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4522373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隐蔽记录文稿填写要求与实例(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隐蔽记录填写要求及实例一、地基验槽与回填土方隐蔽记录填写规定1、根底土方开挖后应进展验槽,以下情况应填写在记录中:地基土质是否与地质勘察报告记载相符、是否已挖到原土层、有否扰动;有否局部土质坚硬或松软及含水量异常现象,是否需下挖或处理;基槽实际开挖尺寸、标高,排水、护壁、不良基土流砂、橡皮土处理情况;遇有坟、井、坑、塘、树根、旧有电缆、管道、房屋根底等地下障碍物的数量、位置及其处理情况;当必须进展基槽土质处理时,应将处理结果认证后如实填写在记录中。2、凡对有承重部位的柱基、基坑、基槽或其它沟、池土方回填以及地面土方回填均应作回填土方隐蔽记录。回填土方的土质名称、鉴别方法、取土地址、填方的基底

2、状态、基底处理情况和被埋置部位隐蔽验收情况均应填写在记录中;回填分层厚度与总厚度、夯压方法、取土样的方法、土样分部状态、数量、干土质量密度可在表式C23一2一2试验报告中得出,其结论应记人隐蔽记录中;土壤干土质量密度试验报告所需样品应及时送样,及时试验,代表性要完整,试验报告结果应附于回填土方隐蔽工程记录之后。参考表式1、验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式2、回填土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式归档编号:C2-5-1-5验槽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建立单位: 图号:号图隐蔽部位:轴验槽 施工单位: 隐蔽日期:年月日隐蔽检查容:1、 本工程轴基槽依据施工图,第施工。2、 由于基坑开挖时遇原根底障碍,

3、所以根底挖土采取基坑大开挖的形式,基坑挖至-2.2m深时遇地下水,依据设计要求,基坑两侧设排水沟,排水后继续下挖至原土层标高。3、 经现场检查,根底挖深为2.8m3.3m,具体详见根底挖土平面示意图、断面图。4、 根底障碍为钢筋砼根底及毛石根底,已排除。5、 排水沟排水后,人工清理坑底,已将淤泥、杂土去除干净,并挖至老土层。6、 地基土承载力经检测合格,同意隐蔽。设计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工程师验核意见:验核人:试验单、合格证、其它证明文件等编号名称或直径出厂合格证编号试验单编号地基土承载力检测记录参加核查人员意见:检查人: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填表人: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钢筋、

4、埋地工程、砌体埋筋、屋面、回填土等工程隐蔽。 归档编号:C2-5-1-5回填土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建立单位: 图号:号图隐蔽部位:轴 施工单位: 隐蔽日期:年月日隐蔽检查容:1、轴上轴间根底回填土隐蔽依据施工图,第施工。2、独立根底几何尺寸经检查偏差均在规允许围,符合设计要求,可以回填。3、回填土采用土,无有机杂质。4、回填土采用回填,回填每层为mm,打夯机夯遍。5、打夯机夯打时,夯迹相互搭接,没有出现漏压现象。6、回填土标高由专人控制。监理工程师验核意见:验核人:试验单、合格证、其它证明文件等编号名称或直径出厂合格证编号试验单编号填土密度试验检测报告参加核查人员意见:检查人:单位

5、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填表人: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钢筋、埋地工程、砌体埋筋、屋面、回填土等工程隐蔽。二、砖砌体配筋、抗震筋、拉结筋及砖石砌体埋入地下的隐蔽工程记录填写规定按分项工程检验批进展编制多层、高层建筑分层,隐蔽工程检检查记录容应包括:1、写明施工图号、隐藏部位、设计变更情况、设计抗震烈度;2、钢筋配置的部位、数量、规格、起止长度、弯钩情况及特殊部位如十字墙、厚体墙、混凝土柱、防火墙、孔洞等处的处理方法;3、加氯盐砌体处钢筋防腐处理、加工情况如平直规整程度、有无焊接、个别部位回稳固、搭接情况;4、材质合格证编号及其它证明、证件名称及编号。参考表式1、砌体砖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6、表式2、砌体粒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式归档编号:C2-5-1-5砌体砖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建立单位: 图号:号图隐蔽部位:层砌筑 施工单位: 隐蔽日期:年月日隐蔽检查容:1、 层砌体依据施工图,第及图纸会审和标准图集的要求施工。2、 层砌体墙体为实心粘土砖,粘土空心砖墙组砌。3、 砌筑水泥为牌#砌筑水泥,砂为中砂,水为自来水。水泥、砂均有出厂合格证并在使用前经试验室检测合格。白灰有出厂合格证。4、 砌筑砂浆为M.砂浆,砂浆按试验室的配合比进展投料。留置砂浆砌块一组。5、 填充砌体与框架柱的拉接筋及墙体转角的拉接筋均按标准图集要求留置,为,钢筋末端弯弯钩,拉接筋伸入墙水平净长度大于m

