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说课稿.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454654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绿色蝈蝈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蝈蝈说课稿.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蝈蝈说课稿一、说教材1、绿色蝈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以“科学”为主题,主要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培养我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学习本单元要掌握搜集信息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本文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观察记。他以生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声音、外形、食性等特征,整篇课文随处可见他细心观察、探寻事物真相的踪迹,热切地表现了对昆虫、对生命的热爱和崇敬。2、教学目标认知:.练习快速阅读,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能力: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搜集筛选资料的能力,体味文中的生动语言及其作用。德育: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3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默读、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4、教学难点学习运用生动的语言介绍说明动物的写法技巧。二、学情指导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品读学习的方法已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本篇文章运用生动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绿色蝈蝈,一定要抓住蝈蝈的可爱和对蝈蝈的喜爱这种情感来吸引学生,这是学好本文的起点。三、阐述教法1、教学设想:这篇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可是这篇文章的生成源于科学探索的鲜活体验,源于具体的观察活动,语言生动精美,对绿色蝈蝈的描绘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行。本课着重从内容概括、语言描写上入手,淡化说明文体相关知识的教学。采用探究、合作、讨论的方式来

3、学习课文,将整体感知、片段欣赏、拓展应用、情境体验共同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力求让学生自主发现感兴趣的科学知识和语言现象,萌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的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因此课文学习不宜挖得过深,注重学生的学习实际。2、教学方法:朗读感知法 质疑探究法 讨论归纳法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4、课时安排:1课时四、指导学法采用个性化解读文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赏析,结合自己的理解来品味语言的美妙之处,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独立研读、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方法指导学生很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让学生做整个课堂的主人。五、概说教学程序(一)、趣味导入:猜一

4、猜: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成八卦阵,专抓飞来将。(打一昆虫)长长身体两排脚,阴湿暗地是家窝,剧毒咬人难忍痛,治病倒是好中药。(打一昆虫) 白天草里住,晚上空中游,金光闪闪动,见尾不见头。(打一昆虫)小小飞贼,武器是针,抽别人血,养自己身。(打一昆虫)谜底:蜘蛛、蜈蚣、萤火虫、蚊子引出昆虫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今天我们在来一起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板书课题)(出示图片)(二)、整体感知1、明确目标(出示目标)2、介绍科普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及作者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知识积累3、检查词语预习及积累情况(读准下列词语):篝火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静谧

5、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窸窣(x s ) 连续不断 夜色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4、快速阅读,整体感知内容,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2)、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本文说明了绿色蝈蝈的哪些特征?本文主要说明了绿色蝈蝈哪种特征?请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概括。(4)、本文不断变换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有什么效果?(以上问题,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也可以用原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巡视并及时点拨指导,参与讨论。教师指导明确:蝈蝈外表(形体

6、)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蝈蝈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叫声:柔和 窃窃自语 喑哑而连续不断 尖锐而急促 清脆;食性:吃甜食 捕蝉为食也吃水果和金龟子一类昆虫 还吃一点青草。对蝈蝈的称呼:作者运用了“夜晚的艺术家”“歌手”鸣叫的时间和特点;“笼里的囚犯”被关在金属网罩里没有自由;“狂热的狩猎者” “蝉的屠夫”对蝉的狩猎和残忍等。这些称呼既表现了作者充满了对这种生命的热爱,也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的印象更深刻。(三)、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朗读,教师引导学生

7、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修辞手法的运用等。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或词语句子?为什么?用“我喜欢 (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因为 ” 的句式说话。2、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说明方法与修辞手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巡视指导总结明确:“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 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

8、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这是运用比喻的手法,使蝈蝈的叫声形象生动。(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喻的方法叫作打比方或作比喻。)文章为了突出蝈蝈的特征与习性,将蝈蝈的叫声与蝉比较,将蝈蝈的食性与螽斯比较,将蝈蝈捕蝉的动作与鹰比较等。(在介绍性的文章中,比较的方法叫作作比较或作对比。)(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1、作者笔下的蝈蝈是如此招人喜欢,作者凭什么了解蝈蝈的情况?2、请大家观察自己身边的一些小动物的特征习性等,并用一段话形象的表述出来。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观察仔细、准确、抓住事物特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进行介绍,并赋予人性的特点;善于联想,语言生动形象;拟人、比喻贴切自然等等。(五)、总结与巩固1、教师小结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用生动的笔触写了蝈蝈的外形特征、叫声与食性,文章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形象,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的确,法布尔笔下的蝈蝈和其它昆虫都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人对生命的尊重热爱,希望同学们热爱昆虫记。2、布置作业(1)、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2)、课外阅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