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528745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改革之路走进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第三中学时间:2015-04-01 12:15:53 来源:中国网 编辑:徐兰 山东省齐河县第三中学,创建于1957年,位于黄河之滨、晏婴采邑,是德州市一所建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升的国办初级中学。现有169名教师,39个教学班(含10个信息化教学班、3个弘毅班),2000余名学生。长期以来,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都是“以教为本”,这样的教学模式已严重禁锢住师生的思想和手脚,信息化的优势不能显现出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存在,忽视了课堂生成的动态性。怎样才能扭转这种“被动教学”

2、的局面呢?齐河三中的领导、教师们在苦苦探寻着有效的教学方法。新时代的巨浪,正滚滚而来。2012年,齐河三中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信息化教学试点单位”,给学校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翻转课堂”在各校的尝试,“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思维,给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学校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吹响了以“互联网+无限课堂”为课堂教学模式的教改集结号。2013年,国家级课题“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模式探索”落户齐河三中,成了“三中人”前进的不竭动力,近两年,学校充分发挥“李秀伟名师工作室”的带动效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全校中层领导和骨干教师100余人,足迹踏遍北

3、京、上海、杜郎口、昌乐等地取经问宝,“零距离”感受到“翻转课堂”带来的课堂活力,为“互联网+无限课堂”的教学改革铺设绿色通道。回校后,教师们结合“阳光课堂”教学模式和“弘毅”教育模式,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新课题,探索出了“互联网+无限课堂”的教学模式,逐步从认识阶段走向实践阶段。 “互联网+无限课堂”教学模式,指学生人手一台“华乐思”平板电脑,师生在互联网支持下无条件的、时间和空间都没有限制的、无始无终的课堂,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创建师生互动和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平台。其操作步骤为: 第一阶段:在家自学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观看微课程;第二阶段:课上小组展示,提升归纳 ;第一环节:检查反

4、馈; 第二环节:展示点评;第三环节:合作提升; 第四环节:归纳反思。在家里,学生可以利用自主学习平台,进行书籍阅读、学习资料搜索、问题提问和解答、资源应用、在线测评等学习功能,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测评结果的反馈,引导学生以互助小组形式进行学习,对于疑难问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程,并在小组内探究、交流,也可直接调用各种形式的教学内容开展高效的多媒体教学、演示操作,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互联网下的课堂无限延伸,课堂是开放型的,教师的主要职能由“教”变为“导”,教师与学生建立起沟通型的合作关系,实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思维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对学生评价机制趋于科学、客观,发挥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互联网的作用,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固疾。齐河三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显著,获得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面对此,“三中人”更坚定了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信心,他们将继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完善“互联网+无限课堂”的教学模式;他们将锐意进取,劲风扬帆,高歌远航!(杨玉明 梁一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