7、m。6、 木门口两侧预埋,每侧个。7、 空心墙体组砌合格,砂浆饱满,垂直度在5mm围,平整度在8mm围。8、 经对砌体工程的联合检查验收,砂浆及砼配合比准确,灰缝饱满,墙体拉结筋位置及数量准确,墙体外表平整、垂直均符合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监理工程师验核意见:验核人:试验单、合格证、其它证明文件等编号名称或直径出厂合格证编号试验单编号拉结筋水泥参加核查人员意见:检查人:砂实心砖/空心砖/砂浆强度报告白灰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填表人: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钢筋、埋地工程、砌体埋筋、屋面、回填土等工程隐蔽。 归档编号:C2-5-1-5砌体粒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建立单位:

8、图号:号图隐蔽部位:层砌筑 施工单位: 隐蔽日期:年月日隐蔽检查容:1. 本层墙体砌筑根据依据施工图,第及图纸会审和设计变更施工。2. 墙体砌筑前基层上的各种杂物已去除干净,且已浇水湿润;所有材料使用前均已复试合格,同时具有出厂合格证。3. 外墙采用两块mm厚MU粒空心砖,M混合砂浆砌筑,砂浆配合比详见通知单。4. 墙体拉结筋采用,与框架柱采用钻眼栽筋,采用胶粘结结实,栽筋及注胶深度经检查为mm大于d,经查拉结筋设置符合设计要求。5. 墙底部采有行实心红砖砌筑,实心红砖使用前已浇水湿润;墙体顶部与框架梁交接处采用实心红砖斜砌顶实,经查顶部砂浆实密,经查符合设计要求。6. 构造柱位置砌筑时留设马

9、牙槎,两侧与墙体连接处设置拉结,长度每边均大于1000mm;砌体施工中吊梁、吊柱、构造柱及现浇带等部位均采用C砼浇注,砼配合比详见通知单,砼试块留置两组,结果见报告单。7. 经对砌体工程的联合检查验收,砂浆及砼配合比准确,灰缝饱满,墙体拉结筋位置及数量准确,墙体外表平整、垂直均符合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要求。监理工程师验核意见:验核人:试验单、合格证、其它证明文件等编号名称或直径出厂合格证编号试验单编号拉结筋水泥参加核查人员意见:检查人:砂实心砖/粒空心砖/砂浆强度报告/砼强度报告/构造胶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填表人: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钢筋、埋地工程、砌体埋筋、屋面、回填土等工程隐

10、蔽。三、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处的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填写规定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处的隐蔽工程检查记录表式同上,其检查容:1、设计图号标准图写明图集号、缝隙尺寸、室外屋顶或地下构造的填塞缝隙材料及其处理情况,外表封闭方法及质量状态;2、缝隙留置和砌筑方法夹板、抽芯,缝中残留杂物清理结果;3、电气配线管、给水、采暖、燃气、通风等各种管道通过各式变形缝时补偿处理情况。参考表式略四、地下防水护墙、池壁、房屋根底隐蔽工程检查记录填写规定地下防水护墙、池壁、房屋根底填埋前,应进展隐藏工程检查,其记录表式同上,隐蔽检查容应包括:1、材料出厂合格证或进场试验检验资料砖、石、水泥、砂、外加剂编号,混凝土和砂浆强

11、度报告、配比单编号;2、砌体拉结情况纵、横墙砌体部拉结、预留孔洞位置、尺寸,预埋件位置、数量,变形缝位置及其缝隙处理情况;3、砌筑施工质量检验情况包括标高、埋深、大放脚、拉结石、砂浆饱满度等,以及相邻根底处理方法深、浅根底等。参考表式砖根底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表式归档编号:C2-5-1-5砖砌体 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工程名称: 建立单位: 图号:号图隐蔽部位:砖根底 施工单位: 隐蔽日期:年月日隐蔽检查容:1、砖根底砌体依据施工图,第及图纸会审和标准图集的要求施工。2、 根底墙体为实心粘土砖组砌。3、砌筑水泥为牌#砌筑水泥,砂为中砂,水为自来水。水泥、砂均有出厂合格证并在使用前经试验室检测合格

12、。4、砌筑砂浆为M水泥砂浆,砂浆按试验室的配合比进展投料。5、砌体与框架柱的拉接筋及墙体转角的拉接筋均按标准图集要求留置,为,钢筋末端弯弯钩,拉接筋伸入墙水平净长度大于mm。7、 墙体组砌合格,砂浆饱满,垂直度在5mm围,平整度在8mm围。8、 留置砂浆砌块一组。施工质量验收合格。监理工程师验核意见:验核人:试验单、合格证、其它证明文件等编号名称或直径出厂合格证编号试验单编号拉结筋水泥参加核查人员意见:检查人:砂砖砂浆强度报告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 质量检查员: 填表人:注:本表适用于混凝土、钢筋、埋地工程、砌体埋筋、屋面、回填土等工程隐蔽。五、钢筋工程隐蔽检查验收记录填写规定1、钢筋工程的隐蔽,是对覆盖前的分项工程检验批部位的隐蔽检查验收。多个梁、板或整体梁板一次浇筑覆盖,在无大的设计变更时,可按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