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4535487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学 院 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 专 业 广播电视学 班 级 广电一班 学 号 201302040015 姓 名 余韦韦 指 导 教 师 张权生 论中西方电影文化差异 摘要:电影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自然反映在他们的电影当中。因此,分析电影是了解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很好途径。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究其根源,主要与自然环境、民族传统、思维模式、处世态度、宗教信仰等有关。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中西电影中的文化差异。关键词:电影 中西文化 差异 思想 正文: 总所周知,中西方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有时候会集中表现在生活中的某一个方

2、面,也会零散的体现在任何一个小事情上,比如饮食上便是中西文化的最大差异也是最集中体现的差异,而其他的比如教育,出行,安全,秩序,甚至是求医和排队等小事也存在诸多差异,但是中西方差别最大而且间接影响各种差异不同的东西思想,便不得不谈了。 中西方的思想从古至今便有诸多的不同,通过中西方文化思想价值观之比较,我们可以知道,事实上,无论是中国的文化还是西方的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精华和糟粕。 由于生于不同的土地,长于不同的环境,中西两种文化矛盾又统一地屹立于七块大陆之上。或是针锋相对,或是胶乳相融,两种文化从时间的沙漏遗漏,抑或张扬,抑或安分地拥着蓝色星球。有幸,我们可以在一种文化的保护下,尝试着接受、理解

3、另一种文化。“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在多元化的潮流中,我们得以更加充实、圆满。也只有了解了、正视了中西文化的差异,我们才得以在全球化的洪流中正视自我,知己知彼。和谐,由此而生;生命,由此完满;文化,由此精致;世界,由此安宁。 中西方文明由于建立在各自自成系统的迥然各异的文化背景上,两种孑然不同差异悬殊的文化背景,造成中西双方在价值追求和伦理取向上旨趣迥异,从而使得中西方现实人格特征大异其趣。从电影文化浅析中西文化,从小小的一点,认识大地之外的广博。 价值观左右人们的意见,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评价,决定人们的言行和思维方式。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系统,不同的文化价值。“一种文化下的价值

4、观与言行或许得不到另一种文化的理解与接受”。如电影刮痧中许爷爷用中国传统的刮痧方法给他的孙子丹尼斯治疗轻微的发烧,却被美国当局误认为是虐童事件。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加复杂。 那这些差异是如何体现的呢?一、自然环境 首先,自然环境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它使人自觉不自觉地得到某种熏陶和影响。中华民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三面连陆一面靠海的地理环境使中国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从而使自身文化保持很强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这让中国电影中所谓的英雄大多出身平凡,事迹平凡,毫无西方英雄的那些可以拯救世界的功绩。其次,人文环境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生活圈子的狭隘与封闭,人与人之间接触的

5、固定性和长久性,为了能够和睦相处,国人非常注重人情世故,这也培养成国人谦虚、谨慎、忍让、含蓄的传统美德。中国的这种自然和人文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影响下的文化传统养成中华民族内倾型人格。这让中国的英雄变得很谦虚,很平和。 因此,中国导演们往往另辟蹊径,将重点不再放在大片上,而转为描写一些民族特色的文化。因为中国的地域广,民族多,民俗浓厚。远到黄土地和红高粱,近到玛雅的婚礼,中国导演们将民族独特的原生态之美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厌倦了大片的观众眼前一亮。这样,中国的有创意的导演们就化劣势为优势,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电影渠道。 而作为西方文化源头的古希腊与古罗马均处在半岛之上,多面临海,海上交通发达,航海贸

6、易繁荣,这就使这些国家形成了打破血缘关系的开放式的社会。激烈的社会动荡、频繁的人员往来和波涛汹涌、变幻莫测的海洋形成其开放变易的文化品格,铸就了其灵活、开放、勇敢、进取、协作的民族精神,倡导艰苦奋斗和自强不息。所以,西方人喜欢标新立异、革故鼎新,富有冒险精神和挑战勇气。在西方,也正是这种自然环境下形成的文化传统养成西方人那种外向型人格。所以,西方的英雄总是会独特的显示出来也就不奇怪了。 而且西方文化中大多提倡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再者个人主义更重视民主和平等,同时也重视他人的权利。 比如在电影克莱默夫妇“用一种间接的方式向人们解释了个人主义”。泰德克莱默是一位颇具天赋的广告策划师,努力赚钱养家,但

7、他的妻子乔安娜却要与他离婚。中国观众或许不能理解乔安娜为何要离开她的丈夫?泰德从未虐待过她和孩子,也没有对她不忠,尽量满足她想要的东西。在中国,像泰德这样的男人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好丈夫,因为他努力工作都是为了支撑这个家庭。但乔安娜并不这么想,她说,“我的一生,我感觉我是某个人的妻子,某个人的母亲,某个人的女儿,即使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我是谁,这就是我为什么离开你的原因”。从她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乔安娜个人意识的觉悟和对个性自我的追求。二、民族传统 中西方的各个民族之间的传统也相差甚大,比如中国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用来描述道德上、政治上的思想或社会观,强调团体中成员间的合作,并且个

8、人利益总要让位于集体利益。集体主义注重集体和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集体主义的精神支柱和整体主义有关,即整体大于部分。集体主义通常与个人主义相对,特别是这些观点经常在系统中相互结合。那些拥有集体主义思想的人认真遵守社会或团体的规则,保护集体、社会、国家的利益,而任何影响集体利益的个人行为都将招来批评。中国就是一个典型的集体主义的国家。 集体主义在中国电影中有着明显的记号。中国“文化大革命”之后,以及改革开放初期的电影,都带有浓厚的集体主义色彩。尤其是由中国第四代导演所导的电影,大部分是以革命为题材,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电影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眷恋和深思也形成了独

