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545693 上传时间:2023-08-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浇结构钢筋工程施工方案设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概况本工程为市家集区夏郢村棚户区改造(唐家山庄)一期工程,地下战时为 人防,平时为车库,地上17层4栋、6层4栋。31#、35#楼配有4层商业裙房, 41#、50#楼配有2层商业裙房。1、建设单位:市城市投资有限责任公司2、设计单位:中铁工程3、监理单位:市工程建设监理公司4、施工单位:建工工程建设5、基础结构形式:筏板基础6、主体结构形式:地下人防及多层住宅为框架结构,高层住宅为现浇剪力墙结 构7、建筑高度:55.7m/17 层,19.2m/6 层8抗震设防烈度:6度/17层,7度/6层9、建筑耐火等级:一级/17层,二级/6层、编制依据名称编 号家集区唐家山庄工程建筑施工图中铁工程家

2、集区唐家山庄工程结构施工图中铁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4-2002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标准GB50300-2001相关图集、规则11G101-1、11G101-2/11G101-3三、施工准备1、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图纸、规、图集等。2、钢筋进场后由试验员取样进行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3、钢筋加工机械检修、保养、试运行。4、钢筋翻样并经过审核。四、主要施工方法(一) 、钢筋加工1、钢筋调直:采用钢筋调直机进行调直。2、钢筋成型(1) 、弯曲成型弯钩和弯折:I级钢筋末端做1800弯钩,其弯弧直径2.5d (d为钢筋直径), 平直部分长度3d;H

3、、皿级钢筋末端做900弯折时弯曲直径为4d。钢筋末端的弯钩:I级钢筋弯钩的弯曲直径受力钢筋直径或箍筋直径的2.5 倍,弯钩平直部分的长度为箍筋直径的 10倍,弯钩为 1350。(2) 、直径16mm勺钢筋采用直螺纹套筒连接,直螺纹采用套筒厂家提供的套 丝机加工。3、钢筋加工成型的半成品按规格、型号、使用部位进行挂牌标识。(二) 、钢筋安装1、底板钢筋安装( 1 )、在垫层上画出钢筋位置线。(2) 、摆放底层钢筋的下层钢筋,用扳手将套筒与钢筋连接,需将套筒拧紧外露 12 丝扣。(3) 、摆放底层钢筋的上层钢筋并用套筒连接。4)、绑扎所有钢筋交叉点(5)、按图纸要求的保护层厚度支垫保护层。(6)、

4、按照图纸安装框架柱钢筋,需与底板钢筋绑扎牢固。(7)、安装马蹬钢筋,马蹬钢筋需落在底层钢筋上。(8)、摆放底板上层钢筋的下排钢筋并采用套筒连接。(9)、摆放底板上层钢筋的上排钢筋并采用套筒连接。(10)、绑扎所有钢筋交叉点。(11)、插墙体钢筋。2、框架柱钢筋安装工艺流程:套柱箍筋T套筒连接柱纵向钢筋T画箍筋间距位置T绑扎箍筋(1)、按照图纸要求间距,计算好每根柱箍筋数量,先将箍筋套在下层伸出的 钢筋上,然后套筒连接纵向钢筋。(2)、纵向钢筋的接头位置应按要求长度相互错开。(3)、绑扎柱箍筋 在立好的柱纵向钢筋上,画出箍筋间距,然后将已套好的箍筋向上移动,由上往下采用缠扣绑扎。箍筋与主筋要垂直

5、,箍筋转角与主筋交点均要绑扎。 箍筋开口沿竖筋交错布置绑扎。 柱上下两端箍筋应按要求加密,拉筋应钩住箍筋。 柱筋保护层:垫块绑在竖筋外皮上,间距不大于 1m。3、梁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画主、次梁箍筋间距T放主、次梁箍筋T穿主梁底层钢筋并与 箍筋固定T穿次梁底层钢筋并与箍筋固定T穿主梁上层钢筋并按间距与箍筋绑扎T绑扎主梁底层纵向钢筋T穿次梁上层纵向钢筋T按箍筋间距绑扎(1)、在模板上画出主、次梁箍筋间距并摆放箍筋。(2)、穿梁的上下层纵向受力钢筋,先绑上部纵向钢筋,后绑下部纵向钢筋。(3)、绑扎箍筋:绑扎梁上部纵向钢筋的箍筋宜采用套扣,箍筋开口在梁中应 交错绑扎。(4)、梁第一根箍筋距柱边缘 50

6、mm。(5)、梁端与柱交接处按要求箍筋加密。(6)、在主、次梁钢筋下支垫保护层垫块。(7)、受力筋为双排时,在两层钢筋间用短钢筋支垫。(8)、梁筋接头:采用套筒连接。4、板钢筋绑扎工艺流程:清理模板T模板上画钢筋位置线T绑扎板下受力筋T绑扎负弯 矩钢筋(1)、清理模板上的锯末、碎木等杂物。(2)、在模板上画出双向钢筋间距, 先摆放短向钢筋, 然后摆放垂直方向钢筋(3)、绑扎所有钢筋交叉点。预留洞、预埋件、预埋管同时配合进行。(4)、摆放并绑扎负弯矩筋与分布筋所有交叉点。(5)、垫块支垫受力筋保护层。5、楼梯钢筋绑扎工艺流程:画位置线T摆放并绑扎下层受力钢筋与分布钢筋T摆放并绑扎 负弯矩筋及分布

