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45225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46.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通用13篇)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本课以感情朗读为基本任务。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自主阅读力量。 4.使同学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育同学的观看力量;增加对科学童话的爱好。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识字、读书。 课时支配2课时 课前预备课件或挂图、生字卡、文中动物的头饰。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脑袋,圆肚子,细尾巴,黑身子,变变变,长出四条腿,去了细尾巴。吃饱了,呱呱呱,抓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

2、谁吗? (同学猜谜,开展争论) 2.课件出示小蝌蚪和青蛙。 3.板书课题:34.小蝌蚪找妈妈 二、创设情境,感知课文 1.同学们知道小蝌蚪去哪找妈妈吗?怎么找的?找到了没有?(观看动画课件) 2.组织同学自由读课文,争论沟通,整体感知内容。 3.课件出示第一幅和第六幅的内容,说说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1).同学看着图,自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小蝌蚪的妈妈是什么样的? (2).四人小组争论沟通: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三、角色迁移,体验文本 播放课件,多种形式读好课文。 1.细读第一自然段。 a.引导同学观看:课文描写

3、小蝌蚪是按怎样的挨次说的?小蝌蚪可爱吗?你喜爱这些小蝌蚪吗?见过或养过小蝌蚪的同学还可以说说它们还有哪些地方可爱。指导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 b.理解“一群”的意思,通过“一只”、“一群”进行比较,知道“一群”数量多,并用“一群”说话。 c 、小结小蝌蚪的样子:大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 2.看图读二、三自然段。 指导蝌蚪与鲤鱼妈妈与乌龟的对话。 理解“迎上去”、“追上去”的意思。 小蝌蚪:第一次很有礼貌:其次次很热忱,但有点焦急。 鲤鱼:亲切。 乌龟:和气。 同学分角朗读,戴上头饰表演朗读。 3.指导朗读第四、五段。 a.蝌蚪的尾巴发生了什么变化? b.青蛙妈妈的话应当怎么读?(亲

4、切、慈祥) 4.同学齐读最终一自然段。5、说说青蛙妈妈的样子:大眼睛、四条腿、白肚皮、披着绿衣裳 三、感情朗读 四、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没过多久,( )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 2.我会说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已经_。 五、巧设悬念,课外延长 小青蛙找到妈妈,就跟妈妈学捉害虫的本事。他们一每天捉害虫,一天能捉到多少害虫呢?我们也去探究一下,好吗? 教学反思: 我在课前预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

5、、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同学看图引导同学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我相机点出对应的图片。这样同学把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 鲤鱼妈妈说蝌蚪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龟却说蝌蚪妈妈长着大眼睛,披着绿衣裳,究竟蝌蚪妈妈长什么样昵?他们俩说得对吗?问题一抛出,马上引起了同学极大的爱好,他们乐观争论,充分调动了同学的主动性。在争论的基础上,我再引导同学说出蝌蚪妈妈的样子,并加以引申。通过同学课前资料的查找以及课上资料的沟通,同学知道青蛙是庄稼的好伴侣并且开动脑筋说出了很多爱护的措施。增加了同学爱护有益动物的意识,促进同学健康成长。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2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

6、反思(一) 在幼儿的心中,妈妈是最最重要的人,而小蝌蚪却不在妈妈身边。它们游啊游,处处去找自己的妈妈。许多幼儿都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也都很喜爱这个故事。语言沟通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会按挨次讲故事,能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动物特征,培育幼儿理解、想象、记忆和表达力量。 这一课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重在理解动物间的对话和故事情节,学会动物间的对话,特殊是描述青蛙特征的词句。我先支配幼儿听故事磁带,然后老师逐幅出示教学挂图,关心幼儿回忆故事内容。然后老师先逐幅完整地叙述故事,并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动物间的对话。老师讲完,再请幼儿尝试自己讲,特殊要说出青蛙特征的话。这一课时,为下一课时幼儿表演

7、打下了基础。 在其次课时,先结合教学挂图,一起回忆故事内容。再请幼儿倾听老师完整地叙述故事,鼓舞幼儿说出动物间的对话。最终才让幼儿戴上头饰表演。由于前面有了充分的预备,所以幼儿才有话可说,动作表演自如,进行得很流畅。从这次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幼儿的角色表演是否能流畅,主要在于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对语言的学习,这样语言沟通课才能扎实地训练幼儿语言。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反思(二)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班级下册最终一篇课文,是篇脱离拼音的的看图学文,是一篇好玩的童话故事,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查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关心妈妈一起捉害虫,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学问。 由于本班同学是农村孩

8、子,对蝌蚪并不生疏。教学本课我直接导入,问:你们谁见过蝌蚪,在哪里见过,长成什么样子?同学争先恐后的回答,触发他们的生活实践,激起他们学习课文的爱好。导入后我先让同学仔细观看每副图,猜猜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是理解文章的重要手段。课文以对话为主,我以朗读为主。本课文没有注音,同学朗读有肯定难度,我以老师范读形式初读课文,让同学整体感知内容。设计问题:小蝌蚪有什么特征?它们是怎么找到妈妈的?小蝌蚪找妈妈分别遇到了谁?它们的妈妈是谁?有什么特征?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小蝌蚪发生了哪些变化?让同学围绕问题图文对比绽开多种形式朗读。如:自由读、指名分段读、男女生读、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等。

