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4572248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课程设计(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 程 设 计 说 明 书 课程名称: 单片机技术 设计题目: 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 院 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生姓名: 李国晗 学 号: 201002040016 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 指导教师: 李红安 2013 年 05 月 17 日课 程 设 计 任 务 书设计题目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学生姓名李国晗所在院系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业、年级、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010级设计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采用两个定时器,实现定时与计数功能,并显示结果。 二、技术参数要求: 1、具有电源开关机指示灯,有复位按键; 2、单片机P1端口接8只LED; 3、T0设置为

2、定时方式,T1设置为计数方式。T0定时时间为50ms,计满产生的输出信号由P1.7 口LED显示。同时,将该信号输入到T1作为T1的计数输入脉冲。 4、T1初始值为100,则计满所需时间为50ms2100,即10s,计满输出信号由P1.0口LED 显示,因此P1.0端口的点亮熄灭交替。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1、根据要求设计硬件原理图。 2、根据硬件原理图和要实现的功能,设计程序流程图并编写,调试程序。 3、按硬件原理图进行软件仿真。 4、编写调试程序调试电路板。 5、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 6、上交实物板和课程设计说明书。 7、李国晗负责软件设计。参考文献阅读:1 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北

3、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2 徐爱钧. 智能化测量控制仪表原理与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83 于永,戴佳,常江. 51单片机实例精讲.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44 赵亮,侯国瑞. 单片机C语言编程与实例.西安: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5 朱宇光. 单片机应用新技术教程.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6 李华. MCS-51系列单片机实用接口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7 胡汉才.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8 张毅刚. 单片机与应用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张毅刚. 8089单片机应用设计M

4、.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310 何为民. 低功耗单片微机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4工作计划: 5月6号课程设计任务书下达;5月7号结合指导老师,完成硬件电路的设计;5月8号程序编写;5月9号5月10号进行软硬件联机调试,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5月13号领元器件;5月14号焊接电路板;5月15号5月16号程序的烧写和电路板调试;5月17号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的书写。任务下达日期:2013 年5月 6 日 任务完成日期:2013 年5月17日指导教师(签名): 学生(签名):定时与计数演示灯设计摘 要:本系统以AT89S52为核心,由时钟电路,复位电路,电源电路等组成,

5、实现了定时与计数的功能,其中电源电路由一个桥堆2W10,一个稳压管7805,若干电容,一个发光二极管等组成,它位单片机提供正常工作所需要的5伏电压;复位电路由一个按键,一个1K的电阻和电容组成,它主要是系统进入正常的初始化,时钟电路有两个33pF的电容和一个频率为11.0952MHz的晶振组成,它主要用于产生单片机工作室所必须的控制信号。软件部分主要是控制单片机工作的程序,它是由汇编语言编写,由keil软件编译,最后将程序导入单片机,由proteus仿真。该演示灯显示了定时与计数的功能。关键词: 定时器;计数器;电源电路;时钟电路;复位电路 目 录1.设计背景12.设计方案22.1整体方案的选

6、择22.2总体设计框图23.方案实施33.1硬件设计33.2软件设计53.3电路仿真83.4实物制作94.结果与结论104.1结果104.2结论105.收获与致谢116.参考文献12附录113附录214附录315 1.设计背景 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格局下,厂家基本采用流水线技术进行产品生产作业,而怎样对其线上的产品进行实时的,有效率的,精确地的自动定时计数成为各大厂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传统的机械式或电子式定时计数器(主要是用数字电路集成组件组成)电路比较复杂,元器件数量较多,故障率较高,维修比较困难,而且设置预定数值比较方便,功能不易修改且功能过于单一,适用范围较窄。而基于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的定时

7、计数器有着能准确,实时,可靠,稳定等技术优点已成为广大厂家的首选自动计数装置。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 单片机的使用领域已十分广泛,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通讯设备、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各种产品一旦用上了单片机,就能起到使产品升级换代的功效,常在产品名称前冠以形容词“智能型”,如智能型洗衣机等。只有在单片机(Microcontroller)出现后,计算机才真正地从科学的神圣殿堂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现代 化技术