7、钢筋(1)、在楼梯模板上画出受力钢筋及分布钢筋位置线。(2)、有楼梯梁时,先绑扎楼梯梁。绑扎底层受力钢筋与分布筋。(3)、绑扎负弯矩钢筋与分布筋。五、质量绑扎及保证质量措施(一)、质量标准1钢筋的品种和质量必须满足设计及有关标准的要求。2、钢筋表面清洁,无片状或颗粒状老锈。3、钢筋的规格、形状、尺寸、数量、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设计及规规定4、钢筋接头的机械性能符合规要求。5、钢筋加工及安装绑扎质量允许偏差钢筋加工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rh受力钢筋顺长度方向全长净尺寸 5箍筋净尺寸 3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5钢筋安装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项次项目允许偏差值(mrh检查方法1绑扎钢筋网片长、宽 10

8、尺量网眼尺寸 10尺量2绑扎骨架宽、高 5尺量长 103受力主筋间距 10尺量排距 54箍筋、构造筋间距 10尺量连续5个间距5受力钢筋弯起点位置 15钢尺检查6受力主筋保护层基础 5钢尺检查梁、柱 3墙板、楼板 3二)、钢筋绑扎质量保证措施1、钢筋表面的浮浆清理干净。2、楼层板钢筋进行弹线绑扎,控制钢筋网眼尺寸。3、在浇筑砼前搭设马道,防止在浇筑砼时对顶板钢筋的损坏。4、顶板的保护层厚度为15mm采用砂浆垫块。5、在砼浇筑时设专人进行看护钢筋,有移位现象及时进行调整。6、为保证顶板负弯矩钢筋的位置,每 1.2m设置一道马凳,马凳用12及14的钢筋加工。7、受力钢筋绑扎的间距误差控制在 10m

9、m以,排距控制在5mm以,网眼尺寸控制在15mn以。8钢筋保护层的误差控制在 3mm以。(三)、预防钢筋位移措施1、顶板钢筋:按图施工,严格保证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要按规要求设置水泥砂浆垫块,垫块强度不应低于 M15面积不小于40X 40 mm,间距1m左右,垫块 上预留18#绑扎固定铅丝 ;不得采用碎石片等代替垫块使用 ;双层钢筋必须放置架 铁,架铁的钢筋直径不应小于上层受力钢筋降一级的直径,且不应小于 10m, 架铁间距根据分布筋的直径适当调整。2、 框架柱钢筋:根据轴线调整框架柱钢筋位置,在高出顶板200mn处绑扎定位 箍筋。3、根据柱截面钢筋位置特征(根数、直径、间距) ,进行分类,每

10、种类型做一 道模具式定位箍筋,套在柱头部位并绑扎牢固,使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均得到 控制。见附图:保护层模板ft柱主筋0AJ_9匸电ifl FW “一模具式 定位箍筋模板4、在墙体根部钢筋接茬部位和墙顶部各设一道水平梯形定位筋,竖向筋按梯形格间距绑扎牢固;墙体水平筋用竖向梯形定位筋控制,每道墙不少于2道,长墙每5米设一道。其余部位钢筋骨架的外侧必须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按规定绑牢。见附图:水平梯形定位钢筋5上一Mla5、钢筋绑扎完毕后,必须做好隐蔽验收。为严格保持钢筋和预埋管的位置,浇 筑混凝土时,安排专人看筋,保证钢筋的位置正确。六、成品保护1柱钢筋绑扎完成后,不得人为破坏。2、楼板的弯起钢筋、

11、负弯矩筋绑好后,不准踩在上面行走,严禁在板筋上堆放材料。在浇筑混凝土前保持原有形状,浇筑时安排钢筋工负责修整3、绑扎钢筋时禁止碰动预埋件及洞口模板。4、涂刷隔离剂不得污染钢筋。5、安装预留洞模板、电气管线不得任意切断和移动钢筋。6、绑扎墙体及暗柱钢筋时在脚手架上绑扎,不准蹬踩已绑好的箍筋。七、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钢筋变形:钢筋骨架绑扎时应注意绑扣方法,柱筋采用缠扣法,梁筋采用套 扣法。2、箍筋间距不符合要求:多为放置砖墙拉结筋时碰动所致。应在砌完后合模前 修整一次。3. 、暗柱、剪力墙伸出钢筋位移:按要求绑扎定位箍筋和水平梯子筋,浇筑混 凝土后,应立即修整。八、环保及安全文明施工1、操作面楼板

12、预留洞口加盖木板并有醒目标志。绑扎钢筋用脚手架应由专业人 员搭设,高处作业的操作人员要系好安全带。2、施工期间先装防护栏后施工操作, 临边防护随施工层上升, 高度不低于 1.5m, 并用密目网遮挡。3、绑暗柱及连梁时,操作使用的梯子必须摆放牢固,不得蹬踩钢筋或用木方架 在已绑好的钢筋上操作。4、塔吊吊运钢筋成型料时要由信号工统一指挥,吊料时下面严禁站人。5、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堆放钢筋材料、成品及机械设备,不得侵占场道 路和安全防护设施。.下载可编辑 .6、施工现场的用电线路、用电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安装规和安全操作规 程,不得私自搭设。7、减少施工现场的机械噪声和机械振动,钢筋运输、放料轻拿轻放。8、加工成型的钢筋,不得随意摆放,侵占道路,要在钢筋场分类码放规矩、 整齐,做好标识。9、钢筋的废料及下脚料不得随意乱仍,统一集中。建工工程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