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4516484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河源市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一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有一种犀利的观点认为,无智和无趣是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我以为不无道理,这种观点同样契合当下的散文写作。无智,就是指文章按照别人的思路来写作,没有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就是指文字没有温度,文章里面很难生长出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中国是一个散文大国,自先秦以降,直到晚明小品,出现了无数令人称道的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用一色词章占领文坛时,古文走到了绝路。白话文的先驱者们希望找到新的智慧的表达方法,为汉语写作开掘新的可能。1

2、917年白话文兴起,胡适等人开始提倡白话文写作。直到上世纪30年代,众多民间沙龙和社团活跃文坛,它们有不同的美学追求,所创办的报纸杂志也各有特色,文学写作的多样性就此出现,也涌现一大批有智性的作家。1949年以后的一段时间,散文写作受到一些制约,直到80年代有所改善。近几十年,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辞章也不乏优美之处,但往往缺少智慧的表达。在我看来,文章若想写好,除了作者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总的来说,文章不可缺失者三,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学者因兼具智慧和学养,其为文便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我称之为学者之文。现当代的学者之文有很多代表,如王国维、陈寅恪、冯友

3、兰,到后来的钱锺书、黄裳,我们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之美。除此之外,朱自清、俞平伯和废名等人也都属学者为文,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的表达方式。而这种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学者之文侧重于个人心灵的凝视,着重于纯粹审美和静观的写作。其中智性的凸显,标志着智性散文开始出现。当代“智性散文”的形态具体怎样,目前还很少有人界定。我给“智性散文”作了一个可以继续丰富的定义,即以感性方式呈现认知世界和表现自我的诗化智慧。这方面的代表有钱锺书、唐弢和吕叔湘。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比较复杂,作家里面有深厚学问的是少数,大部分是仰赖自己的天赋和生活经验

4、来写作。其中一类有学问的作家,他们的作品可以归到学者之文,如钱锺书的围城,非常优美,但实际上是学者的叙事语态。另一类作家,是发自内心自然流淌出来的,与学术的关系若即若离,巴金、萧红的散文都是这样。萧红的散文甚至是天籁,完全不仰仗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是东北黑土地上心灵和上苍交流碰撞而成的特殊文本,直到今天,她的写作依然受人称赞。这些都属于作家之文,它是靠天才、靠生命内延的丰富性以及对丰富性的深切打量和咀嚼产生的,一个时代不过几个这样的作家而已。中国几千年文章的发展之道,非常讲究文章学的内涵。文章学讲究写作的起承转合,及其内在规律。以上谈及的学者们对文章之道有自己的会心之处,所以每每下笔,辄令人叹

5、为观止。我们现在很少讲文章学了,“文学”的概念与“文章学”也相去甚远。后来由于战争、革命,提倡大众文化,鼓励一般作家的写作,学者之文便越来越小众,成为象牙塔的一部分,不得不说,这是文学发展的不幸。(节选自人民日报)(1) 下列有关“无智与无趣”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中国当下文化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是无智和无趣,作者认同这种观点,提出要写智性散文。B . 无智即写文章无自己的精神发现;无趣即文字写作没有温度,二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C . 无智和无趣非常契合中国当前的散文写作,要改变文学创作现状,就得告别无智与无趣。D . 学者之文力避无智与无趣,其作品兼备自由神思和美质,能感

6、受精妙美。(2) 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改革开放后。中国散文创作少了一些制约。散文写作较为老实、温吞,出现了一些辞章优美的作品,但一般缺少智慧的表达。B . 散文创作者要具备一定的智慧和趣味。而趣味和智性对民国时期的散文以及后来中国文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可忽视。C . 想写好文章,须具备三个不可缺失的条件,一是具神思,二是能兴感,三是有美质,但如今中国还没有此类作家及作品。D . 有学问的作家其作品能归到学者之文。他有学者的叙事语态,一些作家之文与学术若即若离其靠天才靠生命等来创作。(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中国文化的现状特征就是

7、无智,无趣,也就是说中国的文章没有作家自己的精神发现,文章里也没有令人心生暖意和美的东西。B . 追溯历史,中国曾是个散文大国,出现了无数散文名篇,后来八股文一统天下,古文衰落,白话文兴起,出现了很多有智性的作家。C . 现当代的一些学者教授创作学者类文章,都能在他们身上感受到学者之文的精妙,他们都在有意地找寻属于自己的智慧表达方式。D . 要想写好文章需要有一定的天赋和感觉智慧和学养特别重要,但真正用智慧来写作的作家情况复杂。大多依赖经验和天赋写作。二、 古代诗文阅读 (共3题;共41分)2. (11分) (2017高二上景县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张守约,字希参,濮州人。

