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4531550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2课四年级上册教案2013..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四年级一班 高 芳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四年级一班 高芳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我能认识稳重的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3、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情感态度: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情感,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劳

2、累,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质疑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同学们,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围绕题目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让我们带着疑问走进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1先考考大家生字掌握了吗?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2 都读好了吗?这一课的生字词语很多,请大家看屏幕上的词语,自由读一遍,看看哪个词语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生自由读,指名:你想提醒哪个词语?) A绽放、凋零、含苞:一起读,凋零是什么意思?

3、草木枯萎,花儿凋谢。屏幕上有个词的意思正好和它相反,绽放(课件变红)对了,是绽放。还有一个跟花有关系的词,是含苞。(出示句子)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快速读一读这句话,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了?(自由读,回答。)大家读懂了,我们一起读这句话。好,继续看词语。还要提醒哪一个? B辗转,都是翘舌音,(指名3人)。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吗?你查了字典,字典上怎么解释的?(生读解释)查字典理解词语是个好方法,你很会学习。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读课文理解这个词语。大家看,辗转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里。(出示第三句)不过,要理解“辗转”的意思,只读这一句话不行,我们得先读懂

4、它前面的两句话,(出示前两句)。谁先来读前两个句子,(指名)大家看看这两句话都是在说什么?(生读)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呀,才有可能找到几个有适合骨髓的人?一个。十万分之一呀!而且还是有可能,不确定啊!真是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为这个患了白血病的青年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找到了吗?还可能在哪些人当中找过?找到了吗?在他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就是辗转,现在明白辗转的意思了吗?不用说出来,读第三句话,用你们的语气表现出辗转的意思。 起:“小钱是幸运的,” C暂停:平舌音,第四声。指名读两人,用暂字组一个词

5、。很准确!放回到句子里还能读得这么准确吗?谁来读?他很努力,暂停得读音读得很准确,不过我们发现读这个句子有好几个地方需要注意,首先,这里有一个多音字是间隔的间,要读第四声。男生读,女生读。还有一个生词骨髓,髓要读第三声。自己练两遍。看这一部分,该怎么读?大地震动,一起读!现在能读好吗?指名一人读。(读好了鼓掌) D好了,同学们,其他词语我们边读课文边理解,现在我们把屏幕上所有的词语大声读一遍,让老师听见每个人的声音。 3 再读课文,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叙述的过程中,板书“杭州 小钱 白血病 台湾 同胞 余震中 捐献骨髓”。这位同学讲得很清楚。老师在听她叙述的过程中

6、把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一些关键词记了下来。我们把这些词语连成一句话,看看能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明白又完整?怎么样?既明白又完整。那么,从这边开始,还是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还能说明白么?谁来试一试?鼓掌) 2)课文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最让你感动的是什么呢?三、细读课文谈感受,指导朗读感受深的语句。同学们,下面让我们一起跨越时空,回到1999年9月22日台湾那个令人难忘的日子。 2. 地震录象教师深情介绍:可是就在这时的台湾,一天前发生了一场里氏7.3级的大地震,这是台湾历史上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地震,1700多人在地震中遇难,3500多人受伤,年轻的妻子永远失去了心

7、爱的丈夫,年迈的母亲在家园的废墟中老泪纵横。这一天,每小时的余震次数达60-70次,有些余震甚至不亚于主震。此刻, 大地仍在余震中摇晃。(影像)房屋倒塌,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伤心、恐惧、绝望弥漫了整个城市。地震肆虐的时候,感人的一幕发生了。同学们,对于感人至深的文字,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读;尤其是让我们心中一动的词语和句子,我们最好画下来,再联系课文的其他内容去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感动我们的不仅仅是词语表面的意思。反复读一读,你能体会到什么,用一两个关键词简单地写在旁边。一会儿我们交流。3. 默读35自然段A. 交流表现台湾青年高尚品质的语句。好,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让老师很感动。谁愿意先来

8、交流。杭州的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无奈,是等待。那台湾青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我先开个头,在杭州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台湾青年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给我们再现当时的情景。在这样的复杂的情况下,他却能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捐献骨髓,但是他的内心一定是极不平静的,他会想些什么呢?让我们用心去贴近这位台湾青年的心,听一听他会想些什么,我们再认真读读3、4自然段,穿过字里行间,努力走进台湾青年的心里。 1.你的事迹感动了我,也感动着所有的中国人。请问:在当时大地余震啊,房屋2.你之所以这样做,那是因为你知道3.你很勇敢。你知道吗?这次地震,造成了2400多人死

