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704985 上传时间:2022-11-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9、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三)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三、教学准备小黑板四、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回忆课文的主要的内容。2、导入新课:面临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可就是在这样的一场灾难中,这对父子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了不起 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深入阅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

2、了不起表现在哪里。(二)品读课文,了解父亲的了不起 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细细默读课文,你从哪些语句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画出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1)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学生初谈体会。作者在这里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该读出什么体会和感受?读读这两句,比较哪一句表达的效果更好。他挖了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挖了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经过这么长的时间的挖掘,父亲变成了什么样子?谁来读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他在挖掘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

3、我在一起)废墟中只有阿曼达一个孩子吗?其他人的父母是怎样做的?“没人再来阻挡他”,联系前文,哪些人曾阻拦过他?这位父亲又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能够如此坚持?(分角色朗读)(2)齐读句子。再一次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这是一位坚韧不拔的父亲,这是一位信守承诺的父亲,这样的父亲培养出来的儿子也一定是非常(生说:了不起)的。 (三)品读儿子的了不起 1、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儿子的了不起?找出有关语句读,谈体会。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鼓励同学)读出儿子的自信,对父亲的信任。 “不!爸爸

4、,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勇敢) 2、小结 一个年仅七岁的孩子,时刻记着父亲的承诺,鼓励自己和同伴战胜困难去等待生的希望;当获救时,他又让同伴先出去,一般的孩子能做到吗?不能,儿子阿曼达是多么了不起! 四、课外拓展 同学们,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子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此时此刻,我们为他们的团聚而感到无比的高兴。此时此刻,你一定有很多话想对他们说吧!你想对父亲或儿子说些什么?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五、总结全文这对父子内心充满了爱,父亲深爱儿子,而对废墟虽然悲痛欲绝却决不放弃,不顾自己的安危终于救出儿子,他是一位意志坚强的非常有责任感的父亲。儿子对父亲无比信任,在危难中坚信会得到父亲的救助,他把让同伴先获救当做应尽的责任。这对父子之所以了不起是因为他们都是意志坚强、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六、课外延伸当地震来了的时候,我们应如何应对?七、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