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703196 上传时间:2024-03-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可行性分析丁存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分析及意义【摘要】文章阐述了中日韩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必要性;中日韩三国在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使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分析了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中日韩三国应当增强各领域的合作,积极克服障碍,尽快建立自由贸易区以及推进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对策措施。【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自由贸易区;中日韩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设想最早由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在1998年的马尼拉“10+3”会议上提出。在之后的约7年时间里,三国研究机构对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进行了大量分析研究,决定于2011年在韩国设立三国合作秘书处,争取2012年前完成中SI韩自贸区联合研究,尽

2、快完成三国投资协议谈判。中国、日本、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作为东亚地区的主要成员,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日韩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似,多年来合作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日益加强,高层交往非常密切。2010年1月1日,经过l0年的努力,涵盖l9亿人口,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以及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的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CAYrA)如期建成。自由贸易区启动后,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将从之前的98降低至01,而东盟6个老成员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低到06,4个新成员国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将于2015年实现90

3、的商品零关税的目标。中日韩和东盟主要国家的GDP及贸易盈余增长率数据来源:IMF,AsianDevelopmentBank,中华2,-L共和国统计局。中日韩对东盟的出口规模和比重单位:百万美元数据来源:ASEANStatisticalBookof2008,ADBAsianDevelopmentOutlook2009Update。一、 自由贸易区的理论依据自由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或单独关税区组成的区内取消关税和其他非关税限制,区外实行保护贸易的特殊经济区域或经济集团。如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美洲自由贸易区(FTAA)、中欧自由贸易区(CEFTA)、东盟自由贸易区(AFTA

4、)、欧盟与墨西哥自由贸易区、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等。FTA对区内经济的效应主要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 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中日韩以及东盟十国在内的“1O+3”和“1O+1”框架下的各种层次的经济合作机制,中日韩三个东亚核心国家的合作处于相对薄弱的环节。中日韩三国的经济互补性强,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必将对推进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中日韩三国建成的自由贸易区,将成为一个涵盖近15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贸易总额、7万多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并且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联合成立的自由贸易区。二、 中日韩三国出口结构 第一,比较两国间出口产品结构的相

5、关系数,SITC3类产品比SITC1类产品的结果值要小一些,但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这也表明三国问的出口产品结构越来越具有相似性。意味着三国间的产业内分工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同时也表明三国的产品在海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第二,与中日出口产品结构的相关系数相比,中韩和日韩间出口产品的相关系数更高,这表明中韩和日韩间的出口结构具有较大的相似性,产业内分工得到不断地深化。第三,如果进一步考察三国问的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贸易,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在国际市场上,在技术密集较高的产品贸易中,日本和韩国问竞争更加激烈;在技术含量较低的贸易产品中,中国和韩国的产品具有很强的竞争性。第四,随着中日韩三国问经济

6、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将进一步深化垂直和水平的国际分工。预示着中国产品必须改进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赶超日本和韩国,否则永远处于低端的产品生产阶段。另一方面,韩国与中国,韩国与日本的相关系数更趋向一致,也表明韩国产品将承受更大的竞争压力,因为日本是发达国家,科技更先进,而韩国是新型工业化国家,科技相对落后于日本,领先于中国,毕竟,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这样的贸易结构是符合现实发展状况的。 中日韩三国出口结构的相似性及其趋势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出口东盟的商品与日本和韩国趋于相似。2008年,中日韩出口东盟最多的商品都是机电设备和家电产品,其中,中国出口的机电设备和家电产品总额达30462亿美

7、元,占总出口东盟贸易额的2843;日本出口该种类商品的总额为24412亿美元,占总出口东盟贸易额的228,占东盟进口该类商品总额的147;韩国出口该种类商品的总额为14555亿美元,占东盟进口的3590。二、设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1.三国经贸关系加深:东亚地区是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最高、人口最多的地区,中韩日三国经济占据了东亚整体经济规模的90左右。2010年,日本继欧盟、美国之后居于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的地位。2010年中日贸易额达2960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成为日本产品的最大出口目的地,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关系日趋紧密。中韩两国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从199

8、2年两国建立外交关系起,双边直接贸易增长迅速。据韩国关税厅统计数字,2010年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73043亿美元,大大超过从日本进口商品的66255亿美元;而中国进口韩国商品的总额也达到81988亿美元,成为韩国商品的最大买家,中国首次在进出口两个方面同时成为了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与韩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由于地理和历史因素,日韩之间的经济和贸易往来开始的比较早且比较频繁,规模也相当可观。日韩贸易总额一直保持在400亿一600亿美元之间,日韩双边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重也保持在5一6左右,在韩国对外贸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近年来,尽管日本对韩国的贸易顺差逐步拉大,但日本仍是韩国的

