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评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612693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卫生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职业卫生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职业卫生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职业卫生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职业卫生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卫生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卫生评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选择和填空:1 进行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时,为判断企业员工健康体检结果是否符合要求,需要查找的规范 和标准是(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2 职业病危害因素通常分为(10 )大类(132 )种3 人耳对声音感受的特点是:(对中低频不敏感,对高频敏感。)4气溶胶三种存在形式中:雾、尘、烟的粒径大小分别是:(10p m、1-数十p m、V0.1p m)5 一般情况下,与除尘器有关的因素包括:粉尘的排放浓度、粉尘的性质和粒径、气体的含 尘浓度 6 对电除尘器描述不正确的是:对微细粉尘效率低7 生产性噪声按残生来源分为:机械性噪声、流通动力性噪声、电磁性噪声8当作业现场中,存在有损听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有害声音

2、,且8h/天或40h/w噪声暴露 等效声级三(80) dB作业,即为噪声作业。9 气刨焊工主要的职业危害是:电焊烟尘、紫外线和噪声10 职业病防治法的立法依据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健康及相关权益,根据(宪法)制定。11 工业的无害化排放是通风防毒工程必须遵守的重要准则(稀释法)不是适合有害气体无 害化净化。12对有剧毒物质的工作场所,配备有解毒剂和急救药品的急救箱标准是:车间人数三150 人时,应按每150人至少设置一个急救箱。可能发生发生大量有害气体的工作场所还应备有 氧气瓶人工呼吸设备。 13 采用空气调节的车间应保证每人每小时不少于(30)立方的新鲜 空

3、气量。14 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性灼伤及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事故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清 洁工供水设备和洗眼喷淋装置)15 下列那一条不是个人防护用品报废依据(工人不会使用)16 采用焊接等新工艺代替铆接工艺可以减轻作业过程中(振动)对人体的危害。17化工企业产生有毒气体的设备应该布置在厂房的(下风向),并作通风排毒或防腐处理。18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产环境职业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减低劳动强度,减少接触时间)。19 手传振动:是指生产中使用手持振动工具或者接触受振工件时,直接作用或者传递到人的手臂的机械振动或者冲击。20超高频辐射(30-300MHZ)、高频电磁场(100kHz-30MHz)、

4、微波(300MHz-300GHz) 21超高频辐射:头、胸、腹。立字操作测量点高度分别取:1.5-1.7m、 1.1-1.3m、0.7-0.9m;坐姿操作测量点 1.1-1.3、0.8-1.0、0.5-0.7m。22长波紫外线(400-315m)黑斑区、中波315-280nm红斑区、短波280-100nm杀菌区23 激光:波长 200nm-1mm 的相干光辐射。24 电焊弧光是混合光源25 减震系数越小越好。减震器的减震系数一般为0.3-0.01。减震系数=传进地基的力辐值/设备基振的力辐值。26当接触浓度不超过PC-TWA,但不超过PC-STEL, 次持续时间不超过 (15min),每个工作

5、日接触次数不超过(4)次,相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60min)。27局部排风系统主要由局部排风罩、风管、净化设备和风机构成28通风排毒系统可分为全 面通风和局部通风两种。29 化学毒物的净化方法有: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30防暑的措施有:减少热源的热作用(隔热)、大量带走热量、局部降温冷却。 31高频电磁 场的屏蔽材料为铜、铝为佳,并有良好的(接地装置)。 32阻力分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33 控制粉尘危害的八字方针:革、水、密、风、护、管、教、查。 34、从工业角度,尘源控制与通风除尘的重要性是有效控制操作地点粉尘浓度的前提。35 噪声防护的基本措施:声源控制、传播途径控制和个体

6、防护。36 常用的除尘设备有:重力沉降室、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和电除尘器。 其中电除尘器是干式除尘器中效率最高的。37 除尘器的阻力过高会使除尘系统的风量显著下降。38 局部排风罩的类型有:有密闭罩、柜式排风罩、外部吸气罩、接受吸气罩、吹吸罩和大 门空气幕。 39 外部吸气罩分为伞形罩、旁侧吸气罩和槽边吸气罩。40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阶段,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评价 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对劳动者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分析和评 价,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

7、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是指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评 价技术服务机构依照国家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职业病 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程度、职业病防护措施及效果、健康影响等做出综合评价。4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 本方针,明确了“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3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 行业协会规范、职工群众和社会监督

8、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44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不能够:(1)超处资质认可或者批准范围从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或者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的;(2)不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履行法定义务的;(3)出 具虚假证明文件的;45 与职业病危害评价密切相关的卫生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工业通风(防 尘、防毒)技术、生产性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防暑降温技术、辐射防护技术等。46 通风系统按通风系统的工作动力分类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47 局部通风是指利用局部气流,使局部工作地点不受有害物质的污染,建立良好的空气环 境。分为局部排风和局部送风。48 全面通风的效果取决于通风换气量和车间内的气流组织两个因素。

9、49声级计测量时,风速3m/s时应给仪器戴风罩,风速5m/s,应停止测量。作业场所适湿度大于 90%时,应使用防潮设施。50人耳听阈范围:2020000Hz,小于20为次声,大于20000是超声。当超过115dB (A)不能测量。 51传声器应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米,坐姿为1.1米,传声 器指向声源的方向。判断题:1接触酸雾的工人应该佩戴机械过滤式口罩(X)2 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是指在有毒有害物质大量逸出,为避免发生急性职业危害或者控制事故危害程度而设的个人防护(丁)3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防护设施设计的,应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且应当在安全

