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685035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经验提升模块作业.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循序渐进入佳境,自成一家枝头俏个人教学特色总结宾县一中 陈晶波十五年前,青涩的我踏上了教育之路。在实践中我感到,教师这一职业似乎与其他任何的职业都不相同。每次外出听课,更是惭愧不已。好老师,尤其是好的语文老师似乎应该是多面手、全才,他们有的是激情洋溢的演讲家,有的是笔走龙蛇的书法家,有的是惟妙惟肖的表演者,有的是学富五车的学者总而言之,名师都各具特色,自成一家。今天充满激情地学习这个,似乎不像;明天饱含期待地探索那个,不伦不类。久而久之,恍然大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是开发自己的特点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我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模仿别人,而是开发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让自己成为独特的“这

2、一个”。多年的探索下来,当然并未成名成家,但是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多少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课堂特点,我觉得自己在以下三个方面多少做了一点尝试,取得了一点效果。一、合理援引,丰富内容我认为,语文教师较深的专业化水平,是我们胜任语文教师的关键。李镇西老师曾提出语文教师可以不是诗人但要有诗人的情怀,可以不是作家但要有作家的素养。我想加上一句,语文教师可以不是艺术家,但要有对艺术的热爱,知识面和爱好的狭窄是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的。有人说:“书是永不背弃我们的爱人,两两相望,地老天荒。”有了书籍的滋养,我们才可以厚积薄发,旁征博引,文采飞扬,才会在课堂上时时有灵光闪现,有精妙的构思导引学生渐入佳境,然后

3、合理援引相关内容,丰富课堂。由一个而知一类,相互联系,增进趣味,促进理解。善于结合课内联系课外算是多年来我在语文教学方面的一个突出特点吧,例如,学习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不妨引来历史上其他的人物写王昭君的诗篇,如李白、王安石,看看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所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学习李清照的声声慢,就读读贺双卿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在“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中体会叠词之美;学习侧面描写,就走进红楼梦中看看诸位小姐的居处和闺房,去体会一器一物中的人物性情;不喜欢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就去读读赵丽华的“梨花体”诗歌,比较体会情感在诗歌中的作用;学习劝学的比喻论证,要想深入体会他的精妙,我们可以联系诸

4、多名人的巧妙运用,上到庄子,下到钱钟书、李肇星,在名人的妙语中才可见其精妙。这样的内容全靠老师的日常积淀,学生往往想不到或者不知道,当我们抛出这些内容的同时,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变得“意外”了,与课本密切相关,又不是只围绕课本打转转。凡此种种,只要我们有丰富的知识积淀,就能够由一个而联系一类,联系相关,让我们的课堂在合理援引中丰富,在丰富中优美,在优美中增进效率。 同时,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文学和其它艺术是相通的,尤其在表现美的这一点上可以彼此沟通,相互借鉴。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联系拓展、音乐暗示、图像诱导、语言激发等教学手段,在不影响主体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把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得更

5、丰富,更有利于对文本的学习和深入。此外,不局限于一时一课,时时有大语文观念,合理引入课外相关内容,由文本到文化,对于高考来说,也是极为必要的。刚好适应了教育部刚刚公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相关要求。二、注重形象,增加美感于漪老师也曾语重心长地的告诫年轻教师,“千万不要小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功能”,她还说,“语文教学中如果忽视或抽掉美的熏陶,将会苍白无力,失去育人的作用。”我们在做中文系学生的时候,曾多少次在优美的文字中陶醉,在陶醉中想象,一个字一个字都是美的精灵,有无穷的趣味。今日,我们不仅是自己在读文字,而是要让学生也体会到我们曾经体味到过的文字中的无穷世界,无穷美感。怎么传达,

6、如何做到就是一个最大的难题。可能不同的老师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可以拿过来运用,有的可能只对他们自己最合适,那么我们就要开发适合自己的方法,与学生共同徜徉于文学之美的世界中。多年的教育实践,一点点摸索,找到了一些可供操作的方法,虽然并不独特,但却受到了一点效果,成为了自己课堂特色的一部分。在这里做一下简单的归纳。首先,可以借助画面美,领悟文本美。其实,一直以来,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本人一直特别反对凡文必配图。有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背景图片,乱到让人看不清上面的文字;有的是有画面就配图,不管合适与否,必要与否。例如,讲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秋蝉图必配一只虫子;秋果图必要点缀几颗水果,哪怕文

7、中写的是枣,图上显示的是苹果。这样的引入喧宾夺主,毫无美感,作用是相反的,反而制约了人们通过文字对文本的想象。但是不等于说图画就完全要不得,一定是合适的,精当的才可以。个人以为,越是写实的画面越需要想象,我们通过文字想象出来的可能往往比真实还美,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去游览名人笔下的风景胜地,回来后大失所望,大加感慨的原因。想象的魅力是无穷的,是任何真实的形象无法企及的。相反,某些虚化的,意境强的文字常见反倒适合用画面补充,尤其是古典化的内容,让学生通过画面补充自己相关知识不足,对画面想象造成的阻碍。因此,在教学古诗文的过程中,我常常会精选一些古典色彩强的画面让学生欣赏。例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