8、革新,技术革命的有利武器。目前,单片机在民用和工业测控领域得到最广泛的应用。彩电,冰箱,空调,录像机,VCD,遥控器,游戏机,电饭煲等无处不见单片机的影子,单片机早已深深地溶入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之中。单片机能大大地提高这些产品的智能性,易用性及节能性等主要性能指标,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舒适和方便的同时,在工农业生产上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单片机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1.通用型单机 2.专用型单片机专用型单片机是指用途比较专一,出厂时程序已经一次性固化好,不能再修改的单片机。例如电子表里的单片机就是其中的一种。其生产成本很低。通用型单片机的用途很广泛,使用不同的接口电路及编制不同的应用

9、程序就可完成不同的功能。小到家用电器仪器仪表,大到机器设备和整套生产线都可用单片机来实现自动化控制。 基于上述因素本设计完成了一种以单片机为核心的一款的定时与计数的设计,它能实现定时与计数的功能。 2.设计方案2.1 整体方案的设计方案一:利用单片机内部定时计数器 。AT89S52定时计数的工作方式有四种,方式0最长的可定时16.384ms,方式1可定时的最长时间为131.072ms,方式3最长定时时间为512us,由于T0设定为定时方式,且定时时间为50ms,综合比较,T0工作在方式1,由于T1初始值为100,故其工作在方式2比较合适。方案二:软时钟程序设计方法10.05s计数法。0.05s

10、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如下,通过设置定时计数器1每经过0.05s请求一次中断,中断处理程序会令软时钟的基准0.05s单元增加1,而该单元每增加200次,再令软时钟的秒单元增加1。方案三:中断周期累加法。方案三和方案二的程序结构是完全相同的,只是在对秒以下时间的处理上有所不同。以上三个方案均可,但由于方案二和方案三软件设计过于复杂,而方案一软件较为设计简单,原理易懂,故选择方案一。2.2 总体设计框图 发光二极管单片 机电源电路时钟电路 复位电路 图2.1 总体设计框图 该方案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其中硬件包括电源电路,复位电路,时钟电路,发光二极管组四部分组成,如上图所示。 3.方案实施3.1 硬

11、件设计 1.时钟电路单片机时钟电路有两种方式,一种为内部时钟方式,一种为外部时钟方式。本电路采内部时钟方式。AT89S52内部有一个用于构成振荡器的增益反响放大器,它的输入端为芯片引脚XTAL1,输出端为XTAL2,这两个引脚接石英晶体和微调电容,构成一个稳定的自己振荡器,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典型值通常选用33PF,该电容会影响振荡器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和起阵的快速性,晶体振荡器的范围通常是在1.2到12MHz,晶体的频率越高,系统时钟频率越高,单片机的运行速度越快,晶体和电容应尽可能安装的靠近些,以减少寄生电容,更好的保证震荡期稳定,可靠地工作,为了提高温度稳定性,应采用温度性能好的电

12、容,该电路的晶振大小为11.0592MHz,时钟电路图如下:XTAL2XTAL1 图3.1 时钟电路图2.复位电路AT89S52的复位由外部的复位电路实现的,复位电路通常采用自动复位和手动复位两种方式。本电路为按键手动复位,按键手动复位是通过RST端京电阻与电源VCC接通来实现,具体图如下所示,其中R为1K欧,电容大小为22uf。RST图3.2 复位电路图由于6MHz晶振的机器周期是2us,要想复位成功,至少要提供两个周期也就是4us的高电平。要用到的11.0592MHz晶振的机器周期约为1us,要想在此晶振下正常复位,需提供至少两个机器周期,也就是约2us的高电平,由于4us2us故6MHz的晶振复位电路各参数肯定能在11.0592MHz下使用,故上面的参数也适合于11.0592MHz的晶振电路。3.电源电路电源电路为电路的工作提供合适的电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