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693464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化探究】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配套提素能课时考点训练:必修三第5章 第2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稳定性.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考点训练题组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2012年高考北京卷)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群落中种间关系的相关知识。由题意知,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说明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金合欢蚁可通过驱逐其他植食动物为自己驱逐竞争者,B正确;植食动物与金合欢树不属于竞争关系,C错误;金合欢蚁与

2、金合欢树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关系是两者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答案:C2(2011年高考福建卷)下表选项中,甲、乙、丙三者关系能用右图表示的是()选项表示内容甲乙丙A碳元素的流向消费者CO2库生产者B内环境成分的关系血浆淋巴组织液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向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下丘脑甲状腺垂体解析: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图示中乙与丙之间为双向的,故若乙为大气中的CO2,则丙为生产者,而甲可表示消费者或分解者,A项正确;若图示中乙代表淋巴,则甲代表的血浆不能形成淋巴,乙代表的淋巴也不能形成组织液,B项错误;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中,丙代表的分解者的能量不能再被生产者和消费者利用,C

3、项错误;在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图示甲应表示下丘脑,乙应表示垂体,丙应表示甲状腺,故D项错误。答案:A3(2012年高考山东卷)如图中,曲线、分别表示某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其未来种群数量变化三种可能的情况。(1)图中曲线_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对该动物种群已不宜采取_保护的措施。图中阴影部分可能引起该种群的_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种进化。(2)若图中物种处于最高营养级,当其数量下降,且其他条件不变时,流向该营养级其他物种的能量会_。处于该营养级物种的种间关系是_。(3)若图中物种为食草动物,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这体现了生态系统

4、的_功能。(4)人类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过度利用也会导致出现图中的三种情况。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表现为“J”型增长,因此需控制“J”型增长数学方程式中_参数,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知识。(1)由图中信息可知,该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纳量后,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下降最少,并在环境容纳量上下波动,说明该种群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程度较轻;当曲线趋近零时,宜采取易地保护措施,以保护濒危生物,而不宜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环境阻力,对种群起定向选择的作用,并可能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

5、0%20%,若某营养级的某物种数量下降,流向该物种的能量减少,而流向与其处于竞争关系的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物种的能量将会增加。(3)在草原上,“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采食的信息,当看到青草明显减少时,部分个体会另觅取食地,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4)“J”型增长的数学方程式为:NtN0t,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控制参数,可控制种群数量,以实现人口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协调发展。答案:(1)就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基因频率(2)增加(种间)竞争(3)信息传递(4)题组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4(2012年高考海南卷)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

6、中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方面的知识。刚进入一个新环境中的物种,最初种群密度会显著增加,同时由于该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竞(斗)争也在加剧。甲的引进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即改变了该生态系统的结构。要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就要投入与甲有竞争或捕食关系的生物,而土著食草鱼类不食甲,只食当地水草,大量投放土著

7、食草鱼类不能控制甲的蔓延。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底泥、水、空气、阳光等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答案:A5(2012年高考天津卷)夏初,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_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_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_的结果。(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

8、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的分析,不可能的是_(单选)。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B水体溶解氧较高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解析:本题以河流污染为背景材料,考查了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元素是组成磷脂分子的必需元素,也是组成ADP和ATP的必需元素,细胞通过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二者相互转化的反应式为:ADPPi能量ATP。(2)由图示信息知,由于P1和P2采样点环境条件不同,导致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其结果是浮游植物种类差别明显。

9、(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较P1采样点的低,其可能的原因有:浮游动物的食物浮游植物的数量减少,浮游动物的天敌数量较多,水体污染严重等。P2采样点无机磷浓度高,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污染严重,水体溶解氧较低。(4)生物群落中的氮元素可通过生物间的捕食关系沿食物链流动,同时每一营养级的生物体内的氮元素也会随排泄物或遗体等流向分解者。答案:(1)磷脂ADPPi能量ATP(2)自然选择(3)B(4)课时高效训练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态内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在果园中适当增加食物链,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

10、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着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食物链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故A对。低碳生活可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等,维持碳循环正常,故B对。森林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故D错。答案:D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由生物成分和无机环境产生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引起,与信息传递无关C信息传递把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为一个整体,且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作用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是通过信息传

11、递实现的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相关知识。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由生物种类间的数量变化及其信息传递来决定,故B错。答案:B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解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有关,物种丰富度越大,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所以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A项正确;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其中形成水平结构的原因是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酸碱度的差异、光照强

12、度的不同等,B项正确;我国南方热带雨林的落叶量比北方森林的多,但是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却比北方森林的少,这说明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强,C项错误;植物是碳循环的基石,它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在体内,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含碳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把二氧化碳释放到无机环境中,D项正确。答案:C4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3 km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足0.01 mg,但雄蚕蛾仍能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B体

13、现了信息的传递有益于种群的繁衍C说明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是由生物产生的D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解析:生态系统中传递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等,并非都是由生物产生的。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作出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答案:C5天然牧场的一小片区域被作为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人们用网把留种区罩了起来。后来发现留种区的草几乎被虫吃光,而其他区域却安然无恙。此现象给我们的启示是()A食草昆虫具有超强的繁殖能力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C草原鸟类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昆虫D牧草的种类单一会导致害虫的大发生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取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14、大小,而自我调节能力依赖于完整的营养结构。题干中的实例人为地缩短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B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体现了其间接价值D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解析: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

15、性的间接价值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功能;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答案:D7如图为一个密闭生态缸处于良性状态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行为信息在无机环境和异养生物之间可进行单向或双向传递B三种生物的成分自左向右依次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生态缸需要放置在一个有适宜散射光的位置才能正常运转D可通过观察自养生物等成分的生活状况来判断生态缸是否处于稳定状态解析:行为信息只存在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生态缸需要有能量的输入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转,因此需要适宜的光照,但不能放在直射光的环境中;若自养生物等成分能正常生活,说明生态缸处于稳定状态。答案:A8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