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709268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版谓语定语前置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特殊句式之定语后置、主谓倒装 班级 姓名 定语后置一、定义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二、规律总结翻译下列句子,试归纳下面几组句子的特点。规律一: “中心词之定语者” 马之千里者。(日行千里的马。)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为学)(富和尚不能到达,穷和尚却到了那里)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发出铿锵的声音的石头,到处的石头都是这样的)规律二:“中心词定语者”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这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的)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2、(活板)(有些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当即就把它刻出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村子里有个好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况且将军您的可以用来抗拒曹操的有利形势,就是长江)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想找一个可以出使秦国向秦国回复的人,也没有找到)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太子丹和知道这件事的门客,都穿了白衣,戴上白帽,给荆轲送行。5.客有吹洞箫者从中学语文教材来看,这类定语后置句最多,且基本上是由动词结构(包括动词和以动词为中心的短语)担任定语。反过来说,由动词结构担任的定语经常后置。这里还有一条规

3、律:当一个中心词不止一个定语,则名词担任的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动词结构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后置。如例就是这样。在例中,“将军”是领属性定语,不后置,“可以拒操”是动词结构组成的修饰性定语,则置于中心词之后。这样一来,古汉语处置多项定语的方式比现代汉语还要灵活。规律三:“中心词之定语”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处在高高的朝廷,就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在偏远的江湖即民间,就担忧他的国君。)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健强的筋骨)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高尚的人谁又能让自己清洁的身子,蒙受污浊的外物污染呢!)可以看出,

4、这类例子中的定语一般是由形容词担任,反过来说,由形容词担任的修饰性定语如果后置,通常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规律四:“中心词定语”这种格式和判断句中的主语直接加表语一样,没有任何语言标志,辨识起来较困难。但这种情况出现很少,曾经选进过中学教材的西门豹治邺中有一句:“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跟随着十来个女徒弟/跟随的女徒弟有十来个)这里,“女”是“弟子”的定语,被后置了。规律五:“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规律六:中心词+数量词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

5、 欲与亚父。铸以为金人十二。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一食或尽粟一石三、用法注意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加“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主谓倒装 一、 定义汉语主要靠虚词和词序来构成各种句式,因此句式是非常重要的,要比较全面、正确地理解句意,必须准确的把握其句式,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构成“主语+谓语”的形式,但也有例外,如国歌的首句歌词是“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为了加强唤起的作用,突出“起来”这一行动(谓语),而把它放在

6、主语的前边,这样就表达出了中华民族千千万万人民为了寻求解放而奋起斗争的精神。同样,古汉语中如果为了某种目的,把谓语放在主语的前面,并且能够恢复“主谓”次序而意思不变的,就可以看作是主谓倒装,我们称之为主谓倒装句。二、规律总结:古汉语主谓倒装句虽然繁多,却是有规律可循的。常见的主谓倒装有三种:1、感叹句中谓语前置感叹句中谓语倒装,一般能表示比较强烈的感叹语气,从而表达赞颂、欢愉、命令、悲痛、愤怒、惊讶、感慨、讥讽等感情色彩。如:1、默默乎。河伯! 庄子秋水不要说了吧,河伯!2、惜惜乎,子不遇时! 史记李将军列传可惜呀,你没有赶上好时候呀!3、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汤问很厉害呀!你真的不聪明呀!4

7、、远哉,全德之君子! 庄子田子方远呀,德行全备的人!5、亦太甚哉,先生之言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也太过分了,先生的话!6、死哉,盆成括! 孟子尽心下将要死了呀,盆成括!7、神乎!神乎!止于无声。 孙子虚实篇神奇呀!神奇呀!神奇的好像没有声息!8、美哉室!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美丽呀,这所房子!9、至矣哉,为欺也! (刘基卖柑者言)太过分了呀,欺骗人!10、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孟子告子下机械呀,高老先生讲诗。4.渺渺兮予怀以上各例全为谓语前置句。例1中“河伯”是主语,“默默”是谓语,但是为了加强命令的口吻,把它提到了前边,并于其后加语气助词“哉”以示强调。试想,现在如果要阻止别人说话,也会发出“住

8、嘴吧,你”的命令,或许还面带怒容呢。例2句为了加重谓语“惜”的惋惜意味,把它提到主语“子不遇时”的前面,并带语气助词“乎”以加强。例7句为了突出赞美的情感,反复吟咏,似还嫌不够,把谓语“神”提前。其余均可如此分析。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在感叹句中谓语前置时,往往在其后带个语气助词“哉”、“矣”、“乎”,并同时提前,以增强语气。无论“哉”、“乎”等词有几种词性(如“哉”字可作副词、助词等,“乎”字可作介词、助词),但是在主谓倒装句中,都只是语气助词而已,亦即“哉”、“乎”等词只有作助词时,才能和谓语一同提前,到达这种修辞效果。同现代汉语一样谓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但是主谓倒装句中的谓语,却有许多是由