8、以荫主原州截原寨。为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二年四诣阙,陈南方利害,皆见纳用,欧阳修荐其有智略、知边事,擢知融州。峒将吴侬恃险为边患,捕诛之。修复荐守约可任将帅,为定州路驻泊都监,徙秦凤。居职六年,括生羌隐土千顷以募射手,筑硖石堡、甘谷城,第功最多。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夏人张两翼来,守约挺身立阵前,自节金鼓,发强弩殪其酋,敌遂退。河州羌率众三万屯于敦波,欲复旧地,守约度洮水击破之,取窖粟食军。羌老弱畜产走南山,左右欲邀之,云可获万万。守约曰:“彼非敢迎战,逃死耳,辄出者斩!”鬼章围岷州,守约提敢死士鸣鼓张帜高山上,贼惊顾而遁,遂知岷州,降其首领千七百人。迁西上阁门

9、使、知镇戎军,徙环州。慕家族颉佷难制,摇动种落,勒兵讨擒之,余遁入夏国。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从征灵武,至清远军,劝高遵裕令士众护粮饷,以防抄掠,不听,果以败还。守约有捍海南咸平之功,亦不录。进为环庆都钤辖、知邠州,徙泾原、鄜延、秦凤副总管,领康州刺史。夏人十万屯南牟,畏其名,引去。知泾州,泾水善暴城,每春必增治堤堰,费不赀,适岁饥,罢其役。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河神祠故在南壖,祷而迁诸北,以杀河怒。一夕雷雨,明日,河徙而南,其北遂为沙碛。以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召还,道卒,年七十五。(节选自宋史张守约传,选入时有删改)(1)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B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C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D . 夏人万骑来寇/守约适巡边/与之遇/简兵五百逆战/众寡不侔/势小却(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荫,指庇荫,封建时代因父祖有功勋或担任官职而推恩给予子孙入学、受封或任官的权利。B . 金鼓,即四金和六鼓,是古代交战用于指挥进退的铜锣和军鼓,代表行军与战斗的信号,“金”用以进众,“鼓”用以止

11、众。C . 路,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是仿照唐代的“道”而置,初为监察区,后转为行政区。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府。D . 擢,拔也,指拔官,提升官职,后汉书公孙述传中有“程乌、李育以有才干,皆擢用之”,又如:擢引(提拔)、擢任(提拔任用)、擢拜(提拔授官)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张守约卫国戍边,恪尽职守。任广南走马承受公事,两年四次入朝陈述南方形势,都被采用;提拔为融州知府,捕杀峒将吴侬,扫除边境祸患。B . 张守约治军严明,禁杀无辜。河州羌人军队被击败后,老弱的羌人带着牲畜和财产逃命,张守约向全军发布严禁部下前往截杀、劫掠

12、的命令。C . 张守约通晓边务,胆大心细。难以节制的慕氏家族鼓动部落滋事,他率军征伐,将其斩首;高遵裕征讨灵武,不听他防劫劝告,结果兵败而归。D . 张守约足智多谋,出奇制胜。鬼章包围岷州,张守约率领敢死队在高山上击响战鼓,竖立战旗,虚张声势,贼兵惊慌得四处张望,仓皇而逃。(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守约驻师境上,檄取不置,居数日,械以来,斩于市。或曰:“如水害何?”守约曰:“歉岁劳民,甚于河患,吾且徐图之。”3. (10分) (2016高二上西宁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13、。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注】晴川:晴朗的江面。携:分离。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1) 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2) 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的?4. (20分) (2017高三下北京期中) 名言名句补写。(1) _,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汉乐府上邪)(2) _,耳著明月珰。(汉乐府孔雀东南飞)(3) 来归相怨怒,_。(汉乐府陌上桑)(4) 胡马依北风,_。(古诗行行重行行)(5) 盈盈一水间,_。(古诗迢迢牵牛星)(6) _,连翩西北驰。(曹植白马篇)(7) 薄帷鉴明月,_。(阮籍咏怀诗)(8) _,依依墟里

14、烟。(陶渊明归园田居)(9) _,流萤飞复息。(谢朓玉阶怨)(10) 单衫杏子红,_。(南朝民歌西洲曲)(11) 南风知我意,_。(南朝民歌西洲曲)(12) _,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3) _,亦崎岖而经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4) _,泉涓涓而始流。(陶渊明归去来兮辞)(15)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_,列坐其次。(王羲之兰亭集序)(16) 是日也,天朗气清,_。(王羲之兰亭集序)(17) _,齐彭殇为妄作。(王羲之兰亭集序)(18) 凡在故老,_,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19) 但以刘日薄西山,_,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李密陈情表)(20) 母孙二人,更相

15、为命,_。(李密陈情表)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共1题;共20分)5. (20分) (2016高一上扬州月考)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文后各题。异禀汪曾祺王二是这条街的人看着他发达起来的。他家在后街濒河的高坡上,四面不挨人家。房子很旧了,碎砖墙,草顶泥地,倒是不仄逼,也很干净,夏天很凉快。这家总是那么安静,从外面听不出什么声音。后街的人家总是吵吵闹闹的。他们家起得很早。天不亮王二就起来备料,然后就烧煮。他媳妇梳好头就推磨磨豆腐。后来王二喂了一头小毛驴,她就不用围着磨盘转了。省出时间,好做针线。每天下午,在人家淘晚饭米的时候,王二就在保全堂药店廊檐下,摆他的熏烧摊子。“熏烧”就是卤味,除回卤豆腐干之外,主要是牛肉、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