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4645353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乒乓球课教(学)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乒乓球课教案第1次课 任课教师:鲁加文教学容1、乒乓球运动概述、运动特点,发展趋势2、专项理论教学任务1、了解乒乓球运动概述、运动特点,发展趋势2、了解乒乓球专项理论部分教学容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效果目标基本部分40分钟1、乒乓球运动概述、运动特点,发展趋势2、专项理论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後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球类运动之一。在中间隔有横网的长274厘米、宽152、5厘米的球台上进行。球直径37、2-38、2毫米,重量2、40-2、53白或黄色,用赛璐璐或塑料制

2、成,打时有“乒乓”声,故名。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击法有挡、抽、削、搓、拉等。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采用五局三胜或七局四胜制。比赛分团体、单打、双打等数种。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经加工的木板.後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

3、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小结1、使学生了解乒乓球运动概述、运动特点,发展趋势2、了解乒乓球专项理论、考核容、考试方法成绩评定与考核标准乒乓球课教案第2次课 任课教师:鲁加文教学容1、初步掌握基本姿势,及握拍法2、熟悉球性3、学习反手推挡技术教学任务1、初步掌握基本姿势,及握拍法(直板、横板)2、提高身体素质 使学生初步掌握乒乓球最基本的技术3、初步学习反手推挡技术部分教学容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效果目标准备部分15分钟一、课堂常规二、准备

4、活动1、慢跑2、压腿3、徒手操4、活动各关节(头颈、肩、髋、膝、腕、踝部绕环三、1、初步掌握基本姿势,及握拍法(一)、课的开始体委整队,汇报人数;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宣布课的容与任务1、 田径场慢跑两圈2、 徒手操:全身、体侧体转、踢腿、弓仆步压腿、专门性练习1基本姿势及握拍法(直板、横板)1)教师讲解示基本姿势 正确的准备姿势是:两脚平行站立提踵、前脚掌侧用力着地,两膝微屈、上体略前倾;重心置于两脚之间;下颌稍向后收,两眼注视来球;以右手握拍为例,持拍手自然弯曲置于身体右侧,手腕放松持拍于腹前,离身体约20-30厘米。“做到注视来球、上体微倾、屈膝体重、重心居中。 组织: 徒手操(共八节):

5、A前臂绕环运动B肩部运动a前拉肩b后拉肩c肩绕环C腹背运动D腰部运动E正压腿侧压腿 F 放松运动。(老师领做) 练习提示: 在学生练习当中,应当使身体保持正确的,基本姿势,以便迅速起动抢占合理的击球位置,然后才能及时正确地把球还击过去教法:1 运用提问的方法集体回忆各种技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2 请一部分同学做示后,教师讲解其中的问题,指出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和解决方法。积极提高身体运动技能,预防运动损伤。部分教学容重点 难点教 学 过 程效果目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基本部分4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2、熟悉球性3、乒乓球学习反手推挡球四、放松练习1、上下肢肌肉放松2、腰背肌放松3、总结本次课4

6、、布置课后练习握拍方法 乒乓球的握拍方法,基本上分直拍握法和横握法两种。不同的握拍方法,有不同的优缺点,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打法。直握法的特点是:正反手都用球拍的同一面积球,出手较快;正手攻球快速有利,攻斜、直线球时拍面变化不大,对手不易判断。但反手攻球因受身体阻碍,较难掌握;防守时,照顾面积较小。横握法的特点是:照顾面积比直拍大,攻球和削球时的手法变化不大;反手发球便于发力,也便于拉弧圈球。但还击左右两面来球时,需要转动拍面;攻直线时动作变化明显、易被对方识破;台正手攻球较难掌握。学习反手推挡技术 1. 反手对推斜线练习(见右图)2. 教师纠正学生易犯错误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集体讲解。

7、(1) 推挡时拍面前倾不够,击球时间过晚 (2) 推挡时拍面前倾过多,击球时间过早 (3) 推挡时不是手臂迎前推出,而是球撞拍 (4) 推挡时肘部抬起教法:1、教师边示边讲解2、 指导学生徒手模仿练习3、 纠正错误动作4、 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改正动作要求:1、身体各部位放松2、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易犯错误动作:1、直握时拇指放松,食指压板,横卧时不要吊腕,屈腕2、站位时双脚外撇,重心在后,降不下来,膝关节没有弯曲身体各部位略显紧。练习提示: 难点 练习方法: (1)持拍模仿推挡动作。 (2)技术水平不同的同学互帮互助。 (3)一人抛球一人推挡。(4)先对推斜线,再对推直线;从一点推两点到推不同落点。

