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4545404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徐州市中考语文命题思路分析整体命题思路一、命题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继续贯彻执行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意见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中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指示精神,把握好四个“有利于”的命题原则: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优秀学生。此外,根据徐州市语文教学改革的实际情况,中考命题还要有利于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充分发挥中考对全市初中语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命题着重于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现代文阅读以课外材料为主,注

2、重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内容理解和语言分析能力。古诗文阅读以课内材料为主,立足经典篇目,注重考查学生文言积累与阅读能力。写作题不设审题障碍,要具有较大的开放性,又要有一定的限制性,紧贴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二、试卷结构、题量、分值及难度参考江苏省中考试卷评价小组的评价意见,今年的试卷结构仍包括三大块: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阅读(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和写作。全卷经过整合,共有25题,符合省教育厅“进一步控制试卷总题量,原则上不要超过25道题”的要求。本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语言应用共5题20分;阅读共五段文字18题47分(课内两段文字7题18分,课外三段文字

3、11题29分,另有古诗词阅读鉴赏1题3分);作文1题50分。全卷另设书写分3分(在作文中考查),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阅读和写作的分值,分别各占全卷总分的41.7和44.2,完全符合教育部“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的要求。省教育厅要求中考试题的总体难度系数控制在0.70左右,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控制在0.60到0.65之间。考虑到语文的学科特点,本卷的预设难度系数为0.650.70,难、中、易各档试题的难度比例为2:2:6,确保试题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适当的区分度,兼顾毕业考试与高一级学校的选拔需求。三、命题形式及试题内容按题型分,本卷有选择题、填空题、修改题、表述题和作文

4、五种形式;按思维方式分,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两种形式。按照教育部中考评价组关于“客观性试题不超过20”的建议,本卷设置的客观性选择题5题11分,客观性填空题1题10分,客观题合计总分值21分,占全卷总分的17.5,完全符合教育部“要适当控制选择题等客观题的比例,以主观表述题为主”的要求。本试卷设题时精心构思,以确保试题具有较高的质量。设问的语言力求简洁明了,题目的指向性明确,目标单一;题目之间保持较好的梯度,遵循学生的阅读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整体到局部,由感知到理解再到评价。此外,结合网上阅卷的实际需要,也考虑到了答题卡上的题目布局与方便切块分组等技术性因素。本试卷力求稳定中有新意。稳定是

5、前提,要保持本市试题传统的特色和优势,要便于师生的把握。例如基础知识的小语段综合性考查,适当增加探究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的比重,作文设置书写分等。创新是永远的追求,但需适度而为,不可妄为。一些经实践证明不可行的所谓的创新题、实践题、学科交叉题等等,均不予采用。试卷在结构、题量、总分、分值分配等方面,与2010年保持一致,现代文阅读的文体也仍由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构成,作文也延续了2010年的命题作文形式,这些延续性的稳定题型,便于指导师生的学习、复习工作。试题的新变化注意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作为徐州的必考特色题,更加突出了探究题亮点。2010年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都设计了探究性试题,而今年新材

6、料探究题由结合现代文阅读进行考查转变为独立考查(第5题),而且背景材料选取了热点词语“给力”由网络词语“转正”为书面词语的现象,材料新鲜,生活气息浓;另外课外说明文阅读的第20题也是探究题型,既有文章内部的探究(A、C项),也有文本与生活相结合的探究(B、D项)。第二,名著阅读和古诗词鉴赏两题由填空、简答改为选择题(全卷文字阅读量因此增加了200余字),加大了考查的广度,以规避复习中的猜题、押题现象,引导师生全面地展开复习;三是古诗文背诵增加了整首诗(绝句)的背诵,以杜绝对于指定的背诵篇目学生只背名句而忽略全篇的现象。考查的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应用和欣赏评价五种能力,分散在全卷的三大

7、部分当中。就设题来看,全卷突出学科的主干知识和语文的核心能力。“积累与运用”部分考查词语的读音、字形和运用,古诗文名句的默写,病句修改,仿写句子,名著阅读,以及新材料的探究;“古诗文阅读”部分考查课内外文言文常用实词的掌握,理解并翻译句子,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感悟等三个方面的能力,以及古诗词的初步欣赏;“现代文阅读”也是课内外相结合,考查三种不同的文体,从整体感知、信息提取、做出解释和进行评价四个方面设题;“作文”则不设审题障碍,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考查学生作文的真实情况。对基础知识及语言运用的考查,本试卷注重在具体语言情境中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考查那些活的、有价值的知识,灵活多样,综合性强

8、,这是徐州中考卷多年坚持的亮点之一。例如试卷的第2题“古诗文默写”,以记忆性默写为主,适当增加简单赏析型默写,文体涵盖了诗、词、文,与近几年的试卷基本保持,考查得相对稳定。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积累情况和记忆水平,选材着眼于名篇名句,强调其知名度和生命力,或充满健康积极、昂扬向上的情绪,或有优美的描写。在强调语言文化材料的积累的同时,也突出了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再如第3题“小语段阅读”,通过阅读一段语言材料,考查了词语的辨析使用,病句的判断修改,语境中的语言表达。设题上只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运用,不涉及阅读能力的考查。涉及的字、词、句皆是常见的和常用的,而且较为典型。作为本市的经典题型、特色

