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673648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_赤壁怀古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篇一1. 教学内容分析:念奴娇赤壁怀古 是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品,它不如诗歌易读 易懂,所以要反复诵读,层层设疑,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运用联想和 想象,探究它旷远深沉的意境,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让学生学会鉴 赏方法,能够独立分析宋词。2. 教学对象分析:本校学生差生面比较大, 在学习过程中有效调动其积极性显得尤 为重要,开头的音乐视频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对本词意境的分析采用 问答式,可有效降低思维难度,达到通过问题,引导其了解分析意境 的方法的目的。 思维创新必须有一个契入点, 质疑讨论部分正是为此 设计的,相信学生可以百家争鸣,各抒己见。3. 教学策

2、略设计: 重视诵读 巧设疑、善诱导、多层次启迪思维引导学生反思求知过程,总结鉴赏诗词的一般方法:探究 ( 合景 与情)意境,通过想象、 联想体味景物描绘虚实结合的特点 ; 通过知人 论世,把握词人的思想感情 ; 质疑讨论,创新思维。 多媒体设计自制多媒体课件, 插入图片、动画、音频、视频,增加感性认识, 帮助学生品味、理解、感悟。尤其是调整了三国演义片头视频的 视帧顺序,并加入了本词内容作为字幕,经“ Studio MP10 ”重新压 缩后,用于教学最后一部分配乐朗诵与歌唱,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比较赏析“有比较才有鉴别。 ”其实本课最好还是进行比较教学。 比较易 于形成课堂教学的兴奋点,活跃

3、学生的思维,引导学会思考,学会学 习。比较设计可以有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纵向可以不同时代的婉约 婉约、 豪放豪放派作品相比, 如柳永雨霖铃李煜虞 美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 横向则可婉约豪放之间比较。也可以由课内延伸到课 外进行比较。4. 学生学习策略设计课堂教学中间过程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并积极倡导自主、 合 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互相激励,共同进步。5. 教师成长与教学创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篇二 作为一名教师,要擅于总结自己上过的课,有哪些不足和优势。今天我来分享一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反思,大家一起来分享 下。经过多方面的查找资料, 我渐渐被苏轼那种笑

4、对人生的态度吸引,所以最终我将重点放在了通过品味词的豪放进而感受作者人格的豪放,着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价值观。经过几年的教学感悟,我觉得对学生的教育应该落实到做人的态度上,否则就是韩愈所说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在讲这首词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苏轼的前赤壁赋和定风波所以有关苏轼的生平经历和别人对他的评价学生已通过下发的资 料详细阅读了,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设计。首先我通过豪放词的代表作引入,在朗诵中体会这首词的豪放。 其次,抓住词的题目是地点加怀古,怀古词如何鉴赏在辛弃疾的永 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时已详细讲过,所以就可以直接指出从观眼前 之景,思历史人事,抒一己

5、之怀这三方面进行把握。写景主要集中在上片,在鉴赏时一方面结合高考,讲写景句会出 现的题型和解题方法。另一方面,把婉约派代表作雨霖铃中的写 景句挑出来与苏轼豪放派的句子进行对比 ,让学生感受二者的区别 .下片中作者主要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 ,用以自伤 ,流露出羡慕 之情.从苏轼对周瑜的称呼郎和公瑾也能看出来 ,另外,从年龄、职务、 外貌、际遇四个方面对比用一副对联总结:情场、官场、战场,场场 得意;黄州、惠州、儋州州州失意。此时,作者抒发了自己功业无成的悲慨,似乎与词作的豪放基调 不符,其实不然,我们最重要的是看作者怎样处理这种这种冲突的, 这就要探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的

6、?这个时候, 才把主动权下放给学生让他们讨论, 引导的方向是积 极。首先,单就词论词。一方面,作者赞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 抒发个人贬谪失意、 功业无成的感慨, 这本身就是内心积极地一种表 现。另外,作者在千古人物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人生如梦,自己 的一生又算得了什么, 看到了人的渺小, 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 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情怀。其次,结合同时期作品进行探讨。 赤壁赋中作者虽然借客人 之口道出了“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 可劝解友人时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作者从“变”与“不变”两种角 度去

7、看待水与月, 巧妙地消释了友人的悲哀。 这其实也是作者内心矛 盾斗争的结果,遇到烦恼时,换一个角度,原先的烦恼也就烟消云散 了。苏轼对人生忧患的化解,表现在词中就是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 态度。定风波更是能体现出他坦荡达观的处世态度, 上片一句“一 蓑烟雨任平生”活脱出一个履险如夷、 泰然自处、 任天而动的仙人形 象。下片“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多么从容, 多么豁达。第三,向学生介绍苏轼的思想宏博开放,儒道释兼容并蓄,政治 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 人生修养上则以释道思想为主。 当身处逆境时, 佛老思想就成为他求得自我解脱的精神武器, 由此而形成了一种随缘自适、淡泊无为、超然物外、

8、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第四,将苏轼的遭际与成就作对比。作者一生一贬再贬,越贬越 远,可诗、词、文、绘画样样精通,其它方面也并非浅尝辄止,走到 哪里都深受人民的爱戴。 在密州,他第一次遭受贬斥时,为了捕蝗虫, 抗旱灾,从早到晚奔忙在田间地头,亲身体验农民的疾苦。后来到徐 州,为了抗洪排险,他整天身披蓑衣,脚穿草鞋,在最危险的地方出 现,亲自指挥战斗。在杭州,杭州闹饥荒,有瘟疫,他自费购药,设 置了医院还熬粥、煎药送给过往的行人。他的行动救了几千条命。还 是在杭州,他疏浚六井,建筑长堤。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得到当地民众 的爱戴和信赖。 甚至在被贬到海南的儋州生活窘迫的情况下, 他仍然 关心民生疾苦。这种品德实在可贵。这样一个在人格上熠熠生辉的人物, 欣赏他的词就是为了欣赏他 的人格魅力 ! 这也是我最想传达给学生的。# / 5文章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