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4558243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7.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毕业答辩的时间及过程控制毕业论文答辩的主要目的,是审查文章的真伪、审查写作者知识掌握的深度,审查文章 是否符合体裁格式,以求进一步提高。学生通过答辩,让教师、专家进一步了解文章立论的 依据,处理课题的实际能力。这是学生可以获得锻炼和提高的难得机会,应把它看作,治学 的“起点”。(一)答辩的准备工作学生可以从下列问题(第410 题)中,根据自己实际,选取二三个问题,作好汇报准 备,(第 13 题必选)。时间一般不超过 10 分钟。内容最好烂熟于心中,不看稿纸,语言 简明流畅。1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或题目),研究、写作它有什么学术价值或现实意义。2说明这个课题的历史和现状,

2、即前人做过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有哪些问题没 有解决,自己有什么新的看法,提出并解决了哪些问题。3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的基本依据。4学术界和社会上对某些问题的具体争论,自己的倾向性观点。5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6本应涉及或解决但因力不从心而未接触的问题;因认为与本文中心关系不大而未写 入的新见解。7本文提出的见解的可行性。8定稿交出后,自己重读审查新发现的缺陷。9写作毕业论文(作业)的体会。10本文的优缺点。总之,要作好口头表述的准备。不是宣读论文,也不是宣读写作 提纲和朗读内容提要。(二)答辩会程序1学生作说明性汇报。(510分钟)2毕业答辩小组提问。3学生答辩。(一定要正面回答或辩解,一般

3、允许准备10至20分钟)。4评定成绩。(答辩会后答辩小组商定,交系、院学位委员会审定小组审定。)(三)学生答辩注意事项1带上自己的论文、资料和笔记本。2注意开场白、结束语的礼仪。3坦然镇定,声音要大而准确,使在场的所有人都能听到。4听取答辩小组成员的提问,精神要高度集中,同时,将提问的问题记在本上。5对提出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以自信而流畅的语言,肯定的语气, 不慌不忙地一回答每个问题。6对提出的疑问,要审慎地回答,对有把握的疑问要回答或辩解、申明理由;对拿不 准的问题,可不进行辩解,而实事求是地回答,态度要谦虚。7回答问题要注意的几点:(1)正确、准确。正面回答问题,不转换论题,

4、更不要答非所问。(2)重点突出。抓住主题、要领,抓住关键词语,言简意赅。(3)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不绕圈子。(4)有答有辩。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既敢于阐发自己独到的新观点、真知 灼见,维护自己正确观点,反驳错误观点,又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修正失误。(5)辩才技巧。讲普通话,用词准确,讲究逻辑,吐词清楚,声音洪亮,抑扬顿挫, 助以手势说明问题;力求深刻生动;对答如流,说服力、感染力强,给教师和听众留下良好 的印象。下面,精心收集咯几份较为满意的答辩给大家提供参考,祝各位兄弟姐妹都能顺利通过 毕业答辩。实例一: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论 文是

5、在*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 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 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 导。首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 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 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

6、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 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开发原理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 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发,为使用 户满意,系统应对哪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 该做些什么。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 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良好的实现方案。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 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第五部分是系统运行.

7、这部分描述了系统操作使用的方法,进行一些系统测试,并评价了 该系统.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 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 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 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实例二:各位老师好!我叫XXX,来自XXX,我的论文题目是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评估” 在这里,请允许我向XX老师的悉心指导表示深深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劳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从论文的思想内容、

8、结构框 架、遣词造句三个方面向各位老师作一大概介绍,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先,在思想内容上,本文以行政管理学的一个遗漏点,即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为 切入点进行探索。通过对图书馆近百本著作进行调查,我发现其中仅有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的行政学原理、公共行政学涉及到了行政系统中的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作为官场中的“第 二种友谊”,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论题本身具有一定的理论和 现实意义。作为矛盾的统一体,任何行政组织内都会产生一定的非正式组织结构。行政组织 或多或少受到非正式组织的影响,纵观非正式组织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它可能成为正式组织 发展的助力,也可能成为正式组织发展的

9、阻力。因此,组织管理者应对其加以正确认识并积 极引导,把握其概念、和特点和作用,正确运用其正向功能,克服其负向功能,从而使非正 式组织朝着更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目标实现的方向迈进。其次,在结构框架上,本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概述,包括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概念、特点及其 沟通。第二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介绍了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对策。最后,在遣词造句上,虽然我对全文做了细致修改,但个别语句语序凌乱、语句僵硬、 口语化的问题依然不可避免。另外,全文仅是对行政系统中非正式组织的一次初探,对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学、领导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10、涉及较少,期盼今后加以完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了毕业论文怎么写。通过 此次毕业论文写作,我愈发感觉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和视野的狭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 下而求索。小小拙作,敬请各位老师雅正。再一次谢谢各位老师。实例三:各位老师,下午好!我叫*,是*级*1班的学生,我的论文题目是基于C/S的图书销售管理系统,论文是在朱*导师的悉心指点下完成的,在这里我向我的导师表示深深 的谢意,向各位老师不辞辛苦参加我的论文答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对三年来我有机会聆听 教诲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敬意。下面我将本论文设计的目的和主要内容向各位老师作一汇 报,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导。首

11、先,我想谈谈这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及意义。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图书销售管理系统对图书销售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 法比拟的优点,极大地提高图书销售管理效率及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因此,图书销售管理系 统有着广泛的市场前景和实际的应用价值.其次,我想谈谈这篇论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本文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这部分主要论述本系统开发的目的和意义,与业务相关的管理原理,以及与系统相关MIS系统开发原理与方法。第二部分是系统分析.这部分分析用户需求,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目的是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资源条件,以现状为基础,确定新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从抽象的信息管理角度出发,为使用 户满意,系统应对哪

12、些信息做怎样一些存储、变换与传递,具备哪些功能,从而明确系统应 该做些什么。第三部分是系统设计.通过系统总体设计及详细设计对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整合,目的是 要得到一个令用户满意的良好的实现方案。第四部分是系统实现.根据系统设计的内容,讨论了该系统对人员与平台的要求,以及数 据库表结构的建立与数据输入,并进行应用程序设计与测试.第五部分是系统运行.这部分描述了系统操作使用的方法,进行一些系统测试,并评价了 该系统.最后,我想谈谈这篇论文和系统存在的不足。这篇论文的写作以及系统开发的过程,也是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与经验缺乏的过 程。虽然,我尽可能地收集材料,竭尽所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论文写作和系统开发, 但论文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系统功能并不完备,有待改进.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批评指正, 让我在今后的学习中学到更多。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