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与师德行为.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695529 上传时间:2023-02-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课与师德行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备课与师德行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备课与师德行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备课与师德行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课与师德行为.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与师德行为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颁行与新课程的逐步推进,给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备课,进行教学设计是教师的日常功课。新课程的备课与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学习理论、与同行合作、参加培训和参与校本教研等,新旧观点的碰撞、习惯行为的改变,将理论知识、他人经验和新理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是教师做好备课与教学设计这个日常功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如何适应新课程要求,为新课程教学备课、设计教学,就成了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新课程备课与教学设计,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学科课程标准,依据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理论、现代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

2、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等进行。从教师备课与教学设计行为的角度来看,以下几点值得关注与思考:1.写教案与备课传统意义上的备课,虽然也强调学习大纲、研究全套教材、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也强调“备学生”和准备教具等,但在实践中,由于教学管理者查教师“备课笔记”(其实只能查教案)等原因,造成教师对备课的理解狭隘化。有些教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现代汉语词典对备课的解释为“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这也是不够准确的。教师课前的各种教学准备工作,通常称作备课。可见,写教案或者说制定教学方案只是备课的一个步骤,是把备课的结果书面化。备课的内涵小于写教案,外延大于写教案。备课,应称为教学准备,它不仅仅为一节

3、课准备。为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教师除了具备学科知识准备、专业知识(教育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准备、专业技能准备外,还应有为教学新课程的准备。因此,现阶段,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新教材的岗前培训、学历提高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课程标准和新课程教学法,等等,都应是备课的应有之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听了一节课后问上课教师什么时候备课的,这位教师说:“备了一辈子”。2.教学设计与写教案“教学设计”与“写教案”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写教案”可以认为主要是在上课前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把对某一节课教学所做的预设形成文字,它是课时教学设计的组成环节。因为,课时教

4、学设计还包括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试行教学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和修正等环节。站在教师个体日常工作的角度看,教学设计包括学期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等。很明显“写教案”不是“课时教学设计”,更不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与“写教案”的区别主要在于: “教学设计”是用系统方法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的。就课堂教学来说,它一个微观的教学系统,其中包括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教学媒体等要素。教学设计采用系统理论,注重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形成最佳的组织结构,设计出低耗高效的教学过程。没有教学设计,就不可能有教学的最优化。 随着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深

5、入,人们发现教学设计不能仅仅为教师设计,以教师为中心只设计教,要突出为学生设计,以学生为本,表现为教学目标表述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的描述同样重视学的设计,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新理念和这一教学设计新理念是统一的。这两点是“写教案”所没有的,因为“写教案”只为教而设计,较少考虑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教学媒体等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另外,“写教案”一般也不设计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等。3.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同行合作在新课程实施中,越来越显出其作用和必要性。因为,同行合作可以重建教师的生存环境,通过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可以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分享成果,促进经验、思想的交流,促进专业成长。同时,可培

6、养了合作与交流的技能和习惯,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集体备课是同行合作的一种形式。集体备课时,大家围绕着同一个教学内容集思广益,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建立集体备课制度,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新课程试验区的实践说明了这一点。强调集体备课并不是不要个人备课,得到所谓的“四统一”(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难点、统一进度、统一练习与检测),压制教师的个性化设计。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是可取的方法,它有利于围绕主题深层对话。集体备课在内容和形式上可以多样化。从时间上分,有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题备课。从人员分,有同校备课、异校备课(如学区备课会)和专家与教师备课。还有同年级学科备课,同

7、学段学科备课,学科教研组备课和异学科备课等形态。如一节课的集体备课,或就教学内容作全面的交流,或对某一教学细节作深入研讨;既可以研究教学设计,也可以说课后反思修改,还可以在备课组内试教后反思修改。4.一次设计与多次设计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设计的思想被许多教师接受,并开始实践。但是,由于习惯的、时间的、精力的以及管理的原因,他们往往只进行一次设计(严格的说,不能称之为“教学设计”),这是其与许多特级教师的重大区别之一。如,特级教师赵景瑞的“全程备课”:课前的预设备课 -课中的现设备课-课后的反思备课。赵老师所说的备课其实就是课时教学设计。可见,课时教学设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预先设计,也可称为“

