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63981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_鸿门宴_教学设计_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成语、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3、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过程与方法:1、相互讨论,对比概括出刘邦与项羽、张良与范增的性格特点。2、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性格的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文学作品的兴趣,对项羽这一悲剧英雄从多个角度作出有依据的评说。2.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点,能够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

2、过程 一、导语请学生欣赏两首诗投影(一)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学生默读

3、理解;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二、作者简介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三、背景简介1、教师讲解: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在公元前209年七月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战旗一举,应者云集,反秦怒

4、涛遍及中原。在农民起义的高潮中,刘邦和项羽,也于同年九月起兵江东,卷入农民起义的洪流。当时刘邦48岁,项羽24岁。不久,农民起义领袖陈胜、吴广相继牺牲,世代楚将的项梁,为了招纳人马和形成旗号,采纳了范增复立楚之后的建议,趁机拥立老楚怀王的孙子(名心)为楚怀王,作为反秦势力的傀儡首领。公元前208年九月,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令主力军刘邦、项羽兵分南北两路,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人定关中者王之。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率南路军先于项羽人关破咸阳,但为了待诸侯至而定约束,退驻霸上(今陕西长安县的白鹿原);然而又恐失掉关中,于是派兵守关,毋内诸侯。十一月,项羽率军西来,闻讯震怒,屯军新丰鸿

5、门(今陕西临潼东北的项王营),扬言马上要同刘邦开战。为何两支反秦势力,突然剑拔弩张,厮杀起来?这有着极为深刻的原因。原来,刘、项各自都有南面称孤之心。想当年,刘邦在咸阳服役时看见了秦始皇,曾经十分羡慕地说过: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项羽在公元前210年看见秦始皇游会稽时,也曾颇为自负地过:彼可取而代也!因此,这就决定他们对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必然拼死相争。果然,秦王朝覆灭后,刘、项之间的矛盾便逐渐趋于激化。刘邦先人咸阳后,本来欲止宫休舍,只是听了张良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史记留侯世家)的劝戒,才还军霸上。但离咸阳之前,极力制造吾当王关中的舆论,以期得到父老、豪杰的支持。后又采纳鲰生

6、的意见距关,这表明刘邦做关中王的欲望是十分强烈的。而项羽对关中王也早就馋涎欲滴,又有四倍于刘邦的兵力,故骄横不可一世,宁可负约也要把关中据为己有。因此,刘、项之间大规模的争权夺利的斗争势不可免。鸿门宴便是楚汉相争的第一个回合。所谓鸿门宴,是指公元前2 06年十二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这个宴会,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是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楚汉相争的实质,是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鸿门宴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生动地对比了斗争双方策略高下的悬殊,并预示了胜负的必然结局。四、放录音,1、使学生准确

7、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四)本文的异读字有:读音提示鲰(zu)卮(zh)卻(x)戟(j)彘(zh)眦(z)跽(j)芷(zh)欲王关中(wng) 道芷阳间行(jin) 樊哙刀俎 玉玦 郦山 杯杓欲王关中(wng)道芷欲间行(jin)毋内诸侯(同拒纳) 要项伯(通邀) 与臣有郤(通隙)不敢倍德也(通背) 不蚤自来(通早)2、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或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表面在做这件事情,实际上另有目的。)彘肩斗酒 -?( 形容英雄豪壮之气 )发指眦裂-?(激动愤怒到极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劳苦功高-?(有劳苦,有功劳。)鸿门宴-?(今天鸿门宴的含义是含有某种杀机的会晤。)五、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六、布置作业1.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3.完成思考和练习一、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