10、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以后方可实施(X)4事故通风的风量宜根据公益设计要求通过计算确定,但换气次数不宜V10次每小时(X) 5在氧含量18.5%场所工作焊接工,可以使用过滤式防尘口罩(X)6严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目前尚无有效控制技术的工作场所,应距离居民区500m (X) 7 除尘系统中管道可能漏风,阻力计算不够完善,选用风机的风量和风压要考虑安全系数(V)8某个作业场所某种化学物质PC-TWA符合职业卫生标准该场所不存在接触风险(X)9送变电升压站通常需要检测危害因素是高频电场(X)10微波的测量部位一般是头部和胸部,当操作中某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是,应予以加测(丁)11物理因数脉冲波对机体的不

11、良影响不连续波严重。(丁)12 在满意工艺流程要求的前提下,适宜将高噪声设备分散,并采取相应的隔声、吸声、消 声、减震等控制措施。(X)13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后,建设单位应当在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级。(X)14 一般认为5-10p m的颗粒容易被阻留在上呼吸道,而无法进入人体,粒径小于5p m的 颗粒进入支气管饿肺泡,被人体吸收,危害极大。(J)15存在毒性较大的化学物车间应该布置在有毒化学物较小的车间的上风出。(X)16 对于局部通风除尘排毒系统,在排风进化后,循环空气中粉尘、有害气体浓度大于等于 其职业病接触限值的30%时,不宜采用循环空气。(J) 17PC-TWA只能适用于个体采样检

12、测方法测定。(X) 18判断:未标“敏”的物质不是致敏 物质。(X)19、热压在自然通风方式中可为通风的动力源之一。室内外温差越大,热压越高,自然通风 效果越好。(J)1.简述PC-STEL的应用。答:(1)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量,可视为对 PC-TWA的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 及其慢性不可逆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2)在遵守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的短时间 接触不引起: 1刺激性作用;2慢性不可逆性损伤;3 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 应;4 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和降低工作效率;

13、(3)对指定的 PC-STEL 的 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时间段按采样规范和标 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2 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有哪些?答: 1 类比法;2 对照、经验法;3 系统工程分析法;4检测检验法。3 简述粉尘防治的八字方针,其中主要的粉尘防治措施是什么?为什么? 答:防尘措施是指防止生产性粉尘危害工人健康所采取的技术措施,组织实施和医疗措施。 防止粉尘危害,必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措施这一基础原则。具体方法可归纳为八个字:“革”“水”“密”“风”“管”“教”“护”“查”。”八字”措施是防尘综合措施的概括,是人们在与 粉尘危害做斗争中积累

14、的丰富经验的总结。其中技术措施是通过除尘。、湿式作业等方法降 低粉尘浓度,防止粉尘危害最基本的措施,属一级预防。由于生产工艺上限制,通过除尘是防止粉尘危害的主要手段,主要指在密闭尘源基础上的局 部抽风,利用抽风的方法,在密闭系统内保持一定的负压,使粉尘不致飞扬出来,二寒尘空 气通过除尘设备被排除,凡能产生粉尘的破碎机运输装置、筛分设备,贮料库,拌料机,喷 沙设备等均可用这种方法。 综合防尘措施可概括为八个字,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1) 革:工艺改革。以低粉尘、无粉尘物料代替高粉尘物料,以不产尘设备、低产尘设备代替高产尘设备,这是减少或消除粉尘污染的根本措施。(2)

15、 水:湿式 作业可以有效地防止粉尘飞扬。(3) 密:密闭尘源。使用密闭的生产设备或者将敞口设备 改成密闭设备。这是防止和减少粉尘外逸,治理作业场所空气污染的重要措施。(4) 风: 通风排尘。受生产条件限制,设备无法密闭或密闭后仍有粉尘外逸时,要采取通风措施,将 产尘点的含尘气体直接抽走,确保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管: 领导要重视防尘工作,防尘设施要改善,维护管理要加强,确保设备的良好、高效运 行。(6) 教:加强防尘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防尘知识,使接尘者对粉尘危害有充分的了 解和认识。(7) 护:受生产条件限制,在粉尘无法控制或高浓度粉尘条件下作业,必须合 理、正确地

16、使用防尘口罩、防尘服等个人防护用品。(8) 检:定期对接尘人员进行体检; 对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应发放保健津贴;有作业禁忌证的人员,不得从事接尘作业。 其中通风防尘是防治粉尘危害的主要手段。4、简述职业病危害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包括哪些方面? 答:职业卫生管理组织机构人 员 职业病防治规划、实施方案及执行情况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与操作及执行情况职业病危害 因素定期检测制度职业病危害的告知情况职业卫生培训情况职业卫生监护制度职业病危害应急救援预案、设施及演练情况 职业病危害警示标示及中文警示说明的设置情 况 职业病危害申报情况职业病卫生档案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5、简述建设项目职业性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内容: 答:1.总论;2.企业概况;3.工程分析;4 类比调查5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