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708748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月月考试卷人教新课标.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19学年三年级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1.看拼音,写词语 s ynsh shto tup lo_yn zufn fzn tinzhu jing_2.比一比,再组词 绣_ 倦_ 咏_ 跋_透_ 圈_ 泳_ 拔_梨_ 偶_ 眨_ 状_犁_ 遇_ 泛_ 妆_ 3.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 _的泉水 _的翅膀 _的水波_地看着 _地写着 _地跳起来一_歌曲 一_金光 一_珍珠一_微风 一_画面 一_房子 4.给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干涸_(h g) 丝绦_(tio to)掠_过(n l) 似_的(s sh )衬_衫(chn cn) 挨_打(i i ) 5.给

2、句子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疾:病 快 恨,痛恨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_恶疾缠身,使我不能远行。_包公贪官污吏是疾恶如仇。_迫:逼,威胁 (十分)接近,靠近 急时间紧迫,容不得你犹豫了。_敌人的皮鞭也不能迫使江姐屈服。_卖火柴的小女孩饥寒交迫,冻死在街头。_ 6.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清_ 廉_ _罪 _偏奖_ 优_ _恶 _懒 7.按要求写句子。 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变成比喻句)北风刮着。(扩句)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庄。(变成把字句)、(变成被字句)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池上碧苔_,叶底黄鹂_。 (2)燕子的专列叙事顺序上采用了_的手法,读来令人

3、感动。你看,“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陡峭的春寒,顶着漫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僵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从这句话中的“纷纷、冒着、顶着、踏着、四处”这些词语可以看到人们得知燕子的危险情况后内心的_之情,可以感受到人们_的高贵品质。 (3)古诗春日是诗人_写的。诗中广为流传的佳句是_,_。 (4)青的草,_,各色_,都像_,形成了_。 二、阅读理解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

4、面,长着一张又 尖又长的嘴。 (1)填空。 一双_的眼睛 一张_的嘴 (2)写出表示颜色的词。 (3)这段话共有_句,从_、_、_、_四方面写翠鸟。 (4)这段话中有三个比喻句,分别把头上的羽毛比作_,背上的羽毛比作_,把_比作赤褐色的衬衫。 (5)这段话主要讲了_。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下雨了 下雨了。小雨点儿落在花朵上,花儿咧开嘴笑了;小雨点儿落在小草上,给草儿洗了一把脸;小雨点儿落在树叶上,给树叶宝宝洗了个澡;小雨点儿落在_上,_。 燕子低飞,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下雨了,下雨了”鱼儿浮出水面,伴随着雨的节奏吹起了欢快的小泡泡。 人们在雨中匆匆忙忙地行走。人行道上,人们的雨伞组成了

5、一条五彩斑斓的长龙;骑自行车的人穿着各种各样的雨衣,就好像一只只在细雨中穿梭的小鸟,漂亮极了! 那细细密密的小雨点儿被风儿一吹,歪歪斜斜的就好像喝醉了酒。细雨把所有的事物都洗得清晰起来,我们光着小脚丫在草地上尽情地嬉戏、玩耍。 下雨真美啊! (1)这篇短文共有_个自然段。在第一,二自然段中,作者描写了雨中的_、_、_、_、_这五种事物。 (2)展开想象,把第一自然段续写完整,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好像_ 五彩斑斓_ (4)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5)请把文中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写出来。(写3个) 三、写作 “环保”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本单元的学

6、习,以及开展的资料收集活动,我们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出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请你选择其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作文。(注意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字数不少于300字)。 答案解析部分一、积累与运用 1.【答案】饲养;舒适;逃脱;疲劳;演奏;仿佛;增添;骤降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饲、舒、疲、演、添、骤”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

7、字。2.【答案】锦绣;疲倦;歌咏;跋涉;透明;圆圈;游泳;挺拔;梨花;偶然;眨眼;形状;犁地;相遇;广泛;化妆。 【考点】字形,字义,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有的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锦绣、疲倦、歌咏、跋涉、透明、圆圈、游泳、挺拔、梨花、偶然、眨眼、形状、犁地、相遇、广泛、化妆。【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3.【答案】清澈;美丽;荡漾;静静;默默;高兴;首;道;颗;阵;幅;座 【考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词语

8、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即可。故:清澈的泉水、美丽的翅膀、荡漾的水波。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结构,故:静静地看着、默默地写着、高兴地跳起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及对课文的熟练程度,在于平时学生多读。这道题是让填量词,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填空时要按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故:一首歌曲、一道金光、一颗珍珠、一阵微风、一幅画面、一座房子。【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

9、量。掌握量词的用法,学生做题就容易了,平时要注意积累和运用。4.【答案】h;to;l;sh;chn;i 【考点】拼音 【解析】【分析】字音题的考查只要求识记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侧重的是“常用字的字音”。考查主要涉及同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方言字、统读字、难读字等。多音字、习惯性误读字是考试的重点、形声字、形近字次之。多音字、难读字是“认读”的难点。复习时应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把记忆和训练结合起来。本题中:干涸(h)、丝绦(to)、掠过(l)、似_的(sh )、衬衫(chn)、挨打(

10、i)。【点评】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

11、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5.【答案】; 【考点】字义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

12、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