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456719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课堂的五转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音乐课堂的五转变新课程已实施几年了,目前的音乐教学呈现出以下几个不同:一、 从重“教法”向“学法”转变“以学生民展为本”是现代教育理念之一。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老师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如何去“教”,较少考虑学生的“学”,致使学生常常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如今教师备课一方面备教师的“教”,更重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学法”。教师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兴趣爱好出发,加强教学与其生活经验的联系,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从而对学生产于了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教唱歌曲,以往的教学程序通常是:先进行发声练习,打节奏,解决一系列难点,歌曲被拆得七零八落后,再一句句教唱。一、两分钟的小歌教了四十分钟,还有很多学生还没学会。现

2、在歌曲教学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聆听为先,在听中体验情感,感受节拍,用听唱、模唱等方法学唱。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效率,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 从重“学优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新课标中规定: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普通公民,而非音乐专业人员,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理想价值观。曾几何时,音乐课堂是教师和所谓“表演的舞台,更多的学生只能充当观众台,他们在这里感受不到音乐带来的乐趣,更体验不到成功的喜悦。课改后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如何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包括那些对音乐兴趣不浓的和所谓的“学困生”,让学生都能从音乐课堂中得到享受并从

3、中受益,例如:教师精心设计游戏、表演、创编、探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身强体壮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教师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学生变得乐于学习了。学习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件艰苦的事情。三、从重“知识传授”向“审美教育”转变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学生喜爱音乐却不是喜欢音乐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过去音乐课常常脱离鲜活的音乐形象支教抽象的音乐知识。课改后,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感体验。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被一个个得不到活泼的音乐活动所取代,学生

4、在亲身参与活动中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四、从重“音乐教材”向“音乐文化”转变我记得一位专家在讲课时举过一个例子,说外国老师有大纲没教材可以上课,不可无大纲;而中国教师有教材没大纲可以上课,不可无教材。教师觉得把教材上的内容讲完,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如今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已成为广大老师的共识,音乐被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中,并同其他领域相互结合起来。如教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时,将其置身于西藏的民族风情的大背景之中,让学生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唱着藏族的歌,跳着藏族的舞,透过一首歌曲看到的是一片音乐文化的风景,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思想。五、从重“活动结果”向“活动过程”

5、转变音乐课的实践性很强,音乐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学生演唱、演奏、创作、鉴赏等音乐实践活动。以往更多的是关注活动的结果,致使有的公开课看起来像是在展示成果或叫做作秀。而现在除重视最后的结果外,更看重学生的活动过程,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探索、发现和创造。举个例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现在课堂上多了许多探索声音的活动,如寻找音源,用不同的方式让物体发声等。活动的过程是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内容贴近生活,这样的活动深受学生的欢迎。转变不等于成功,不等于一切都做得很好。在课改中也有许多有待进一步的探讨的问题,比如如何正确而又全面地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如何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手段,体现在每一节课;如何保留以往教学中科学、合理的做法等。总之,只要我们努力课改之路将越走越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