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554369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辩证法课程论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科研的指导意义摘要: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自然辩证法作为研究生必修学 位课程,对改善和完善理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方面起 到了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本文联系所学知识和研究方向具体探讨自然辩 证法对药分专业研究生的科研指导意义。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理科研究生;科研;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自然科学与哲学的桥梁,处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中间地位,是一门独 立的哲学学科。自然辩证法对改善和完善理科研究生知识结构、更新思维方式、开拓眼界等 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因而,开设自然辩证法是十分有必要的,其作为研究 生必修学位课程,也受到了

2、同学们的普遍欢迎。一、自然辩证法的形成和其自身定位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他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最重要成就就是作 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进一步发展了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观点 和唯心主义观点,给自然科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了正确的方向1。恩格斯指出,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是由生产决定的。在生产力的推动下,自然科 学普遍得到了快速发展。自然界中的事物不是孤立的、静止的,是普遍联系的不断发展的。 恩格斯写到:“整个自然界,从最小的东西到最大的东西,从沙砾到太阳,从源生物到人, 都是出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2辩证 法的规律是从

3、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最一般的规 律,自然科学必定要受到哲学思想的支配。自然辩证法的学科定位最早起于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目前, 自然辩证法学科的研究 已经化解为多种名义, 其研究应当包括自然观的研究、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的研究、科学社 会学的研究,但学者们不管以何种名义进行研究, 科学技术无论如何都是主要研究对象3。 其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以及人 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 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 技术

4、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科学与哲学的内在融合,科学学科之间只存在普遍理性的普遍程度上的差异,而不存在 普遍理性有无的区别。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科学的指导。哲学对科学实施方法论指导; 科学是哲学的具体材料。科学对哲学的改造,哲学对科学的批判。科学通过普遍理性的层次 跃迁改造哲学;哲学将科学中的普遍理性选择性的吸收。进入20世纪,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 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自然科学需要高度的人文关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了。围 绕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形成科学技术学这一广阔的研究领域。 因此,自然辩证法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方面,研究科学观与 科学

5、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是科学技术研究的思 想理论基础。二、自然辩证法对理科学生的重要性理科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会科研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术,并在相关的专业领域进行 实际的科学研究,发挥所长,为企业、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实现自身价值。因此,学好自己 的专业知识以及与该专业有关的基础科学与技术,初步参加一些科研项目是学习的主要任 务。但是,仅仅精通本专业的知识,还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者或科学工作者。因为一 方面在现代教育中,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专业化;另一方面现在技术问题也越来越综 合化,而且需要相关学科知识的配合。例如一个关于药的项目,从研发设计、制剂、

6、分析、 申请、生产、包装、销售等一系列的过程需要各个精细化的分工,也需要各部位、各研究人 员以及相关行业的通力配合。因此,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不是孤立的。毋庸置疑,哲学对科学技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无论科研工作者能否自觉地认识到, 他们总会有自己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这种自觉和不自觉的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又会在他 们的研究活动中起促进和阻碍作用4。 因此辩证思维能力是现代科技工作者的必备素质。一 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不仅要有渊博的专业与社会知识,而且要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这样 才能有利于其才能的充分发挥。清代章学诚说过:“夫才须学也,学贵识也;才而不学,是为小慧;小慧无识,是为 不才。”可见

7、才、学兼备的情况下,科技工作者的识对其能否成才和成才层次起到至关重要 的作用,有的人远见卓识,也有人见识短浅,但识非天生因素,它也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 实践培养和提高。识,即见识,通常是指一个人对客观事物作出科学预见的能力。对于科研 工作者来说,识的作用,在于对科学技术总体发展趋势和本专业学科领域学术发展方向的把 握;在于科技工作者对科研课题的敏锐选择。要提高科研人员的见识水平,必须使其了解科 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还要把握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这样才能正确的预见科学技术发展 的未来。只有有了对未来的准确把握,才能看准方向,少走弯路,尽快尽好地成才。自然辩 证法通过系统介绍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以

8、及从哲学、社会的高度对科学技术的考察,使我 们了解了科学技术的过去和现状,也懂得了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性,从而提高了我们的见识 能力。一名优秀的研究生需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而自然辩证法系统地阐明了如何 进行科研以及在科研过程中需要的一般方法。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们对科研有了进 一步的认识,使得科研神圣而不神秘。三、自然辩证法在药物分析专业的应用自然辩证法是科技哲学、科技伦理、技术评估、科技管理、科技政策等相关研究领域相 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自然辩证法的特性不仅体现在其具有较强的 包容性, 而且更具有多学科之间的渗透性。所以自然辩证法在研究生的教育中有着积极的作

9、 用,它联系并渗透于其他学科从而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更新思维方式,开阔眼界。同时, 对于理科,对于药分的同学的科研有着十分重要指导作用。自然辩证法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进行、不能急功近利、要在一 步步的探索中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对于我们理工科的学生而言,我们所从事的科研工作 更是需要如此,我们要尊重客观事实规律,不能为了科研而科研,不能伪造、窜改科研结果, 为了成果而学术不端。近年来,科技伦理道德、学术风气、治学态度等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术 界和社会上的关注。对理工科学生来讲科技伦理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形成科技伦理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抵制学术不端的行为。近年来硕士生博士生抄袭剽

10、窃事件时有发生,就连一些 知名学者也被报道有学术不端的行为。因此在高校开始自然辩证法,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对于规范科研工作者的行为,净化学术风气,,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我们研究生来讲, 意义非凡。自然辩证法对于研究生的科研十分重要,从一个项目的选择、切入点、科研内容、科研 方法以及科研的发展和预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教给了我们一套科研的模式和方法,指导 我们对客观事物、客观现象作出科学的判断,了解其过去和现状,把握未来规律,从而掌握 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正确的预测科研未来的发展,掌握正确的科研方向和 科研方法,让我们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对于科研工作者或者科研本身都是不

11、可或缺的。自然辩证法本身具有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优势,因此其对于科研工作者的思维培养和 完善具有重要作用。在对于复杂事物和问题的分析时,可将其分为确定和不确定,整体与局 部,感性与理性,从而更加准确的抓住事物的本质,很好的解决问题。例如在药物的研发中, 一个药的确定药理作用和不确定药理作用我们都要仔细的斟酌考虑,以防不良反应以及医疗 事故的发生;而在整个研发过程中要从大局出发,着眼于细节,有条不紊的做好每一步,确 定药品的安全有效;同时,作为药物本身来讲一定要有积极的治疗作用,而对于其他因素, 如外观、口感、气味等,可做感性处理,适当的精美包装,改善口感、气味等,从而让消费 者更容易接受。四、

12、结语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的公共必修理论课,其对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科研伦理道德、学 术风气、治学态度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应该作为给研究生授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 行正确的科研,养成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审慎的科学观,并积极的进行科研思考和反思5。 从 而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科研,让学校、老师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参考文献1 史娜.自然辩证法中的科学观及其对当代的启示J.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9(3):263-265.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454. 3欧 阳志远.对自然辩证法学科归属与学科建设的再认识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25(10): 93-974 刑顺福.自然辩证法与工科大学生J.河北机电学院学报,1995(1):62-65.5 王前,王娜.理工科大学自然辩证法0学科定位对学科发展的影响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9,25(10): 42-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