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46579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河南省安阳市高新区银杏小学 韩秀红心理学研究表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学习主要靠思维活动,而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既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数学知识的载体。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重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离开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就成了“水中花,镜中月”。让学生说话,就会伴随回忆、想象、分析、综合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也是对思维活动的一种整理和自我检查,也就是说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同时,也会促进学生地位的发展。一、 注重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操作时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

2、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在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中内化。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是直观性占主导地位,主要是形象思维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儿童这一思维活动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的操作这一外部活动,来发展儿童的数学语言,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的叙述操作规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吧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口头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感知有效的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边想、边做、边说,使脑、手、口共同参与活动,达到统一和谐。老师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再让学生互相表述、互相

3、检查互相评分,并且告诉他们谁说的准确就能得到老师的奖励,学生们肯定越说越热烈,课堂上的气氛也会越来越活跃。这样的操作活动,丰富了感性认识,通过有条理得说操作过程,把外部物质操作活动转化为内部思维活动,已掌握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儿童的数学语言不断得到发展。二、 注重观察比较,启发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 观察室认识事物的基础。又是语言陈述的前提,语言是观察的外部反应。在教学中,提供充分的观察材料,如板书、演示、图形、实物等,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比较、思考,在观察、感知中积极思维,并让学生用清晰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观察过程,不仅能反映学生思维的正确性,掌握知识的程度,而且有利于发

4、展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说出计算过程来训练学生的数学语言。比如:说说怎样计算7+9这道算式,可采取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表述的方法。开始时教师在黑板上左边摆7个圆片,右边摆9个圆片,出示算式7+9=?教师先把9分成3和6,然后问学生“几和几能组成10?”学会一眼就会发现7和3组成10,这样就很容易得出10再加上剩下的6得16。整个演示过程中,学生观察比较,教师边演示边叙述,最后再让学生学着老师的说法,说给其他学生听听,由学生纠正说的不准确的地方。这一简单的推理,得出结果和计算过程,即让儿童的数学语言逐步形成,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促

5、进了思维的发展。三、注重诱导启示,激发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一位名人说过:“对一个问题能清楚的说一遍,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严密的推理和论证的过程,正确的理解题意,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寻找已知条件、分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有关知识的映像,解题判断的形成,直至解答过程的表述等。处处离不开数学语言。数学语言具有一种内在的美,表面显得枯燥乏味,其实却蕴藏着丰富的内涵。充分理解和掌握它,就能另类其中的微妙之处,感受其中美的意境,从而激起学习、探究的兴趣。数学教师应该较强诱导,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说,大胆地说,有条理地说,以激发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总之,课堂上让学生多说,会说,用欣赏的目光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述说。在学生“自圆其说”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也得到了启迪,各种能力也进一步得到锻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