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556316 上传时间:2024-02-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立法保护分析 一、冲在战“疫前线的微型金融机构 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人民政府屡次召开会议,布署防疫工作,同时,针对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停工停产期、复工复产期以及后疫情期的不同情况,对金融企业特别是商业银行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新冠战疫的主战场是广阔医护工作者与新冠病毒的战斗,而同步的金融战疫那么是金融机构与效劳对象共同与市场资金链、供给链断裂形成的危机进行的战斗。金融战疫虽无生命之忧,但确确实实关乎到千百万家中小微企业的生命之忧。 一直接增中小微企业信贷输血。疫情期间,金融机构积极按照监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和安排,加大信贷投入,发放专项再贷款,

2、不断增加授信规模。据中国银行业协会统计,截至到2023年3月银行业金融机构为抗击疫情提供信贷支持超过1万亿元。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各城商行、民营银行立足“效劳地方经济、效劳小微企业、效劳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通过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等,持续加大对普惠金融领域的贷款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共49家城商行、民营银行参加了中国银行业协会与全国工商联等发起的“无接触贷款助微计划,在3月底前为线上小微商家提供了至少500亿垫资,帮助企业提前收到贷款;在6月底前为全国中小物流公司提供了100亿专项额度,稳定物流运输行业的资金链。 二直接降中小微企业财务本钱。为了减轻中小微企业在疫情期间的财务本钱负担

3、和压力,各金融机构按照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统一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为中小微企业减费让利。一是对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逾期无条件展期,不收贷、不断贷,主动续贷,不罚息;二是对于人民银行专项再贷款严格执行,对符合一定要求的贷款按照基准利率水平发放;三是对于支持类贷款还本付息可适当申请延期缓期支付。 三直接供中小微企业数字效劳。在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物理空间受到多重阻塞,为更好地及时效劳好中小微企业,各金融机构纷纷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和技术提供数字化效劳。一方面,创新金融效劳模式,强化网络银行、 银行、小程序等电子渠道效劳管理和保障,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效劳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效劳

4、。另一方面,坚持急事急办原那么,通过协调行内资源、加强部门联动、探索运用视频连线、远程认证等科技手段,探索发展非现场核查、核保、核签等方式,在依法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切实做到应贷尽贷快贷,不断提升金融效劳效率。 四直接助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城商行、民营银行新增普惠金融领域贷款金额占新增人民币贷款金额为15.53%,以支持中小微企业快速复工复产。一是重点支持疫情防控企业。主动加强与当地有关医院、医疗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效劳对接,全力做好卫生医疗重点领域、重要物资生产和运输物流等相关企业的融资支持。二是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企业。通过优化信贷流程、合理延长贷款期限、有效减费降

5、息等措施,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制造业等行业,支持其恢复生产经营。三是重点支持涉农企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有效满足农村地区根底金融效劳需求。部分银行建立了农产品应急生产资金需求快速响应机制,以全线上、纯信用、优利率贷款力促春耕备耕、满足农业主体融资需求。 二、微型金融机构不可承受之痛 在经济发展环境处于正常状态下,中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桎梏,而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式的危机下显得更是“雪上加霜。而提供相应金融信贷效劳的微型金融机构并不会因为疫情的发生改变对中小微企业的风险判断。因此,微型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一定是出于大局,打破常规的一

6、种特别的金融救助,或者说是以加大自己的伤害或风险来救助中小微企业的。经过这一轮金融战疫,微型金融机构所需要承当的风险本钱可以预见: 一信用风险大幅增加。金融风险都是具有一定滞后性的。伴随着此轮金融战疫结束,微型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或将会大幅增加。一是存量贷款的不良增加。中小微企业的资产质量本来相对较低,加上疫情停工停产的影响,现金流受到很大影响,而财务支出又具有刚性,对于劳动密集型以及以自然人为效劳对象的中小微企业几乎处于入不敷出的情形。据迪普思数字经济研究所调查预测,新冠疫情将对灾情严重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约造成新增一个百分点的不良率。二是新增不良贷款的增加。疫情期间,金融机构所新发放的救

7、助贷款一定是受疫情影响很大的企业,这类企业的信用风险相对较高,同时缺乏有效的风险缓释措施,新增不良信贷风险成隐患5。三是潜在的不良及新的问题不容无视。目前,国外的疫情在持续加重的趋势下,预计国外为控制疫情会不断加大管控力度,国内与国际的供给链、资金链、结算链、金融链将会不同程度断裂,大量涉外出口的中小微企业将面临新的困境。这一部分中小微企业受了国内国外双重疫情、两次打击。目前正常经营的出口中小微企业后续将面临订单减少、账期延长、本钱增加等多个问题交错并发。近日国际知名评估公司对国内几家地方银行评级未来展展望评级负面,个别在港股上市的城商行股价出现断崖式下跌就是市场对微型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的提前

