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4697101 上传时间:2022-1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靖平篮球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为全日制普通高中实验修订本(必修)高中全一册选修内容。它是篮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高中篮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其它技战术的基础,传接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配合的质量。篮球运动是集体间的对抗项目,必须发挥集体的合作,密切的配合,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全体队员具有凝聚力,战胜自我、战胜对手、勇敢顽强,敢于拼搏,发扬竞争精神,才能在比赛中取得胜利。它是体力、智慧、技战术和勇敢、顽强、团结合作的精神力量的较量。本次课选取的教学内容胸前双手传接球是在初中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学练难度,要求学生能够在运动中完成胸前

2、双手传接球。通过学练,发展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良好的大局观。二、学生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很少接触篮球,体育运动的技能差异较大,对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不太了解,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都比较好,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很强,有比较强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善于学习,加上学生有较强的创造能力和自学能力,本课采用了讲解、示范、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学生能建立起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正确的动作概念。能

3、力目标:通过学生练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控制传球落点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练习,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鉴赏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体验成功感教学重点:持球正确和传接球用力协调 ,传球时对同伴速度和与同伴距离的判断,以及行进间对传球落点的控制。教学难点:行进间传接球的准确率和成功率及传接球在比赛中的特殊情况,机动灵活的运用四、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指导思想主要采用教师启发指导学生反复练习的教学策略,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循序渐进、分层式、游戏等教学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2)1、课堂常规2、宣布本课的

4、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二)准备部分(8)1、双人徒手操:学生成四路纵队,在教师指导下统一练习。2、熟悉球性游戏地滚球接力教师先进行各种方法练习和讲解,然后学生自由模仿创新练习。组织形式为散点。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培养学生的球感和对球的兴趣,进一步热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基本部分做充分的准备。(三)基本部分(30)一、学习尝试阶段教师主导:1、设问:什么时候传直线球?什么时候传弧线球?并且提示学生在练习时观察体会2、布置可供选择的练习内容及规则3、观察、辅导、鼓励学生进行传接球的尝试练习提供学习方案:(1)四人传接球,二人试图抢断(2)自创传接球组织:散点 教法:1讲解活动的形式和规则2在体育骨干

5、的带领下自主活动3学生练习时,巡回辅导,纠正错误动作(传球时,球飞行弧度大,落点不易控制;传球落点准确,但接球者接不住球)要求:传球的同学要为接球的人着想 二、传授技能复习提高阶段教师主导:1、教师与学生总结练习体会,教师示范2、要点:持球正确,用力协调,合理缓冲3、提供学习方案:(1)看师范模仿(2)互帮互助,找出优缺点加以纠正(3)和同学讨论或向教师请教4、提供练习方案:(1)三角传接球 (2)四角传接球 要求:接球人要上步接,传接球动作连贯,不带球跑(3)跑动中连续传接球要求:起动及时,快速,传接球动作要连贯。球传到接球人的胸部高度并有一定的提前量。5、设问:怎样才能将球准确安全的传到同

6、伴的手中6、在应用中体会要点 学生主体:1、尝试练习,交流体会 2、积极自述练习体会3、观察对比教师和同学示范 4、练习中相互交流体会动作技术,思考感悟正确动作5、在体育骨干的指挥下进行游戏活动6、总结结果:(1)掌握好传球时机(2)要有正确的传接球技术(3)对落点有效的控制组织:分组进行练习(四)结束部分(5)1、放松操: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模仿练习,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2、课堂小结,布置收回器材六、教学评价1、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双手胸前传接球,在课的开始部分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熟悉球性。在讲解示范时,我采用先练习后总结的方法,以便学生能较快的掌握。 最后部分的传接球游戏让学生巩固学习动作。2、本节课从学生掌握的情况来看,男生比女生要好。多数女生在接球上动作变形.虽然老师通过讲评指出了错误,但学生的改进不理想。3、本节课在运动强度和密度设计上适中,在课的主要部分学生的运动量恰到好处。学生学习气氛较浓,练习很投入,参与程度较高,只有女生稍有欠佳,预计大多数同学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