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548053 上传时间:2023-08-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班级:_ 姓名:_1. 对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下列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项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C.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D.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2村晚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牧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_图。右边这幅图可以用诗句“_,_”来概括,我能结合图片,用自己的话把诗句中的情景描绘出来:_。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异同点

2、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自在快乐的生活状态,塑造了天真活泼的儿童形象,充满了童真童趣。B.两首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其中村晚把草、池塘、山、落日等融合起来,构成了一幅幽静美丽的图画;牧童则通过“六七里”“三四声”等写出了原野的广阔、傍晚的宁静。C.两首诗都表现了牧童的无忧无虑、自由自在,但牧童还通过“不脱蓑衣”让我们体会到了牧童放牧一天的劳累。D.两首诗都是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来写的,诗中有景、有人、有声,流露出作者对悠然自得的乡村生活的向往。4笛声悠扬悦耳,笛子也分为好多种,你认识下面的笛子吗?选一选,填一填。A长笛B风笛C竖笛D陶笛 (_) (_) (_) (_)2. 阅读山

3、居秋暝,完成练习。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选择词语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暝(_):A红日初升,天色明丽B日落时分,天色将晚C红日高悬,正午十分(2)歇(_):A休息B停止C尽(3)浣女(_):A玩耍的女孩B洗衣物的女子C做完事情的女子(4)王孙(_):A指诗人自己B贵族子弟C王家的孙子2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写这首诗的地点在_,当时季节是_。3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练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1)对诗句停顿划分完全正确的一项是(_)A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C明/

4、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诗人运用了动态描写的诗句是_,运用了静态描写的诗句是_。(3)最符合这两句诗描写景象的一项是(_)A明月照在松林间,清泉流淌在石头上。B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C月光洒在松林间,清泉在石头上流淌。(4)诗人写下这首诗,根本原因是他(_)A对山水描写之中寄托自己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B对山里百姓那种悠闲自在生活的热爱。C对山里秋季傍晚雨后美丽风光的喜爱。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词语。(1)河:_ (2)岳:_(3)遗民:_ (4)王师:_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陕北民歌“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4. 古诗阅读。乡村四月子 _,子规声里雨如烟。_,才了蚕桑又插田。1补全古诗。2这首诗描绘的是_(季节)的景象。3诗的前两句写了绿原、_、_、_等

6、景物;后两句着重写了“_”的劳动画面。4“才”和“又”写出了乡村四月_的氛围。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之情。5.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长相思是_,该词的作者是清代的_。2用曲线画出该词中表达中心的句子。3词的上下两片开头反复运用“一程”“一更”有什么作用?_6. 课内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1把古诗补充完整。2“三万里河”指的是()A.黄河B.长江3“五千仞”形容山()A.很高B.很大4“王师”指的是()A.南宋朝廷的军队B.金兵5前两句正确的朗读

7、节奏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6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1)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_)(2)“三万里河”中的数字是实指,写出了黄河之长。(_)(3)这首诗以“望”字为诗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_)(3)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强烈的控诉。(_)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后两句的意思。_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_7. 古诗阅读。稚子弄冰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1稚子弄冰的情景。“稚子”的意思是_。2稚子弄冰的过程是

8、:(_)(_)(_)(_)(_)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_4弄冰结局。“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夸张B.比喻C.拟人5你小时候玩过冰吗?你是怎样玩的?_8.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B.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C.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的“青螺”指的是( )A.洞庭湖B.君山C.西

9、湖(3)这首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A.湖光秋月两相和B.潭面无风镜未磨C.遥望洞庭山水色(4)读完这首诗,我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这首诗是他_所做,相当于遗嘱,我还知道他的另外一首诗_。2先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北定:_乃翁:_诗句意思:_3诗人“悲”的什么?要儿孙们家祭时告诉他什么?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

10、是_代诗人_,我还学过他的_和_。3这首诗描写了_、_、_、_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涧的_。11. 补充诗句完成练习。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_,_。1补充完整诗句。一、二句中的“暗”、“孤”二字,形象地展现了边塞_的景象,突出了将士们戍边生活的孤寂、艰苦。2最后一句写出了将士们的心声,表现了他们_的意志和豪情。12.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一)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_。_,不教胡马度阴山。(二)题临安邸_,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_。(三)示儿死去元知_,但悲不见_。王师北定_,家祭无忘_。(1)把诗句补充完整。秦时明月汉时关,。,不教胡马度阴山。,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死去元知,但悲不见。王师北定,家祭无忘。(2)判断正误。“但使龙城飞将在”中的“飞将”指的是汉代著名将领李广。临安就是现在的杭州市。“示儿”的意思是把事情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看。示儿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也是遗嘱。(3)填空。出塞的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描写生活的诗,其中第一句诗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这句话应理解为。题临安邸是代诗人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示儿的作者是(朝代)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