8、反响。 二流动性风险增多。新冠疫情下,微型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已经受到极大影响。根据人民银行数据统计:2月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02万亿元,同比少增2845亿元。为认真落实金融救助政策,微型金融机构一方面积极对接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应贷尽贷快贷,努力提高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占比和“首贷率;另一方面,微型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展期、续贷等方式,加大了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申请的审批力度。中小微企业新增融资增加、中长期贷款占比增加和贷款展期续贷增加等,这对微型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带来压力,造成银行流动性缺口等监管指标下滑。 三合规风险不容无视。按照全国战“疫一盘棋,金融机构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金融

9、监管部门的决策部署和行政要求,在非常时期采取了救助客户的非常规举措,面临一定的合规风险隐患。一方面内部合规问题。在疫情期间,为了更及时高效地支持中小微企业,大多金融机构主要通过线上数字化渠道和手段操作,尽调手续能简那么简,授信审批能快尽快,放款速度能快那么快,在整个贷款流程中或多或少存在贷款手续瑕疵,不符合正常的业务操作流程标准要求。另一方面,监管合规问题。经过此次金融救助后,微型金融机构的风险资产的增多,提取的风险拨备必然增加,核销呆帐的力度会加大,资本充足充特别是核心资本补充难度很大,必然影响诸多监管指标的红线。 三、加强对微型金融机构救助行为的立法保护 金融战疫是新冠战疫的重要组成部分,

10、为了打好这场金融战疫,党中央、国务院、各级人民政府、金融监管部门等出台了诸多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政策。但是,政策和道义内容主要涉及的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无视了对金融机构在疫情期间所作出的奉献和牺牲行为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进行保护。微型金融机构与中小微企业实质上是利益共同体,在疫情非常期间救助中小微企业也是救助微型金融机构的本身,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微型金融机构自身也是疫情的受害者,在金融生态圈中属于相对弱势群体。在非常时期,微型金融机构义无反顾地支持中小微企业成为其首要选择。本着“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的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规那么,现行的法律也应当有体现对施救机构的保护的条款。特

11、别是在后疫情时期,必须出台相应法律条款,对微型金融机构因金融救助而非主观行为造成机构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应当给出适当保护性措施。这既是对本次金融战疫的一项善后工作,也是为今后应对新冠疫情类似危机有更好的法律保障,因此对微型金融机构救助中小微企业进行特别立法已经显得迫在眉睫。 一尽职免责条款。疫情期间,微型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以及办理展期、续贷等手续可能都会存在一定暇疵,疫情期过后一定信贷周期内会爆出一定规模的不良资产项目。如果金融机构内部对此类不良资产项目按照正常情况下来进行追究责任,其涉及面将会牵涉所有经办和授信风控人员。因此,不能用正常情况下的标准来要求非常时期下的信贷行为,要有关于应承对新冠

12、疫情类危机发放信贷或金融行为的尽职免责法律条款,对金融战疫的微型金融机构及其员工行为要有相应的法律保障,豁免因不良项目所造成的连带责任。 二不良资产核销条款。后疫情时期,随着信贷风险滞后显现,微型金融机构因金融救助所形成的不良资产核销问题亟需做好预案。目前,监管部门针对微型金融机构提高了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这仅仅是从监管红线上给予了空间,但是对于微型金融机构而言其不良贷款损失仍由微型金融机构自我冲抵核销。因此,对于特殊救助形成的不良贷款,应通过相关条款约定按一定比例由商业银行与财政部门共同分担。这一方面是基于中小微企业最终生存下来溢价主要是以税收的形式上交财政,同样其形成的损失也应当按一定比例分

13、摊补偿;另一方面基于主要是要求微型金融机构切实履行审核心责任。这要以法律的形式给予固化下来。 三微型金融机构救助条款。微型金融机构由于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碰到较大的风险危机时,其脆弱性将暴露无遗。新冠疫情期间,微型金融机构本身也是受害者,也受到沉重的打击。剔除常规性因素,因特殊疫情救助中小微企业而造成微型金融机构出现挤兑等流动性风险危机事件时,应给予微型金融机构无条件的救助条款,同时要对相关高管人员给予相应的免责保护。 四保护主动作为条款。充分发挥金融的市场调节作用,积极支持微型金融机构主动作为,利用疫情期间加大中小微企业客户结构性调整力度。对于有市场、有技术、有创新、有产品

14、的中小微企业应鼓励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反之,对无市场、无科技、无社会责任、无核心产品、无人才的中小微淘汰型的企业,促进其尽快市场出清。 五重惩疫情诈骗贷款条款。疫情期间,金融机构在客户效劳门槛和准入条件不断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一些金融黑产或不良企业以可乘之机。这些黑产不良企业那么会变本加厉地进行金融诈骗,骗取套取金融机构的信贷资源和效劳。因此,应当对借疫情之名或理由,进行逃废债、成心赖账、诈骗银行贷款的行为通过法律途径给予严厉打击和重罚。在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疫中,医院医生是一线主力先锋,参与市场救助同时也有微型金融机构。可以预测,新冠疫情式危机绝对不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次危机,类似的公共事件危机或会发生。因此,只有依法形成救助标准,构筑科学完善的救助法律体系,让救助行为有法可依,才能保护施救者利于主张正义,也才能有更多的个人和企业在义与利的取舍时,始终以人民的大义、民族的大义为重,并取得最终的胜利。 第1页 共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