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697283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域地理原因因素分析总结气候1.气候成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因素(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风的性质)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人类活动因素。2.描述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与某山脉平行;与等高线平行;与纬线平行;或南北走向;东西走向;东南-西北;西北-东南走向等。3.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大气环流(风向);下垫面(海陆分布、陆地地形状况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地面植被状况、地面反射率、洋流等)4.某地区某季节气温分布特点:气温高低(总体);极值的位置;该区域各地的气温差距5.分析降水的影响因素:大气环

2、流(风向);下垫面因素(海陆分布或距离海洋远近或海岸线情况、地形及对大气环流的影响、洋流)6.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和过饱和);降温(气流上升对流、气旋、锋面、地形抬升);凝结核7.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8.沙尘暴产生的原因:动力或大气环流(气旋和反气旋、锋面、对流);沙源(地表状况) 沙源可以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思考9.太阳辐射强弱(太阳能):纬度;地势;天气和气候河流1.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河流落差大(解释为什么)水量大(解释为什么)2.渔业资源丰富(渔场)的原因 光照、热量;营养物质来源(陆地河流、上升洋流、寒暖流交汇、温

3、带海水冬季上翻)3.盐度的影响因素: 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较;淡水汇入情况;海域特点;洋流;结(融)冰情况4.河流航运价值(能力)大小的分析: 河流流量及季节变化;流速(地形);冰期;含沙量5.河流航运量大小分析: 航运价值(能力);腹地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疏密程度等。6.河流流量大的原因: 流域内降水量(大气环流、地形、洋流、海陆位置等);水系特点;流域面积;7.描述河流走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北-东南;描述河流流向(从高向低流)8.描述河流水文特征:流量大小;汛期长短及出现的时间;水能大小;冰期及长短;含沙量多少;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黄河下游地上河);凌汛(不普遍)9.描述水系特征:河

4、网密度;河流长短;支流多少及分布状态;流域大小;落差大小;流速大小;流向等10.某地地下水是否丰富;有无含水的地质构造和含水层;是否有地下水补给的条件(植被状况、坡度大小、降水强度和降水时间)11.描述海水特征:海水温度和盐度12.河流凌汛发生的时空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结冰和融冰时期。产生的危害冰坝抬高水位,浮冰冲击河岸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 13.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工农业引用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河水灌溉),汇入湖泊的河流水量减少。灾害1.地质灾害严重的原因:自然原因:地形(山区)坡度大;地壳运动导致岩石破碎

5、;气候(降水);植被状态。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工程建设(按材料来)2.洪涝灾害的原因:(从收支方面思考)自然原因:降水(降水强度大,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丰沛导致河流水量大);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特点;区域内的地形状况等。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水土流失严重;围湖造田;抗灾能力弱3.干旱灾害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和蒸发的时空变化、气候异常等导致河流水量少及变化大;人为原因:人口、经济(农业、工业等)发达程度;污染;浪费(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干旱治理措施:从开源、节流两方面思考。如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

6、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4.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分布于东部季风区原因原因:副高强弱不稳定,夏季风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5.水土流失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状况;地表植被;土质特点。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等。6.土壤次生盐碱化分布: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自然灾害频繁;旱灾;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7.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产生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问题:地面沉陷,建筑物塌陷,沿海地区海水倒灌。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8沼泽地成因:地表

7、水收入大于支出气候因素(降水或地表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形地势低洼不利于排水;高纬冻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和我国东北平原)和高原冻土(如青藏高原)不利于地表水下渗。例如:江苏浙江多湿地的自然原因:气候湿润、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海岸线长。浙江的湿地公园少于江苏的原因:山地丘陵多、平原少。水利工程建设利弊利:防洪 发电 灌溉 航运 养殖 旅游 生态等综合效益弊:移民 淹没土地 生态危机 文物破坏等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所有资源调配都有这意义)考虑对输出地 (资源开发 基地设施建设 相关产业发展 就业 环保)沿线 输入地(缓解资源或能源紧张,基础设施 就业 相关产业发展 环保)铁路建设意义经济意义(农业资源开发 工业商业旅游业 区际经济联系等)政治意义(解决贫困 民族团结 社会稳定)战略意义(外向型经济 国防)生态意义(人口对生态压力 能源调运 改善能源利用结构 减少对植被破坏)限制性因素:自然 海陆位置 地形地貌地质 水文状况(河流 沼泽 洪水 滩涂 干旱 冻土) 社会 资金 科技 经济基础 城市分布 资源状况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