9、亡,几万人受伤。地震过后,大家都忙着寻找亲人,抢救亲人。可你并没有这么做。有人说,你根本不爱自己的家人。是这样吗? 你对小钱的关爱胜过了对家人啊!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模仿记者):最后一个问题:据我所知,你这次捐献对象是大陆一位青年,也许这辈子你们都不能相见,也许他都不能向你当面致谢。你不遗憾吗? 同学们,你们已经读懂了课文,读懂了台湾青年的那颗善良的心。他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我们一起读这句话。 学生深情地朗读:“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我们已经走进了台湾青年的内心世界!现在再读这句话,(齐读)你能感受到台湾青年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善良的心,让他变得无私,博大的爱

10、,他变得无畏。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过渡:你们用朗读表现出台湾青年美好的心灵,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老师。谁画了描写李博士的地方,体会到了什么呢? B交流表现李博士高尚品质的语句。(1)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沉着”句。出示: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1. 沉着 读出了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2. 评价:他抓住“沉着”这个词语来体会,会读书!还有谁也画了

11、这句话?3. 评价:发现了吗,她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在体会李博士的沉着,她是在用心读书。来,我们像她这样把整个第五自然段的句子都联系起来体会这个“沉着”:他在什么情况下还这样沉着?读哪一句话(指名)。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当时手术室里可能还有什么东西在摇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袭来了,大地开始颤抖,房屋开始摇晃,窗户上的玻璃啪地掉下来了,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身体下的病床吱吱作响,病房里的药瓶摔了一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周围

12、的人群一片混乱,到处是哭声喊声,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读到这,你想说什么?你读懂了什么?此时李对钱的关爱胜过了什么?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我们合作读(男女读但是),读出你的感受。你们读得很投入,说明你们被深深地感动了。4. 他沉着地站在那里等什么呢?!齐读最后一句话“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这涓涓流出的仅仅是骨髓吗?是的,这涓涓流出的是生命的火种,是美好的希望,是博大的爱心。骨髓流出的这一刻,你高兴吗?你感动吗?再读这一句,读出你的高兴和感动。(2)“步履匆匆”“奔波”“连夜”谈体会。急他人之所急5(音乐中深情朗诵)“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这生命的火种出发了快

13、算一算,从李博士带着骨髓出发,到把这生命的火种送到小钱的身边,用了多长时间?。就是整整十二个小时啊?这是怎样的12个小时?用一个词语形容!(紧张、争分夺秒、扣人心弦、艰辛、辛苦、漫长、惊心动魄、疲劳)课文第6自然段中有一个词语表达的就是这十几个小时的艰辛、紧张与漫长,快找一找是哪一个?读这个词语,读出紧张的感觉、读出艰辛的感觉、读出漫长的感觉经过了十几个小时的奔波,李博士没有休息,第六自然段中还有一个词语写出了李博士不顾疲劳,一直在工作。看书。是哪一个?(连夜)连夜啊!多么让人感动啊!读词语。让我们把内心的全部感动,融入第六自然段的字里行间读出来吧! 6. 师:(变红)从这三个词语“步履匆匆、

14、奔波、连夜”上,你读出了什么?生:我读出了当时时间紧迫,李博士像是和时间在赛跑。 生:我觉得李博士是一心为病人着想。 “一心为病人着想”说明他? 生:医德高尚。 这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李博士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政道博士。正是两岸骨肉同胞的爱(画爱心)架起了一座(指课题)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爱心、友谊、同心、亲情)桥四、拓展延伸1.(面对着祖国的版图)这是一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这是一次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无私的爱心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爱的奉献中重新绽放了,两岸同胞的血脉相融。让我们一起在音乐声中深情地用心去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也许,小钱和台湾青年传下去”2.根据国际上骨髓捐助的有关规定,骨髓捐助者和受捐人在一年内是不能见面的,也不能知道对方的身份和姓名,但一年之后就可以了。想象一下,一年以后的某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青年相见了,会是怎样的场景?3.齐读名人名言 爱可以创造奇迹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