8、我们可以一起欣赏画家萧玉田笔下的诗情画意,感受那份凄美哀婉;欣赏白居易的千古名篇长恨歌,我们可以看看孟庆江的五十七图。优美的画面能引领我们走入情境,如果和想象的有差异,正好借机来重新涵咏文字,深入推敲。其次,可以抓住文本本身的特点,使之形象化。最易操作的,就是在板书设计上,体现形象性,带来耳目一新的惊喜。一则好的板书设计,总是以最形象最直观的形式传达教学内容,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梳理思路成画意。引导学生注意思路发展的曲折变化之处,借此可理清作者前后思维的阶段性和联系。这些曲折本身就可以线条化,在突显特点的基础上,能形象地帮助理解。例如,伍尔芙的墙上的斑点,由墙上

9、斑点引发数次联想,每次都回到起点,直至揭开谜底。每次思维的发散就像一枚花瓣,据此可以把内在的思路外化为花朵形象。还可以挖掘意蕴显形象。文本本身就具备丰富的美感,需要我们探幽发微。教师如果把握其特点,精心构思,就能使板书成为美的表现载体,并且本身也是美和艺术。如新月派的诗歌,本身就具有“三美”的艺术特征,可依据内容做画面化呈现,就是可供教师发挥的极佳范例。还有王维的诗歌本身就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都可供发挥。几年来,基于自己增加文本形象性的目的,尝试着设计了一些板书,既总体简明扼要地表现文本,又尽力使之形象生动。先后在语文报(高中教师版)发表了六则板书设计,分别是胡同文化荷塘月色大堰河我的保姆

10、赤壁赋囚绿记和桥边的老人,算是自己在探索板书形象化方面的一点小小成绩。三、渗透情感,人文为本教育部网站在2014年4月1日公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升学考试中的比重。指导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方向,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由此看来,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渗透,即是语文学科体现人文性特点的需要,也是紧密围绕高考需求的迫切之举。语文课虽然不是文学课,但是它最接近于文学

11、。人们也常说文学即人学,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和心灵,给他们打下精神的底子,使学生不会丧失获取幸福的能力。这样,才不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孩子因为“太累了”,而毅然决然地放弃这个世界的惨剧。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首先注意调动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沉入文本之中,理解其中的情感,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情感,带着感情走入每一课,充满感情地上好每一节课。如果老师本身不投入其中,没有感情,谈何打动学生呢?讲大堰河我的保姆就要充满怀念母亲一样的深情;讲柳永的雨霖铃就要体会个人失意的凄凉悲切;讲杜甫的诗歌就要传达忧国忧民、沉郁顿挫之感;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要有对官逼民反的切齿痛恨之情

12、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没有感情的语文课绝对不是好的语文课,打动不了学生,自然无从把文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领悟,并内化到自己的思想中,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我们课堂的三维目标。其次,在深入挖掘文本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体会文本中的人文内蕴。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对课文的解读体悟当中,认同并接受那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优秀的篇章中汲取营养,润泽心灵,完善人格。比如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由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与愧疚,我动情诵读,并自然地提到古语: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一个女生站起来含着泪哽咽着诉说母亲拖着重

13、病之身为她付出的艰辛,下课铃响了,班级中出奇的安静,没有人动,有的学生眼中含着泪光。这是动情并合理援引双管齐下比较成功的一个例证。讲杜甫、辛弃疾等人的诗篇,就要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情感,更要明晰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结合相关背景,让学生感受到他们心系天下的情怀,知道他们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知道他们作为热血男儿对为国尽忠的不渝之志,让诗人的形象在对诗歌的体悟中高大起来,激发青年人的豪情,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些看起来任务艰巨,无比遥远,但实际上,就要我们在一节节课中慢慢渗透,在一句句话中渐渐引导。傅一河说过:“语文课之难,难在有思想,有独立,有个性,有自由,有风骨,追求普世价值,提倡公民价值。”我们语文老师的工作,就是如此艰巨和重要,就需要有情感内核和人文素养的支撑,就需要我们调动全部的感情,让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激情洋溢,打动别人,提升自己。十五年的行程,极为漫长,又似在弹指之间,我在慢慢成长,却无法说自己已经窥得教育教学的门径。虽然在一点点积累,注意打造自己的教学特色,能够在教学中合理援引,丰富内容;注重形象,增加美感;渗透情感,人文为本。但是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我始终是一个探索者,要继续求索下去,为教育事业继续贡献绵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