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68051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镇建设管理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海北镇地处京、津、唐腹地,205国道横贯全境,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辖区面积84.5平方公里,下辖20个行政村,人口2.67万人,耕地面积65639亩。近年来,海北镇政府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了自行车零部件、休闲家俱、五金柜俱、散热器片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和市场前景的优势产业。xx年年全镇完成社会总产值17.3798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40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87元。海北镇经过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沿205国道两侧为重点的规划建设发展格局,商业长廊已具规模,工业企业分片集中,基础设施完备,镇直所属区域道路已基本硬化。按照芦台经济开发

2、区的总体规划布局,海北镇以“两区一线”为着眼点,规划了5平方公里的民营企业工业园区,工业项目依据目前的发展现状逐步向工业园区内集中,工业园区的发展壮大带动了小城镇建设。同时,两个建设均做到了科学规划、精心设计、严格施工、强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明确城镇建设发展思路 海北镇党委、政府对镇区的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作进行了多次专题研讨,确定了以发展工业为大方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总体布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物流优势,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增强投资环境的吸引力,积极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布局科学、合理的城乡一体化小城镇体系,努力提高小城镇建设水平。今年,海北镇继续按照更新观念、超前规划、和

3、谐布局、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建设理念,在唐山规划建筑设计院规划海北镇区建设的基础上,区城建局和镇城建办公室具体制定了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规划,保证了城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三、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在全镇总体布局、科学规划的基础上,积极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镇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别,坚持以城镇化改造农村,强力推进城镇化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辅射,以城镇化建设新型农村的理念,努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今年,我镇成立了由镇党委领导、镇政府主要领导挂帅,镇城建办公室的同志为成员的城乡一体

4、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落实市会议精神,多次召开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并抓紧启动建设。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由镇城建办牵头,各村为成员单位,对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学习外地经验,确定目标、任务,并针对农村的实际,具体地起草了,充分体现了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特色。按照中心镇、中心村逐层次进行总体规划,统筹考虑,形成一体化的规划体系。梯次推进“三个一批”。一是转变一批,对位于海北镇周围的小海北村、第五居委会、海北居委会从建设布局上一体规划、一体建设,加快农村向镇区、农业户口向非农户口的转变。二是提升一批,对具有较强产业基础和带动能

5、力的村庄,着眼于培育区域经济中心,联手周边村庄,集中规划、联片建设,向小城镇发展。三是改善一批,对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特色村庄,立足现有基础,健全公共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逐步发展为中心村。同时,注重将产业特点、交通区位、区位优势相结合,统筹考虑,不断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狠抓试点,促进实效。我镇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落脚点。今年以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抓规划。利用乡镇换届之机,把海北镇镇直家属区花苑小区住宅楼建设、海北镇直家属区两横两纵道路亮化美化建设、小海北村和海北居委会合并工作写入,列入今后5年的政府工作。投资32万元,请专业机构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镇直家属区的规划工作

6、,完成了张庄村村址整体搬迁的规划工作。二是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突出解决了岭头村10年来因无闲散地而未解决的宅基地问题。马聪村12年来因村址周围的土地属第四居委会,限制了村址的发展,经镇政府出面协商,与第四居委会置换土地问题。以上均在海北镇城乡一体化规划范围内。三是加大拆迁拆违,整治私搭乱建。对镇直中心的18家违规违章临时建筑进行了拆除,对205国道沿线的商业、餐饭业等网点进行了统一建设规划。四是抓中心工业园区的发展。鼓励企业向中心工业园区搬迁工作,今年又有两家企业进行了入驻搬迁工作。 四、城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整体建设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狠抓城镇化管理工作 “三分建、七分管”,加强管理

7、是我镇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健康发展的关键。在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继续落实城镇建设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做到建管并重。一是整治私搭乱建、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禽畜乱跑等现象。二是增加环卫基础设施投入,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安排专业环卫人员,70%的村已经做到垃圾日产日清,其它村能够做到定期清扫、清除垃圾。三是通过规划建绿、植树造林、种植花卉等措施,在全镇范围内进行绿化、美化环境,开展创建绿色家园活动。四是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创建意识。五是加强环境建设,按照海北镇区域总体规划,对民营工业项目按功能分区合理布局。 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 xx年年我镇在财政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8、,形成多元化融资体制,投入不断档,建设不停步。全镇20个村不断加快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步伐,共计投入建设资金1656.104万元。其中市、区以上单位财政投入682.29万元,群众个人投入415.2万元,村集体投入558.614万元。在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无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无质量、安全等事故的发生。 1、绿化工程: 6个村投入资金8.6万元,植速生杨19.8万棵。其中张庄村植女贞等灌木7000棵,植龙爪槐1000棵。 2、硬化工程: 总投入788.36万元 水泥路面。6个村和海北家属区共投入资金503.76万元,修水泥路面全长10.08公里

9、,面积5.495万平方米。其中,张庄村完成了6公里的入村路面和环村路面硬化工程,大海北村完成了3公里的入村路面硬化工程。另外,小堼等北5村出资113万元,完成了入村路与205国道水泥路面翻修工程。 砌砖路面。5个村共投入资金24.6万元,修砌砖路面全长2410米,面积9840平方米。 3、净化工程: 总投入382.418万元 自来水改造工程。张广村完成了自来水改造工程,另2个村进行了补改和扩改,共投入资金31.958万元。镇直家属区铺设下水管道1500米,投资45.6万元。 打机井。4个村共打饮水井和农业灌溉井5眼,投入资金28.3万元。 公厕。大韩村建公厕2个,投入资金3.3万元。 垃圾池。

10、3个村修建垃圾池8个,共投入资金5800元。 养殖小区建设。5个村加强养殖小区规模建设,共投入资金269万元。 全镇清运垃圾共2.79万立方米,环境卫生保洁支出费用3.68万元。 4、亮化工程: 5个村和镇直家属区共投入资金7.636万元,在村内原有亮化的基础上,对村内新建街道安装高标准水银路灯159盏。 5、两室建设: 3个村总投入58万元进行两室建设。其中,西双村投入资金25万元,建办公室17间;小堼村投入资金18万元,建办公室6间;张广村投入资金15万元,建办公室6间。 6、文教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整合教育资源,从2010年起开始并校工作,成立中心学校,因此,今年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投入。

11、完成中心学校教学楼工程建设,预算投资345万元的张庄村中心小学教学楼工程,现已投资225万元,已完成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建筑面积1960平方米。 7、工业园区建设 投资72.09万元,完成环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和北侧道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 8、桥梁建设 投资40万元,重修三双路与205国道连接钢筋混凝土桥一座。投资42万元,修建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与205国道连接钢筋混凝土桥一座。 五、主要问题和不足 我镇无财政,资金短缺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有效开展的主要因素。今年以来,除张广村两室建设工程、张庄村中心小学建设工程、张庄村三环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大海北村入村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小堼等北5村与205国道连接入村路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海北镇镇直家属区水泥路面硬化工程、海北镇工业园区西侧和北侧水泥路面硬化工程、两座钢筋混凝土桥梁建设得到市、区级财政部分资金帮扶外,各村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是靠村集体和农民自筹,而村集体收入的主要来源是依靠土地流转,但是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土地通过集体组织统一流转很难继续实行。让农民集资,必须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征得村民的同意,对于不愿交钱的村民,缺乏有效的措施,从而影响建设工作的正常开展。 明年的重点工作 一、工作思路 全力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由于我镇工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