8、预设”;二是适时设计,也可称为“现设”;三是课后设计,一般叫“教后反思”,不妨称为“后设”。三次设计,仅是一节课时教学设计的常态要求。在新课程校本教研活动中,进行教学设计的研修往往经历多次反复。如,集体备课 -个人“预设”-试教“现设”-试教“后设”-集体备课-个人“预设”-上课“现设”-上课“后设”。这样做,新课程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统一,有利于学生发展;使反思成为教师的生存方式,有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5.教科书与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课程进行中业内流行的说法。至少它有两个错误,一是仍强调“教”,二是混淆了“教材”与“教科书”两个概念。随着教育的发展,教材的概念在不断的变化,教科书已经不

9、能涵盖教材的全部内容。教材至少指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教学挂图、配套的练习册、工具书、学具等,乃至学生和教师的对话。课外教学资源更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另外,网络环境下的信息化资源,也被涵盖进教材,如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网络课程和视频课程等。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教材”应当淡出,而“用教材教”也应该变为“用教材指导学”。为此,教师备课,进行教学设计的视野就必须开阔,不再是仅就一本教科书了。教师、学生目力所及、识见所逮、能力所为的可以利用的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包括网络资源都应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素材。6.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课堂教学系统包括

10、教师、学生、学习资源、教学媒体等要素。因此,课时教学设计不仅要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设计学习资源,还要设计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指介入学与教的过程,承载、传递和控制教育教学信息的材料和工具,可以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两类。新课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举措之一。但是,许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课时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实施和评价唯现代媒体是追。更有一种说法,“键盘 +鼠标”将代替讲课和板书,“显示器”“大屏幕”将取代纸张和黑板,似乎使用传统教学媒体、不用或少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课堂就不是新课程教学。殊不知传统教学媒体并不等于传统教学,有些学科的教学内容现代教学媒体的作为并不大,

11、甚至不适应。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一定要考虑教学媒体的特点、教学内容与学校和学生实际,坚持媒体选择和使用的条件性、适应性、科学性和优化教学的目的性。7.几个具体问题在新课程教学实施管理过程中,有关课时教学设计的许多问题困扰着教师,如,教案要不要写?写详案还是简案?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呈现是否可以?教学设计的书写是否得工整、不得圈圈划划?教学设计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本上吗?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教学管理没有与新课程同步,二是管理者和教师的功利目的。教案要不要写?特级教师于永正把备课分为隐性和显性两部分,显性备课指写教案。他指出,教案相当于“作战计划”,写教案是“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12、“教案一定要写”。写详案还是简案?教案的详简主要看教师的素质,如果在隐性备课上下了大功夫,“备课于心”,就写简案。否则,应该写详案。选择的标准,不是年龄的大小、教龄的长短。也不是有人提倡的因为新课程教学要关注“生成”,“预设”就要少(写简案);或反过来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具有不确定性,就应该把课前充分考虑的情况都写出来(写详案)。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呈现是否可以?计算机、打印机、U盘等文字输入、输出和存储手段的普及和现代教学媒体手段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纸笔办公方式,也给教师的工作带来变化。通过现代办公方式将自己的教学设计打印出来、存入便携式存储设备或通过网络传输等,已是新时代教师工作的特

13、点之一。因此,教学设计用数字化形式形式呈现不仅允许,还应该提倡。但这需要制度的跟进。教学设计的书写是否得工整、不得圈圈划划?一个较为完善的教学设计,肯定经历一个逐步修改、完善的过程。教师听取同行的意见和建议,自己课前、课中、课后的反思,有必要记录下来,就有了对第一次设计的增加、删除、调整、充实,圈圈划划应是正常行为。随时的想法,一时的灵感,随手记下来,写不工整自是必然。教育管理者为了“好看”“赏心悦目”,要求教师教学设计书写工整的做法早该休矣!教学设计一定要写在备课笔记本上吗?于永正喜欢在课本上写“教案”,“备课于书”。他的教案往往只写个过程,更细微的东西在书上。他指出:“备课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从方便教学出发”“不要拘泥于形式。”这难道不是热衷于查备课笔记的教育管理者,为应付检查、为评职称而写备课笔记的教师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