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植物的一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703615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5植物的一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35植物的一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35植物的一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35植物的一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35植物的一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5植物的一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5植物的一生.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时)种子的结构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探究种子的结构2.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2)知道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的区别,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教学难点观察种子的结构中,由于种子内胚的体积很小,其各部分的结构不易看清,尤其是单子叶植物内的胚,和胚乳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不易剥离。因此认清胚的结构是一个难点。教学方法同步教学法教学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承上启下引入提问:为什么我们学植物的一生先从种子学起?试着回答种子的结构提前准备玉米和菜

2、豆的种子,并指导学生解剖、观察按要求解剖、观察玉米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并归纳两者比较板书学生讨论、总结种子的分类提供分类根据学生分类并举实例种子的成分简单介绍 教学活动设计一、引言设计:承上启下,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发现新的问题。例如:提问:“我们吃的萝卜是植物的一种组织还是一个器官?”“萝卜是植物的什么器官?”“植物还有那些器官?”“为什么我们学植物的一生先从种子学起?”教师可引导,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大都是先由种子发育成幼苗,在依次出现其它器官的。二、新课的设计:(一)在引入本课主题后,分发实验材料,同时要提醒学生要注意老师的讲述,因为种子虽小,尤其是种子内的胚非常娇嫩,一不小

3、心就会损伤,影响观察。(二)指导学生先了解玉米等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出示挂图,简述单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然后让学生按要求剥开玉米种子的外皮,用针将中心白色的胚剥离,用放大镜观察其形态,再取一粒种子然后让学生按教材所示的方法将种子切开,在切面上滴一滴碘液(说明,胚乳中有大量的淀粉,遇碘会变蓝,而胚不变蓝)。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对照教材,认清胚的结构,归纳板书。(三)指导学生了解双子叶植物的种子结构,让学生按照教材所示的方法,解剖认识菜豆种子的结构,归纳板书。(四)将两类种子进行比较,注意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总结。(五)提出胚是种子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将来植物体的雏形,一旦胚受到损伤,

4、种子就不能萌发,所以,胚的完整是种子萌发的重要内因。胚乳和种皮只不过是在胚长成幼苗过程中提供营养和保护的作用。(六)种子的分类。1.根据种子内有无胚乳,种子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2.根据胚中的子叶数目,植物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可举一些实例。(七)明确两个问题:1.单子叶植物种子多数都有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单子叶植物种子没有胚乳,例如:慈姑。2.双子叶植物的种子多数无胚乳,但也有些种类的种子具有胚乳,例如:蓖麻。以此问题来说明植物的多样性,同时打消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不要把两类种子的结构知识绝对化。(八)种子的成分。种子里含丰富的淀粉、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在有胚

5、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胚乳中。在无胚乳的种子中,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子叶中。三、作业:102页中的思考题教学点评通过解剖、观察实物的方法,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中,教师要注意方法的指导,因为种子内的胚易破坏损伤,影响观察。在讲授方法时我先利用模型进行讲解,再解剖,这样的实验效果较好。学完结构后进行分类,学生易认为:双子叶植物都是无胚乳植物,单子叶植物都是有胚乳植物,教师要讲清楚,可适当举一些反例,打消学生的错误认识。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二课时)种子的萌发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2.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基本过程。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分析种

6、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教学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教学难点种子萌发为什么需要那些条件?教学方法实验观察与探究的方法课前准备学生提前一周做课本103页的演示实验(图3-40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教学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前准备指导提前一周做课本103页的实验部分学生参与实验并录像激趣引入种子内为什么要储存各种营养物质?回答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放录像、组织讨论讨论、归纳总结种子萌发过程看挂图、总结思考 教学活动设计一、课前准备:提前一周做课本103页的演示实验(图3-40豌豆种子萌发的条件)。二、引言:回忆种子的成分,提问:“种子内为什么要贮存这些成分呢?”“有了这些营养物质

7、就能够使种子萌发成幼苗吗?”“为什么?”从而引入本课的主题。三、新课的设计:(一)探讨种子萌发的条件,学生讨论,把影响因素一一列出,我们称其为变量。变量分为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我们把关于种子自身的变量(种子的形状、大小、饱满程度等等)称为次要变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变量称为主要变量。讨论主要变量有哪些。利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在研究一个主要变量(如水)多种子萌发的影响时,其它的变量(如水分、温度等)必须保持不变,只有水这个变量发生变化。(二)出示演示实验,观察在不同的条件下三组种子萌发的状况。提出问题:“为什么只有一粒种子可以萌发?而其它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

8、论,依次让学生找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原因。通过填表判断哪组中哪些种子所处的条件最好。(三)归纳出种子萌发的外因,即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空气。在此要讲明为什么,如低温使种子内的物质转化处于停顿状态;缺水则使种子内的营养无法被胚所利用;空气太少影响了种子的呼吸,从而不能提供给种子足够的能量等等。让学生不但了解了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而且还了解了这些条件怎样影响了种子的萌发。(四)让学生再观察演示实验,从种子本身来发现问题,学生会容易得看出,有完好胚且外界条件适宜的种子才能萌发。若外界条件非常充足,种子的胚被破坏了,种子也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内部条件也是必需的。(五)讨论:农作物和花卉为什么都要在一