8、要求:1、放松练习态度认真2、认真听取教师总结3、做好课后练习。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精神放松精神、放松身体小结1、 大多数同学能够掌握基本姿势、握拍方法2、 课下复习反手推挡球技术乒乓球课教案第3次课 任课教师:鲁加文教学容1、复习反手推挡球技术2、学习正手近台攻球技术3、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教学任务1、掌握反手推挡技术 2、初步掌握正手攻球技术,平击发球技术3、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感觉和协调灵敏等素质。部分教学容教 学 过 程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效果目标准备部分15分钟一、课堂常规二、准备活动1、慢跑2、压腿3、徒手操4、活动各关节(头颈、肩、髋、膝、腕、踝部

9、绕环三、1、复习反手推挡球技术(一)、课的开始体委整队,汇报人数;教师检查人数、服装;宣布课的容与任务4慢跑田径场慢跑两圈复习反手推挡技术 1. 反手对推斜线练习(见右图)2. 教师纠正学生易犯错误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教师集体讲解。 (1) 推挡时拍面前倾不够,击球时间过晚 (2) 推挡时拍面前倾过多,击球时间过早 (3) 推挡时不是手臂迎前推出,而是球撞拍 (4) 推挡时肘部抬起组织:在前半时分组练习,后半时与反手快推结合练习 组织: 教法: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练习 教师示并领做要求 :动作幅度大而有力,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教法:1、教师完整示、讲解2、持拍集体练习体会动作3、两人一组相互练习纠

10、错要求 : 1、引拍时稍后撤2、击球时转腕时下压拍面前倾3、大臂与肘关节前送配合上体向左转动易犯错误动作:1、 吊腕(手腕下垂),动作僵硬2、 握拍方法,拍面角度掌握不好3、 加力时手臂没有充分向前伸认真听讲做好上课的心理准备部分教学容重点 难点教 学 过 程效果目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基本部分4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2、学习正手近台攻球技术3、学习正反手平击发球四、放松练习1、上下肢肌肉放松2、腰背肌放松3、总结本次课4、布置课后练习学习正手攻球技术 讲解示:动作方法: 击球前: A:站位:左脚稍前,身体离台约50CM B: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并作旋使拍面稍前倾,以前 臂后引为主(幅度小

11、)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侧后方。 C:迎球:手臂向左前方迎球。 击球时:当来球跳至上升期,拍面稍前倾击球中上部,在上臂带动下前臂快速向左前方挥动手腕配合外展。 击球后:手臂、手腕继续向左前上方随势挥动。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发力主要部位以前臂为主,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学习发正反手平击球技术站位中近台,左脚稍前,身体略向右转,左臂屈肘掌心托球置于体侧。发球开始时,持球手将球向上抛起,同时执拍手臂自然向侧后伸肘引拍,拍面垂直。当球从高点回落至离地100厘米处,上臂带动前臂向前迅速挥拍,手腕旋,拍形稍前倾,触球中上部。击球后,手臂随势余摆,球拍收势于左脸前,眼见球拍背面,身体转正。身体

12、素质练习 推小车绕球台一周交换立卧撑10*3组双 摇跳绳要求:1、放松练习态度认真2、认真听取教师总结3、做好课后练习。 技术重点。(1)直拍:身体离台的距离,发力的部位,动作中身体重心的移动。(2)横拍同上,还要记住手臂向左前方迎球。手腕拍面外展。特点:站位近、动作小,球速快,借球反弹力还击,与落点变换结合,可调动对方为扣杀创造条件。是近台快攻打法的主要技术练习方法:1、 运用提问的方法集体回忆各种技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2、 两人一组练习3、 一人抛球一人练习4、 两人轮换发球要求:1、动作不要过度,防止受伤。2、动作到位,不要速度1、放松上肢:抖动、轻揉、轻敲2、放松腰背部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友爱精神放松精神、放松身体小结1、课下多练习徒手正手近台攻球技术2、正反手平击发球质量不高乒乓球课教案第4次课 任课教师:鲁加文教学容1、初步掌握反手推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