9、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可见,中目韩三国经贸关系不断加深,这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提供了基础。2.生产要素、产业结构的互补是内在推动因素:第一是自然资源的互补,中国农业资源和矿物资源较为丰富,广阔的中西部尚处于初步开发阶段;日本和韩国自然资源相对短缺,能源和工业原料自给率低,形成互补。第二是劳动力资源的互补,中国有大量富余的劳动力,且劳动力成本较低;日本和韩国虽然人VI密度较大,但由于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生产量和出口量很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劳动力资源不足,劳动力成本高。第三是知识资源与国际资源的互补,中国在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方面要明显强于日本和韩国,而日本和韩国在知识技术资源与国际

10、资源方面要明显强于中国。生产要素互补是实现经济体化的物质基础,而中日韩三国要素禀赋各不相同,形成不同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资源的互补性使三国具备了实现贸易共赢的条件和基础。第四是产业结构的互补。日本是工业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国家,资本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产业发达;韩国是发展程度接近日本的新兴工业国家,技术密集型产业和IT产业发达,韩国为克服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本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国是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制造业发达。三国之间在资本、产业技术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互补性和传递性。三国产业优势不同决定了三国在商品贸易上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而是

11、存在着很强的合作基础;相对发达的日本和韩国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竞争优势明显,而中国主要的竞争优势仍然集中于资源或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3.共同利益推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设立:随着石油等资源涨价,环保的急切需要,面对全球化与地区化并行的潮流,中日韩构建自由贸易区又带有维护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紧迫意义。自从1999年WTO西雅图会议破裂,2003年坎昆会议搁浅,而今,多哈回合陷入事实上的停滞,涵盖全球的多边贸易、投资自由化步履艰难。而与此同时,欧盟扩张,北美自由贸易区也积极扩展,世界经济的地区化、集团化深入发展,FTA在全球林立,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为此,应尽早确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形成相互协调

12、、彼此支撑的贸易、投资规则,维护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从而确保三国经济发展空间的共同利益。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迫切性1、适应全球化趋势的需要:当今世界政治经济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在矛盾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中,欧盟和北美贸易区作为两个成功典范,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只有推进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才能发挥合作共赢的效益,积极应对国际范围的竞争。2、 增强经济安全的需要:全球化的机遇与风险并存,国际市场风险是最大的风险。面对金融危机,任何个国家都难以做到独善其身,国际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国际安全问题,而各国为维护经济安全,更应该相互协作,团结起来。中日韩自由贸

13、易区的构建有利于保障经济安全,凭借日本经济强国的实力,韩国新型工业化国家的优势及中国不断增强的国际竞争力,构筑区域经济组织有利于防范国际金融危机,抵御外来风险的入侵。3、中日韩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后,三国之间交易成本价格会氏,从而区内消费需求也会不断扩大。更广阔的自由贸易区市场和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将会使三国贸易成倍增长。伴随着区内市场的扩大以及来自内部和外部竞争的加剧,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会在三国间重新整合布局。4、东北亚和平与安全的需要:欧盟发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解决历史问题和保障区域安全最好的方法是经济合作。合作处理三国的关系对东北亚地区的长期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并为

14、三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发展奠定基础。 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1、政治方面 中日韩三国政府共同推进自由贸易区的构建。2008年12月13日,中日韩三国首脑峰会在日本福冈举行,这是三国领导人首次在“10+3”框架之外单独进行正式的接触。峰会主要讨论三国如何联手防御金融危机,加强区域合作。2009年10月l0日,中日韩三国政府首脑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峰会上,签署了中日韩可持续发展联合声明,声明中就三国间在经贸、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做了明确的规划。此后,三国领导人将每年定期聚首,共同商讨区域合作事宜,这标志着中日韩领导人定期会晤机制的正式形成。此举为实现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创造了有利条件。2

15、、 经济方面 中日韩三国经贸联系十分密切。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26679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外贸总值的104,其中中国对日出口11614亿美元,从日进口15065亿美元。2008年中韩贸易总额186113亿美元,同上年相比增长162,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幅有所下降,但2010年两国贸易总额扔有望突破2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出口目的地及进口来源地。2008年日韩贸易额也接近1000亿美元。中日韩三国经贸关系不断加深,成为建立自由贸易区坚实的经济基础。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制约因素1、政治缺乏互信,区域争端恶化中日韩三国在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最难弥合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差异,此外还有君主立宪政体、议会民主政体和人民民主政体之间的差异。并且,日本惧怕中国成为其竞争对手,中国的崛起使日本担心东亚大国的地位被取代。基于这些因素,日本政府采取敌视的态度,散布中国威胁论,恶化中日关系。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朝韩问题的恶化,中日钓鱼岛、日韩独岛等领土问题的争端,以及中日韩海洋权益的分歧,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问题。尽管和平是主流,但必须看到,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三国关系的健康发展。三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基础还不够牢固是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2、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2009年中日韩三国经济占东亚地区GDP的34和贸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