9、副词(甚至是程度副词)充当。如例3、4、9、10等,现代汉语绝少有这种情况,这是个非常突出的区别。“矣”字和“哉”字连用时,重点在后者,和它前面的形容词谓语一同提到句首,感叹语气更为强烈。2、疑问句中谓语前置同样在疑问句中,谓语是本句中疑问的重点,为了强调,把它提到主语的前边,以突出疑问的重点。如:1、谁与,哭者? 礼记檀弓上谁呀,这个哭的人?2、何哉,尔所谓达者? 论语颜渊什么呀,你说的达?3、子耶,言伐莒者? 吕氏春秋重言是你吗,那个说攻打莒国的人?4、谁可使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可以派遣的人是谁呢?5、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乎? 史记魏公子列传现在赵国朝夕间就得

10、投降强秦,可是魏国的救兵又没有来。哪里看得出公子能够解救别人的困难呢?例1是特指疑问句。为了突出谓语“谁”把它提前到主语“哭者”的前面,并且带了一个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与(欤)”。“谁与哭者”即“哭者谁与”,其余几例均可如此分析。由例子我们可以认识到:疑问句中谓语前置,较多的是特指问句,此外还有是非问句和无疑而问的反问句。特指疑问的谓语前置时,主语常常有“者”字出现。疑问句谓语前置时,此句主语往往由词组充当。同样,作为助词的“哉”、“耶”、“与(欤)”等一同前置,但是无论是哪种疑问句,谓语前置的目的都在于突出所问的对象。3、诗、词中的谓语前置谓语前置句除了在感叹句、疑问句中比较常见外,有的为了

11、押韵对仗甚至为调平仄,也常常把谓语提到前面。这种情况多半见于诗词歌赋之中。同时因为恰切的倒装,也使表达更加精彩,从而更具有韵味、耐人咀嚼。1、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诗经豳风七月春天开始暖和了,仓庚鸟儿在鸣叫。2、四月秀葽,五月鸣蜩。 诗经豳风七月四月份远志开花,五月份蝉儿鸣叫。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4、桃之夭夭,有賁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诗经周南桃夭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5、“如鸣佩环” 正确语序为“如佩环鸣”,意思是:“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

12、声音。”6、“丰年留客足鸡豚”中的“足鸡豚”, 正确语序为“鸡豚足”,意思是:“鸡、猪丰足。”7、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8、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我们以3、4句为例加以分析,例3中的“灼灼其华”是“其华灼灼”的倒装,为了与下句的“宜其室家”合辙押韵,而倒装成了“灼灼其华”,这样“华”、“家”相押,同在鱼部。例4中“有賁其实”即“其实有賁”的倒装,“有”是形容词词头,为了与下句“宜其家室”合辙押韵,而把主语“实”倒置在谓语“賁”的后面,这样“实”、“室”相押,同在质部。两例的韵脚之所以变化,全是为了押韵而已。再如唐魏征的五言诗述怀中的“郁纡陟高岫,出没望平原。

13、古木鸣寒鸟,空山啼夜猿。”应当是“空山夜猿啼”,为了使“猿”与上句的“原”相押,故改变了词序。“古木鸣寒鸟”应当是“古木寒鸟鸣”,但是为了使之和“空山啼夜猿”句式对仗、平仄相应,故把谓语“鸣”提到主语“寒鸟”的前面,由此可见诗词中主、谓语倒装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押韵、合辙,读之更有韵味,同时因为恰切的倒装,也是表达更加精彩,从而更具有韵味、耐人咀嚼。这类例子在诗歌中举不胜举,如:“明月别枝惊鹊”、“莲动下渔舟”等,诗词中这类谓语前置情形,更容易区分一些,因为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诗赋押韵的规律,平仄对仗的特点,如唐王维山居秋暝一诗,是平起式首句入韵的,按平仄要求其第三联出联和对联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

14、仄仄仄平平”,但是若按原句(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其平仄成为“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这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作者改为“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其平仄就改为“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了,于是诗句不仅合乎平仄规律,亦对仗押韵了,这是为了调平仄而使谓语前置的例子。因此,在诗词中,只要确定了韵脚,就可以比较准确的分辨出是否是主谓倒装了。演练提升:一、选择题: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予一以贯之。(出自孔子世家,以下出处相同)B、人之不我信也。C、不容何病D、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余室【答案】D解析D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余为宾语前置句。2、与“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始得西山宴游记)一句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A、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齐桓晋文之事)B、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赤壁之战)C、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为学)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答案】B解析例句和B句皆为定语后置句。A句是主谓倒置句,C句是宾语前置句,D句是状语后置句。3、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B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B.城北徐公,齐之美丽者也C.太子及宾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