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675832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一、背景 我校地区城乡结合部的经济开发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讲空话,课后不完成作业,不爱参加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自由散漫,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师生矛盾激化,学生逃学现象也时有发生,逃学后与社会上不良青年混在一起,萌生辍学的念头。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

2、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就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富裕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进行,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城乡结合部中的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例:小陈同学,小学时成绩一般以上,人比较聪明,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家里,他俨然是个“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

3、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熔了,一旦有个身热头痛、感冒的,父母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围着他团团转,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一星期,多则十天、半月的,随着年级的升高,拉下的课很难补上,小陈就由此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不惜重金,聘请家庭教师,但由于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导致孩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完全依靠家庭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复读机、手机、赛车等等,甚至到穿着打扮都是名牌,几百元钱的一件衬衣不在话下。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

4、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地纵容、容忍。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老师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该怎么办?还不如随他去。”原来,这位家长的儿子曾扬言,父母若是逼他做作业,不给他看电视,他情愿从他们所住的五楼上跳下去。这样的学生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厌学情绪才怪呢?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往往环境较好,这本来应该是有利于孩子的学习,但由于

5、有的家长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安排了各种娱乐活动,过年过节更甚,他们通晓达旦地打牌、搓麻将等等,对孩子不问不闻,一方面影响孩子的学习和休息,另一方面,也使孩子耳濡目染了这些不良习气,使他们小小年纪就爱上了这些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有的孩子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而抛弃了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二)离异、单亲家庭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离异、单亲家庭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感,但是由于相见的次数极少,大多数通过电话交流,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父亲

6、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的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事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最佳教育方式,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讲道理。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厌学。 (3)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

7、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例小韩同学,后母对他的事情一例不管,父亲远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小韩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学习也就一落千丈了。 (4)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例如小丁同学,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缺乏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于是他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偷东

8、西、打群架等等。慢慢地,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弃学念头。 (三)家长自身因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教育给孩子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家长观念错误 有

9、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将来能赚钱,就能立足于社会”,因此,他们对孩子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4)家长本身原因 由于农村城市化。原本比较分散的农村,现在比较集中了,但农民中的一些陋习(尤其是赌博)也由此而越演越烈,父母成天沉醉于此,做子女的能不受影响吗?这种家庭的子女也容易产生厌学。 三、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就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惶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他又说:“对劳动永远保持崇敬之情,这是儿童和青少年最重要的幸福源泉”。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