9、题型,表面上考的是基础知识,实际上体现的是能力素养。对古诗文的阅读考查,以课内材料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课内文言文的考查,不分精读和自读,立足经典篇目的重要语段,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扎实地学好每一篇经典文言文。课内语段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主观题与客观题相结合,题型与往年基本保持一致。课外文言文考查,选择的是浅显易懂的文言语段,超出学生知识范围的地方给予注释,以便学生快速、准确地阅读理解。其考点与课内文言文相同,涉及的词语都是课内学过的,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内。只要认真学好课文,并能灵活地迁移运用,即可获得满意的分数。重在引导学生扎实、有效地进行文言积累,扩大文言文的阅读量,培养其阅读语感

10、,同时也为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选取的阅读材料课内外相结合。三篇选文,在内容上强调其价值取向,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自我;在语言上注重其生动深刻,具有较强的文学价值。课内阅读强调经典和重点,敬业与乐业(节选)属议论文,文体规范,思路清晰,说理透彻,便于学生把握,且价值观导向正确。坚持课内现代文的阅读考查,目的在于引导师生回归教材、重视教材、用好教材,而不是盲目地大量选做课外现代文阅读练习。两篇课外现代文阅读中,今日水世界属说明文,选自2010年第

11、20期的读者,上品生活不着痕迹属散文,选自2011年3月24日的郑州日报。说明文简明平实,贴近生活,适合中学生阅读,既能考查学生对说明文文体的把握,又能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意识。散文的时代感强,语言隽永,人物鲜明,哲理深刻,引导学生对生活做出正确的思考。课外说明文的阅读设计了一道半探究题型试题(第20题),使整个试题更具有开放性。一个高质量的作文题目要尽可能做到“人人有得写,个个猜不着,能者有发挥,教者不白费,评者不非议”。因此,在考场作文命题时,需着重把握好两个基本原则。第一,较大的开放性。要尽可能给考生提供三个开放的作文空间:话题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

12、说话;思维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方式说话;价值空间人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说话。第二,一定的限制性。或限制考生的选材空间,或限制考生的作文立意的方向,这样就能够做到考查学生的现场作文水平,最大限度地避免学生的宿构和抄袭现象的发生。具体讲,作文题目的命制,考虑了以下几个要素: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使作文的命题方式重新回归原点。这也是多年来考场作文命题在经历了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后的归位。题目不设置审题障碍,能使绝大多数考生容易捉摸,容易把握,可以从中找到立足点,找到话题,有话可说。生活化,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中的亲人、陌生人、历史人物、文学人物、哪怕是动植物,都会成为考生作文的对象,考

13、生应该是有满腹的话儿要说出来。考题有区分度,让大多数人写得出并不代表大家都能写得好。题目能够较好地区分学生的生活积累情况和对生活的认识及感悟能力。“有句话儿”本身既可以有效的甄别学生不同的生活积累及其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感悟能力。题目意在引导考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把眼光更多的投向他人和社会,赞美他人,反思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的生活更广阔,让自己的心胸更博大。更加积极、健康、快乐的生活。不追热点,不追焦点,选题传统、语言朴素。但是并不排除考生可以把生活中的热点和焦点作为写作素材,写出具有鲜明时代色彩的精彩之文。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文体,文章的选材方向和写作重点有一定的限制,较好地避免考

14、前宿构和抄袭现象的发生。小题命题思路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着(zho)落 庇(b)护 心怀叵(p)测 差(ch)强人意 B狙(j)击 醇(chn)朴 鳞次栉比(zh) 眼花缭(lio)乱C伎俩(lin) 媲(p)美 义愤填膺(yn) 吹毛求疵(c)D缄(jin)默 执拗(ni ) 海市蜃(shn)楼 相形见拙(ch ) 参考答案1(2分)C(A着zhozhu B醇淳或纯 D缄jinjin,拙绌)命题思路:1、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把语音和字形结合起来考查,延续了自2007年以来一以贯之的字词考查题型。2、此题落实了2011年中考命题说明中“正确识记并辨

15、析课文中重要词语的字音、字形”的考查要求,既能相对宽泛地考查学生对基础字词的掌握情况,又保持了题型的延续性,便于指导师生的学习、复习工作。3、词语考查范围为初中语文课本及徐州市2011年中考新航标语文中的重要词语。4、在字音的考查上,侧重于多音字(如:着、差、俩)和生活中常见的误读字(如:庇、媲、疵、缄);在字形的考查上,侧重于同音字和形近字(如:缭瞭,绌拙),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应用。5、此题属于中档偏易题,预设难度系数:0.70。2古诗文默写。(10分)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海内存知己,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予独爱 ,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虽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