9、具一格的中国“集体主义电影”,其中代表作有:黎明、南昌起义、西安事变、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鸡毛信等等。 这一点西方就和中国传统区别颇大,上面讲到西方人有很强烈的个人主义观,他们不是不追求合作与集体精神,而是在两者之间他们更加的愿意去追求自我的价值,而不是像中国一样要求我们在特定环境下必须得放弃个人的需求来达到集体的需求。 还有就是中西电影中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个人或集体把他们的私人信息隔离起来的权利,也只有他们自己可以选择性的对外揭露。“隐私权的界限和内容在不同的文化和个人中虽然不同,却有共同的主题。隐私权可以看作是安全的一个方面,由相关利益集体权衡”。隐私的概念通常和西方文化联系在一起,特

10、别是英国和北美国家。这个概念并非全球皆有,有些国家是近些年才有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并无隐私权一说,所以中国人对自己的隐私既不敏感也不小心保护,相反,美国人更加注重他们的隐私权。这种差异在电影中也有所体现。 美国电影楚门的世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向我们展示了这种权利。主角楚门从出生就一直生活在镜头前面,且一直未发现这个事实。楚门的生活通过成千上万个隐藏的摄像头一天24小时不间断地向全球直播。制片人克里斯托弗给他制造不同的环境来捕捉楚门的真实表情和行为。为了防止楚门发现这个不真实的世界,克里斯托弗想尽办法遏制他的冒险精神。后来,西尔维亚闯入楚门的虚幻世界,并和楚门坠入爱河。之后,她发起了一个“还楚门自由

11、”的行动,希望楚门能够从电视中走出来。楚门的世界向人们展示了隐私权是不可侵犯的权利。它同时警示我们必须尊重保护隐私权。楚门的生活也启示观众,他们的生活只由自己掌控。中国有一部电影无形杀说明了隐私权意识的缺乏,讲述了由于人肉搜索导致一个女人的死亡,这个女人在网上被通缉,因为她和别人有外遇。网友们跟随调查她的情人,认识她的路人都不断质问她。后来人们在海滩上发现了她的无头尸体,这部电影涉及到了网络搜索触及隐私的问题。三、思维模式与处世态度 很多人都发现了,中国的一些电影,在表达情感时候经常会用景物来做铺垫和衬托,靠景色来突出人物的情感及当时环境的氛围。这似乎有点传承于宋朝的人文画和古代的一些借景抒情

12、的诗歌。而西方的电影更多是靠人物细腻的表情来刻画人物的情感。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中国更注重自然的规律,而西方则更注意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始终把谋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作为人生理想的主旋律。从而也造成了谦虚谨慎、含蓄内向的柔弱的文化品格。更使得景物的描写成了中国电影中的一种特色。 而西方更为崇尚个人的意志自由和人格独立,强调个体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和保护,整体意识和集体观念淡薄。又因为西方自由的

13、教育模式,使西方人富有直面挑战,大胆追求、崇力尚武、急功近利,甚至不惜以片面掘进的思维方式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方式去达到目的、争取胜利的精神品质和心理状态,从而形成率直、豁达,具有刚硬的文化品格。在电影中,西方人细腻的表情变化成为了衡量一个演员的尺度。 而正是自古以来的思维模式与处世态度形成了中西方电影中对待同一事件的不同处置方法。例如对待艾滋病患者和同性恋者的态度。 费城故事是好莱坞第一部涉及艾滋病、同性恋和同性恋歧视的主流电影,改编自吉尔弗雷鲍尔斯的真实经历。吉尔弗雷是首个因艾滋病受歧视而状告贝克麦克肯兹公司的律师。这部电影涉及到难以被公众接受的话题艾滋病和同性恋,披露了对这些特殊人群的社会隔

14、离和歧视。另一部2008年出品的传记式电影米尔克,讲述了第一位公开同性恋身份、后当选为加州议员的政治家哈维米尔克一生都为同性恋者争取合法权利的故事。这说明西方人强烈的平等意识,无论多艰难,都要为平等奋斗。 中国一部类似主题的电影喜宴,反映了中国人对同性恋的否定、拒绝态度。电影讲述高伟同在纽约的生活。他有一个成功的事业,和他的同性恋爱人赛蒙关系很融洽,而他在台湾的父母却不知此事,一直盼着他早日娶妻生子。因此,在赛蒙的同意下,伟同和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薇薇说定假结婚。后来,薇薇引诱醉酒的伟同而怀孕。伟同不得不将真相告诉他母亲。他母亲极为震惊,但坚持不要将此事告诉他的父亲,伟同也不敢告诉他的父亲,因为

15、他父亲刚中风复原,难以接受这样的打击。最后,薇薇决定把孩子生下来,并希望赛蒙留下来做孩子的另一个爸爸。在中国的环境下,人们很难接受同性恋,特别是对于那些传统的父母来说。因此,同性恋者也不敢让周围人知道,怕他们在背后议论纷纷。四、宗教信仰下面我要说说中西电影中的宗教差异。基督教是世界最大的宗教之一,公元4世纪时成为罗马帝国的主要教派,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部分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同时,基督教也在中东、北非和印度部分地区成为了少数教派。紧接着地理大发现之后,经过传教士的不断传播和殖民扩张,基督教传至美洲、澳洲,而后遍布世界各地。因此,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成型有着重大影响作用。 佛教起源于印度,约在公元1世纪开始从古印度经丝绸之路传至中国,并得到了皇室的重视,许多佛经被引入中国,许多印度高僧来华讲道。随着时间的推移,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