9、定的季节播种,而且要播种在湿润疏松的土壤中?(六)种子萌发的过程。看挂图,学生总结。在适宜的条件下,胚根会发育成根,胚芽会发育成茎和叶。思考:幼苗长成后,豌豆种子中的子叶和小麦种子里的胚乳都会萎缩,直至消失。你知道双子叶植物的子叶和单子叶植物的胚乳有什么作用吗?教学反思课前准备实验,可采取下面几种方法实施:1、如教案中所示;2、学生在家人人做实验,组织讨论时才更容易;3、提前一周在课上准备实验,并把材料放在教室中让学生观察,这样的好处是学生参与了实验的全过程,并对萌发的过程也有所认识。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三课时)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及芽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

10、芽发育的情况。(2)知道顶芽与侧芽的生长关系。2.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了解农业生产上的顶端优势及应用。教学重点:顶芽与侧芽的生长关系。教学难点芽的发育过程是一个相对缓慢的、动态的、变化的过程,由于时间和空间的原因,会造成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这就需要教师设法利用一些手段(录像、教具、动画等)突破难点。教学方法实验与教学同步的方法教学设计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全过程(事先要查找一些资料)学生进行探究芽的种类准备枝条、挂图和扩充资料讨论分类芽的结构提供模型、讲解结构、放录像,用教鞭演示芽的生长过程指导学生做一个圆白菜的叶芽纵剖学具顶芽和侧

11、芽的关系放录像讨论、举例、观看录像教学活动设计一、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目的:通过对水稻种子萌发的条件的研究,进一步熟悉变量控制法在工业和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一)提出问题:有一水稻的新品种,要在工厂里育苗,如何获得它的最高萌发率?应怎样获得最适宜的条件?(二)分析和假设:教师提供其它种子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让学生确定实验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最低含水量和最高含水量。提出假设。提示:(1)注意给定的条件,空气可以满足,如何可以控制才能得到最适宜温度和含水量?(2)注意设置实验中的变量控制问题(3)首先要查找有关资料,看看水稻其它品种的萌发温度,含水量是怎样的?(4)找到最低、最高温

12、度;找到最低、最高含水量。(5)分别给定区间内的不同点的温度,水分设计对照组,观察纪录。(6)想一想能不能设水分、温度均为变量。(7)设计好实验方案后,设计表格记录实验结果。(三)实验设计:(四)实验数据分析:(参考课本上小明的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五)交流和评价:二、芽的发育(一)芽的种类:课前可准备一些枝条(杨树、柳树等)、挂图或投影片,告诉学生芽分类有许多种类,分类标准不一样,名称也不一样。学生讨论,经常会说到书上的分类方法,即芽分为顶芽和侧芽。教师扩充,如杨树等植物的芽外有些鳞片保护,这种芽叫鳞芽。没有鳞片的芽叫裸芽。按芽的生长季节可分为夏芽和冬芽,按芽的性质可分为叶芽、花芽、混

13、合芽等。提示:顶芽可能是叶芽也有可能是混合芽,也可能是花芽,但发育成枝条的芽应该是叶芽或混合芽。(二)芽的结构:出示挂图,观察芽的结构。教师可用圆白菜心,制作成“叶芽纵剖教具”,用来表示芽的各部分的结构和名称,用模型说明芽发育的过程,也可用伸缩教鞭示意芽的伸展情况。有条件的可放一段录像片,进一步展示芽的生长、发育的全过程。(三)侧芽发育和顶芽发育: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的侧芽发育与顶芽发育是否有关?举例说明顶芽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向日葵、松树、杨树等)。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它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地方。生长素多集中在顶芽等生长旺盛的地方,并能

14、往下运输。在含量微小时会促进植物的生长,含量稍多时就会抑制植物的生长。一般情况下顶芽生长素含量少生长快,侧芽生长素含量多生长慢。但顶芽去掉后,生长素向下运输的量减少了,侧芽处生长素含量降低,顶芽对侧芽的抑制解除,侧芽开始生长,便能发育成侧枝。侧枝上也有顶芽,同样的道理会抑制侧枝上的侧芽的发育,以此类推。可在黑板上画简单的图来表示,学生更易接受。放录像,看顶端优势和整枝摘心在农业实践和植物栽培中的利用。教学反思在探究水稻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和含水量时,总有些纸上谈兵的感觉,因为城市的孩子很少建国水稻,因此研究就更不可能,在选取材料时教师可选取一些易得的材料,例如玉米、蚕豆、花生米等,更易被学生接受。第五节植物的一生(第四课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及植物的生命周期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探究花的结构2.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花的主要结构。(2)知道果实和种子形成的大致情况。(3)能根据植物的一生,描述植物的生命周期。3.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花的主要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目标:结合果实和种子的形成,介绍我国农业科学工作者在培育新品种方面的贡献,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教学重点1.花的主要结构。2.植物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