面凸轮盘位置联系起来。(3

9、)油泵电控单元 油泵电控单元安装在油泵顶部,它具有下列主要功能:通过总线系统与柴油机电控单元进行数据交换;转角传感器信号的评估;高压电磁阀的控制;提前器脉冲电磁阀的控制。这种油泵电控单元的工作原理与上述VE-EDC电控分配泵大体相同,其中也存入了控制分配泵工作的各种特性曲线。它不仅考虑了针对特定汽车使用中的调节参数和确定的柴油机特性,而且还可以检查所收到的信号的可信度,是分配泵控制的神经中枢。第二代电控分配泵后来,国外分配泵制造厂商又进一步开发出采用时间控制方法来控制供油量,即用一只高速电磁阀直接控制高压油路的通断,根据电磁阀通电时间的长短来确定供油量的大小,而根据电磁阀起作用时间的早晚来控制

10、供油提前角。这种控制方法的结构简单,控制自由度大,并可以控制供油速率,实现预喷射等等。这种采用时间控制方法来控制供油量的分配泵,称为第二代电控分配泵。例如在本讲座“电子控制轴向柱塞式VE分配泵”中介绍的德国Bosch公司的电控VEMV分配泵(具体型号为VP30)、日本Zexel公司的Model-1电控分配泵、日本电装公司的ECDV3电控分配泵和美国Stanadyne公司的DS系列电控分配泵等。1998年德国Bosch公司开始生产高速电磁阀控制的VP30轴向柱塞分配泵,其主要特点是综合性能好和灵活的预喷射,并且压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泵端压力为80MPa,而嘴端的喷油压力已可达到1200MPa。与

11、上一代的VP37分配泵相比,VP30分配泵的嘴端压力提高了38%,可满足欧排放标准的要求,并在整个发动机工作范围内达到较低的噪声水平。四、喷油泵的检修:1喷油泵的主要故障 喷油泵的主要故障有柱塞,套筒偶件和阀偶件的故障。 (1)柱塞-套筒偶件故障柱塞和套筒是高压油泵中的一对正要偶件,起作用时保证高压油泵准确的正时,足够的供油压力,精确的供油量和可靠的工作。高压油泵工作一段时间后,柱塞,套筒偶件主要产生以下损坏:1)圆柱配合面的过度磨损。2)柱塞工作表面的锈蚀3)圆柱配合面上的拉痕及偶件咬死(2)出油阀阀座偶件故障出油阀-阀座是高压油泵中的另一对精密偶件,在高压泵中起3蓄压,止回和减压的作用。出

12、油阀阀座偶件的主要损坏形式:1)工作表明过度磨损。2)阀与阀座卡紧,咬死或关闭不严儿时出油阀处于常开的故障。2.柱塞偶件的修复柱塞偶件圆柱配合面磨损后,一般采用以下方法:(1)尺寸选配法(2)修理尺寸法(3)镀鉻修复五、结论: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vp30电控喷油泵原理与维修论文终于完成 在整个过程中,出现过很多的难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解决了,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我体会到:写论文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从最初刚写论文时对vp30电控喷油泵原理与维修的问题的模糊认识到最后能够对该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体会到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前只是明白理论,没有经过实践考察,对知识的理解不够明确,通过这

13、次的做,真正做到林论时间相结合。总之,通过vp30电控喷油泵原理与维修的论文,我深刻体会到要做好一个完整的事情,需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对待要解决的问题,要耐心、要善于运用已有的资源来充实自己。同时我也深刻的认识到,在对待一个新事物时,一定要从整体考虑,完成一步之后再作下一步,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六、致谢:历时将近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将这篇论文写完,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蔡兴旺和师兄刘健斐,他们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参考文献12邓东密,邓萍,柴油机喷油系统M.机械工程出版社,20093http:/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