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606598 上传时间:2024-03-1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识记 :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2. 文字的作用、意义。3. 史学典籍。4.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5. 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6. 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7. 不同区域的文化。8. 各民族文化。理解: 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 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3.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5. 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6. 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

2、中华文化的意义。7. 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分析 1. 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2. 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3. 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二、能力目标 1. 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2. 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3. 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

3、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教学分析一、本课结构: 古代辉煌的历程汉字源远流长的 薪火相传,一脉相传 史书典籍中华文化 包容性 我们的中华文化 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地方文化,各具特色 民族文化,异彩分呈二、教材梳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古代辉煌

4、的历程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见下表)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思想、“敬德保民” 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以博泛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方面成就巨大,并产生宋明理学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和作用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深刻影响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雏形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儒家思想正式形成进入气势恢宏的全胜时代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封建社会影响较大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独树一

5、帜,独领风骚1.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1) 中华文化的文学艺术风格。(2) 文学艺术的重要地位。2.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1)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 中国的科学技术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1.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1) 汉字(2) 史书典籍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 包容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 丰富多彩的区域文化(1) 成因。 (2) 不同区域文化之

6、间的关系。(3) 具体表现。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1.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 我国的雕刎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2) 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学。2. 多民族文化(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 中华文化的衰微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衰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大冲,中华文化也经历衰微的过程。 2. 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1) 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2) 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

7、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3)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三、教学难点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2)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箸。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3)包容性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2. 创造中华文化的

8、新辉煌(1) 近代中华文化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是由中国封建统治者的腐朽统治造成的。 受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2) 在近代中国,再造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密切相关。经过曲折的探索,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3)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文化正在续写更加壮丽的篇章。四、教学重点1. 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各自的特色(1) 我国有56个民族,生活在祖国辽阔的疆域内,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具有自己的特色。(2) 但不同区域的

9、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逐渐趋于融合,又呈现出许多共同的文化内涵。(3) 我们既要坚持各民族多样化的个性,又要融合中华文化的共性。2.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1)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智慧的共同结晶。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 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凝聚力。易错点提示: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

10、国各民族的文化。(1) 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2)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特征,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说中华文化就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要求一、知识目标识记:1. 民族精神的含义。 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 1.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2.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3. 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4.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分析 1. 结合事例分析

11、,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2. 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二、能力目标1. 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2. 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教学分析一、 本课结构: 民族精神的含义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永恒的中华 爱国主义是核心 我 民族精神

12、 中华民族精神 勤劳勇敢,团结统一 们 的基本内涵 自强不息,爱好和平的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 高扬爱国主义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族 当今爱国主义的主题精 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时期神 社会主义时期 重要性: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中华 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 提高全民综合素质 民族精神 必要性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发挥“主心骨”作用 如何弘扬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二、教材梳理1. 民族精神2. 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精神纽带、精神动力、精神支柱),永不泯灭(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全历程)。3.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1) 团结统一团结统一精神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2) 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具有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3) 爱好和平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广泛赞誉。4. 自强不息意义:自强不息的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