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567940 上传时间:2023-11-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2012年题组1(2012广东文综卷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 B削弱相权 C实行君主立宪制 D废除三省六部制2(2012天津文综2)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3(2012全国课标卷28)清代内

2、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摹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职权下降导致官员无所事事 B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C内阁机要事务繁忙官员穷于应付 D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4(2012全国课标卷29)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

3、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5(2012江苏单科4)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2011年题组1(2011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4、2(2011北京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3(2011上海单科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 )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4(2011海南单科8)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

5、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 )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5(2011海南单科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A延续元朝典章 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 D回归周朝典制2010年题组1(2010江苏单科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2(2010上海单科12)年号是常用的纪年方式。它可以用来指称皇帝,如雍正皇帝;也可

6、以用来表示历史事件,如贞观之治。下列选项符合后一种用法的是( )A辛亥革命 B商鞅变法 C靖康之变 D光武中兴3(2010浙江文综19)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 )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 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4(2010海南单科2)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方式不尽相同。其中,在农民战争基础上创建的王朝是(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2009年题组1(2009全国文综一13)“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

7、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 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 D民族融合的结果2(2009福建文综13)中国象棋中“楚河汉界”的来历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相关。这场战争发生于( )A公元前2世纪早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C公元前3世纪早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3(2009四川文综13)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颁布附益之法 B设置转运使 C推行募兵制度 D实施行省制度4(2009浙江文综14)下图是一幅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机构示意图”,请依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

8、代 C元代 D明代5(2009浙江文综16)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6(2009辽宁、宁夏文综28)明朝“折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司法7(2009广东单科5)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

9、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8(2009广东文基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2008年题组1(2008海南单科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A. 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 禁止分封异姓王侯2(2008上海单科A组6)“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这几句诗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七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安史之乱 D. 三藩之乱3(2008上海单科A组7)中国历史上推行重文轻武、大将不得据地拥兵政策的朝代是( )A. 西汉 B. 隋朝

10、C. 宋朝 D. 清朝4.(2008海南单科6)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 )A. 秦朝的御史大夫 B. 汉朝的刺史C. 唐朝的节度使 D. 宋朝的枢密使5.(2008宁夏文综26)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6(2008广东文基21)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 )A. 实行了内阁制 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 D. 郡县制受到挑战7(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

11、“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 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8.( 2008天津文综13)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制度。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2007年题组1(2007山东文综9)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五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A.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2(2

12、007宁夏文综29)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 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 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 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 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3(2007广东文基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 )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 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二、主观题1(2010上海单科34) 皇权与相权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