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657867 上传时间:2023-02-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困惑 砖井镇中心小学 吕浩林新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程改革。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教育变革中,学校教育从观念到行为都受到巨大的冲击。以往教学的理念、方法、手段、模式、目标、任务等,好像被时代的浪潮掀得摇摇晃晃。学科个性的失去,学科影子的淡化,使我们这些教育者渐渐迷失了方向。尤其是二00五年,在当时我校的一年级进行了数次的新课改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一次次的观摩,一次次的研讨,更让我们一线教师对课改的认识、对课堂教学的认识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当时我的心态可概括如下:请专家看录像,先进经验在推广,左推广、右推广,越推心理越迷茫,人家上课多漂亮,我可咋也学不像。课程改革,

2、何去何从?学科教学,路在何方?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和研讨,我深切感受到了课改以来课堂教学的变化,在肯定课改有目共睹的成绩的同时,我对课改背景下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走入的误区存在了诸多困惑。一、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课堂教学的角色如何定位。回忆以往的课堂教学,总是教师绘声绘色、口若悬河,简直是一个出色的演说家。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师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把它给我记住”“把它背下来”“把它抄写多少多少遍”等等,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学生怎样呢?只能是无奈的应承。有自制力的,拼命记、学,苦不堪言;贪玩一点的,装腔作势,一无所获。学生在课堂上,只有老师,只有课本,没有思想,

3、没有自我,这样“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严重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扼杀了学生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学习兴趣,教师是课堂统治者的角色定位理应被摒弃。新课程把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了出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新理念让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促进以学习知识技能为重心的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服务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时给予适时点拔;成为了教学活动的参与者,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组织引导学生展开学习。还有什么“合作者”、“引导者”、“帮助者”等等。一系列的“者”让更多的教师茫然而无法适从,也让一

4、部分教师煞费苦心地盲从于每一个“者”,一节课下来是精疲力竭,却感到效果一般般。教育质量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学行为。教学行为的策划和施行,主要靠教师。教师在新理念下实施教学行为,充当着一个复杂的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

5、得到充分的发展。”从中看出,学生智慧的形成、方法的获得、情感的升华、人格的塑造,无一不是在教师的引导培养下完成的。可见,教师角色的转变是多么的重要,但是一味盲从地转变,将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待一个新生事物,我们是一味地盲从,还是多学习认识,掌握本质,对于教师的复杂角色,我们又如何去适从,让人深思。二、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如何组织学生毋庸置疑,课堂是学生的,空间是孩子的。新课程倡导课堂上,是学生在学习,孩子是红花,教师是绿叶。大凡来说,学生能力的形成是在课堂上,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短短四十钟,既要新授,又要练习;既要传授方法,又要培养能力,

6、这就存在着组织和引导的问题。如何组织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既学会知识,又发展能力;既掌握方法,又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这怕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去思考的。而今课堂上的学生组织中,出现了这么一些“生成性”现象。现象一:为了突出新课程合作、探究的理念,我们教师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就一个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去讨论,去交流。学生“交流”的是叽叽喳喳,津津乐道。老师呢,拿着教材在讲台上目视全局。学生乐道些什么,师生两不知。即使有学生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简单题是一呼百就,复杂题则吞吞吐吐,老师忙“雪中送炭”,及时救急。这样就是新课程要求的合作和探究?现象二: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我们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四十分钟的

7、课,游戏就占了十多分钟。且一些游戏对所学内容没有任何的铺垫或巩固作用。即使是有用的游戏,由于教师没交待游戏的目的性,游戏过后,问问学生对游戏感觉如何,“好玩”“痛快”“有意思”,全没有从游戏中获知的概念。现象三:新课程倡导鼓励、激励,我们教师也是随行就市。“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耶!”或是“哗 哗 哗”的鼓掌声。一二年级如此,五六年级亦然。一节课少是三四次,多则六七次。学生鼓掌、喊话的劲头是一次不如一次。现象四:组织学生表演课本剧或课文中的某个情节。一组演完又一组。台上表演别别扭扭,台下观看嘻嘻哈哈。教师组织表演的初衷被一演(笑)而过。为何演?演的指导、技能的培养又在哪儿?现象五:教

8、游记、参观记之类的文章,教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导游,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观看反映课文内容的记录片。教师介绍得是津津有味,学生看得也是赞叹不绝。一节课全然不顾文本,学生对“金碧辉煌”等词,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等句、对语言文字、对思想感情是全然不晓。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激励学生、丰富学生感性认知等等,本都无可厚非,然而追求什么样的效果、用什么手段去追求想要的效果,倒是需要慎重对待的。我们教师对组织学生活动的目的性及想要达到的效果一定要心中有谱,且不可随心所欲。三、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如何设计教学新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9、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核心的部分。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应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感染或教育,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设计教学,要一切从目标出发,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而现实中,我们老师为标新立异,设计教学时,语文课要么不进行语言本身的推敲、揣摩和品味,而是围绕文本内容,外加大量的教化性“补充材料”;要么过度渲染、张扬所谓的人文性而将语文的工具性置之一边;要么将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政治教育课,出现“类语文”课现象。数学课要么是整堂课用多媒体课件“狂轰乱

10、炸”;要么是无度的拓展延伸,教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课堂上却拓伸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要么是举着“精讲多练”的旗号,讲不到十五分钟,剩下的时间不是完成“做一做”,就是板演“练一练”,新授课上成了练习课。要么是为追求课堂的热闹,不尊重学生,不尊重文本,不吃透教材,而是在课堂表演或是在与之相关的课外资料上下功夫,老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着激动,听后不动。如此的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了?我不敢苟同。四、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如何进行评价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复杂多变,课堂教学形式的五花八门,课堂教学设计的千姿百态,课堂教学评价也就相应地众说纷纭了。尤其是现在各类课

11、堂教学竞赛中,对一节课的评价,也是公一套,婆一套。“表演课”、“作秀课”,让课堂成为老师展示的天地,而非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场所。“某某老师的课讲得太好了,教师激情澎湃,学生积极参与,听他的课就像是看表演一样。”“某某老师的课讲得也不错,整节课课件演示加上游戏互动,真是色彩纷呈。”某某老师的课教师教材吃得透,教学设计精,文化底蕴厚,应变能力强唉,就是课堂气氛一般,太注重文本内容的训练,没有花子,个性不够张扬。”“这节课太平淡,某某老师是太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了,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不太好。”更有甚者,认为“安静=投入=思考,闹=活=参与”“走完教案=完成教学任务”“民主施教=放纵课堂”。如此种种

12、的课堂评价,时时回响在每一位教师耳边,正确与否,我们不作权衡。但就课堂教学的评价,我们是否要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评价标准呢?课堂教学的评价究竟评什么?我们听课评课,究竟看什么?是看教学,还是看表演;是看学生,还是看教师;是看门道,还是看热闹;是看气氛,还是看效果。好像是不言自明,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评价为何总明知故犯呢?课程改革已多年了,在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在学习着、探索着、实践着、总结着,常常也会走入误区,遇到种种的困惑。但这些误区或困惑并不能否定新课程改革的成就,而是我们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更要彻底改变随着新课程而产生的歪曲课堂教学的现象,既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让我们的课堂变质、变味、变形;既不能凭自我的理解去认识新课程,去驾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也不能墨守成规,停滞不前。而要多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多参加新课程培训,尽快提高自己的新课程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新课程理念,以便解除困惑,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工作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