9、并要求同学拿起手中的笔找找、划划做记号,养成读书留下记号的好习惯。同学在读中了解内容梗概,获得整体感知,提高了读的质量。课文其次、三小节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是全文的重点。我先指名读这两小节,让同学思索小蝌蚪先遇到了谁,又遇到了谁,在这个过程中小蝌蚪有了哪些变化,理清了文章脉络。然后指导同学朗读,重点指导小蝌蚪与鲤鱼、乌龟之间的对话,体会小蝌蚪找妈妈时的心急。最终,我让同学分角色朗读并表演,进一步体会。朗读不仅促进了同学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使同学的情感在读中得到升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同学通过朗读自主学习,同桌或小组内共同完成老师设计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同学。 小蝌蚪找妈妈原文:

10、温和的春天来了。池塘里的冰溶化了。青蛙妈妈睡了一个冬天,也醒来了。她从泥洞里爬出来,扑通一声跳进池塘里,在水草上生下了许多黑黑的圆圆的卵。 春风轻轻地吹过,太阳光照着。池塘里的水越来越温和了。青蛙妈妈下的卵渐渐地都活动起来,变成一群大脑袋长尾巴的蝌蚪,他们在水里游来游去,特别欢乐。 有一天,鸭妈妈带着她的孩子到池塘中来游水。小蝌蚪观察小鸭子跟着妈妈在水里划来划去,就想起自己的妈妈来了。小蝌蚪你问我,我问你,可是谁也不知道。 我们的妈妈在哪里呢? 他们一起游到鸭妈妈身边,问鸭妈妈: 鸭妈妈,鸭妈妈,您观察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知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鸭妈妈回答说:观察过。你们的妈妈头顶

11、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你们自己去找吧。 感谢您,鸭妈妈!小蝌蚪高兴奋兴地向前游去。 一条大鱼游过来了。小蝌蚪观察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他们想肯定是妈妈来了,追上去喊妈妈:妈妈!妈妈! 大鱼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到前面去找吧。 感谢您啦!鱼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乌龟游过来了。小蝌蚪观察大乌龟有四条腿:心里想,这回真的是妈妈来了,就追上去喊:妈妈!妈妈! 大乌龟笑着说: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皮是白的,到前面去找吧。 感谢您啦!乌龟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一只大白鹅吭吭地叫着,游了过来。小蝌蝌观察大白鹅

12、的白肚皮,兴奋地想:这回可真的找到妈妈了。追了上去,连声大喊:妈妈!妈妈! 大白鹅笑着说:小蝌蝌,你们认错了。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衣服,唱起哥来各各各的,你们到前面去找吧。 感谢您啦!鹅妈妈!小蝌蚪再向前游去。 小蝌蚪游呀、游呀,游到池塘边,观察一只青蛙坐在圆荷叶上各各各地唱歌,他们赶快游过去,小声地问:请问您:您观察了我们的妈妈吗?她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嘴巴又阔又大,有四条腿,白白的肚皮,穿着绿衣服,唱起来各各各的 青蛙听了各各地笑起来,她说唉!傻孩子,我就是你们的妈吗呀 小蝌蚪听了,一齐摇摇尾巴说:惊奇!惊奇!我们的样子为什么跟您不一样呢? 青蛙妈妈笑着说:你

13、们还小呢。过几天你们会长出两条后腿来;再过几天,你们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四条腿长齐了,脱掉了绿衣服,就跟妈妈一样了,就可以跟妈妈跳到岸上去捉虫吃了。 小蝌蚪听了,兴奋得在水里翻起跟头来:啊!我们找到妈妈了!我们找到妈妈了!好妈妈,好妈妈,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您快到我们这儿来吧! 青蛙妈妈扑通一声跳进水里,和她的孩子蝌蚪一块儿游玩去了。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案例与反思 篇3 当同学刚接触到新课文的时候,总是特别感爱好。怎样有效利用第一课时同学的新奇感、乐观性,提高课堂效率成了我努力的方向。本课的开头我以看图说话的形式引入,这对那些没观察过蝌蚪的同学也起了感性了解的作用,而看到过的同学就会边看图边说出

14、许多关于蝌蚪的学问。这其中当然包括书本中没有的学问,拓宽了学习资源,也促使同学多读课外书。 在同学说了许多关于蝌蚪的信息后,抓住蝌蚪的形状,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我鼓舞孩子们进行朗读竞赛,看谁把小蝌蚪读得可爱,让大家喜爱。受到了老师的鼓舞孩子们都跃跃欲试。这样先说后读,把同学的口头语言自然地过渡到书面语言,积累了表达力量和语感,也加深了对课文文字的理解。 在朗读了第一段课文后,我用富有童话韵味的语言引导,“小蝌蚪们在水里愉快地游玩着,有一天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就打算去找自己的妈妈了。我们一起跟着他们去找好吗?” 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开头了“查找蝌蚪妈妈”的历程朗读。 读着读着,他们就发觉了许多问题。比如“小蝌蚪们原来是在愉快地游来游去,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找妈妈了呢?”“鲤鱼妈妈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到那边去找吧!可为什么小蝌蚪观察乌龟就去叫妈妈,乌龟的嘴巴并不宽啊!” 孩子们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说明他们已经沉醉在课文里,思维活跃,作为一个探究者的角色在乐观的学习了。这也让我特别佩服孩子们的视力,这是一群多么爱动脑筋而可爱的孩子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