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721988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下)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奥斯特C安培D阿基米德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3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4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现象5下列估测值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

2、生的质量约为45kg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课桌的高度约为2mD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6下列图中所示的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 B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 D滑雪时穿上滑雪板 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7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身心健康,我市为了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创建宜居文明城市,采取了多项措施下列措施中主要用于降低噪声污染的是()A修建人工湖和湿地公园B倡导市民低碳生活、绿色出行C高楼大厦减少使用玻璃幕墙D市区道路设置禁止汽车鸣笛标志8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只闭合S1时,L1发光、L2不发光,A1测L1的电流,

3、A2无示数B只闭合S3时,L1、L2都发光,A1、A2的示数相等C闭合S1、S2时,L1、L2都发光,A1有示数,A2无示数D闭合S1、S3时,L1、L2都发光,A1、A2均有示数9小王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重合,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6分)10如图所示,电源、滑动变阻器与螺线管相连,闭合开关,在通电螺线

4、管的右端放置一个小磁针,小磁针静止时N极水平向右则()A电源左端为正极B电源右端为正极C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D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增强11两台完全相同的电动小车,在水平路面上由同一地点同时向东作直线运动,他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两车运动的速度大小相等B通过30m的路程,乙车所用的时间比甲车的长C第6s时,甲车的动能比乙车的动能大D若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西运动的12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

5、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3在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A厅”,有一个有趣的磁悬浮灯泡,其示意图如图所示在磁悬浮灯泡的内部装有一块永磁体,在灯泡上方的展柜中安装有永磁体和一个励磁线圈,给励磁线圈通电,在控制电路的调节下,永磁体和励磁线圈所产生的磁场能使灯泡静止悬浮在空中关于灯泡受力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下B灯泡受到的磁力方向竖直向上C灯泡受到的磁力小于灯泡受到的重力D灯泡

6、受到的磁力大于灯泡受到的重力三、实验题(每图2分,每空2分,共30分)14(1)如图1是一吊灯悬挂在天花板上,画出吊灯所受力的示意图;(2)如图2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cm15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选取三个相同的木块分别放在不同的接触面上,其中甲、乙两图的接触面是相同的木板,丙图的接触面是棉布(1)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运动根据条件可知,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由图和图可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3)若乙装置中,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拉力突然变大,滑动摩擦力将(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7、(4)评估此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是(答出一条即可)16在“测量盐水的密度“实验中:(1)把天平放在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位置如图1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螺母向(选填“左”成“右”)调节,直到横梁水平平衡:(2)将装有适量盐水的小烧杯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2所示,若小烧杯的质量为20g,则小烧杯中盐水的质量为g然后,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简中,液面到达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量简中盐水的体积为cm3,由此可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kg/m3(3)此次实验操作测得的盐水密度值偏(选填“大”或“小”)原因是四、计算题(10+12=22分)17一辆质量为1.4103k

8、g的轿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了30km,耗时20min,车轮与地面接触总面积为0.2m2求:(1)小轿车的行驶速度;(2)小轿车对水平地面的压强(g取10N/kg)18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为定值电阻R0的三倍闭合开关S,当滑片P置于某点时,电压表示数为2.5V,电流表示数为I1,当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且I2:I1=4:5两次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之比R1:R=8:15图是该小灯泡IU图象求:(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的电阻值(2)滑片置于最右端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3)电源电压xx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树一中学九年级(下

9、)第一次学情检测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27分)1第一位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奥斯特C安培D阿基米德【考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分析】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解答】解:A、伽利略最早提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并用斜面实验结合推理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验证,符合题意B、奥斯特是第一个发现电流能产生磁场的人,不合题意;C、安培总结出了电流周围的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的关系定则:安培定则不合题意;D、阿基米德总结了阿基米德原理以及杠杆原理等,不合题意故选A2如图所示声波的波

10、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的音调和响度相同B甲、丙的音调和音色相同C乙、丁的音调和音色相同D丙、丁的音色和响度相同【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解答】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故A正确;B、甲、丙的振动的频率不同,故音调不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相同,故B错误;C、乙、丁的振动的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没有指明是同一种乐器,故音色不一定

11、相同,故C错误;D、丙、丁的振幅不相同,故丙、丁响度不相同,音色也不一定相同,故D错误;故选A3下列图中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 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 D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考点】光的色散【分析】解答此题要明确:白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解答】解: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故不符合题意;B、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C、人在墙上

12、形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物体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4我国北方秋、冬两季,有时地面和房顶会出现霜、窗的玻璃上出现冰花、树枝上出现雾凇,这些都是()A液化现象B凝华现象C汽化现象D升华现象【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分析】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华过程,它需要放热【解答】解:北方秋、冬两季,地面和房顶出现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树枝上出现的雾凇,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选B5下列估测值接近实际的是()A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kgB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C课桌的高度约为2mD物理课本的重力约为30N【考点】质量的估测

13、;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重力大小的估测【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成年人的质量在60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45kg左右故A符合实际;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物理课本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约G=mg=0.3kg10N/kg=3N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A6下列图中所示的实例,属于减小压强的是()A B安

14、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 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C D滑雪时穿上滑雪板 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考点】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其应用【分析】增大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来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来减小压强【解答】解:A、安全锤的敲击端做成锥状,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容易把玻璃打碎,不符合题意;B、盲道由凸起的棱和圆点组成,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C、滑雪时穿上滑雪板,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符合题意;D、斧头用过一段时间要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不符合题意故选C7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