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快乐教学.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50781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导快乐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倡导快乐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倡导快乐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倡导快乐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快乐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快乐教学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中华民族博大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教学逐步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教学结构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以及时代对未来成员素质的要求,发展兴趣爱好已开始贯穿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探讨“快乐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操作方式已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开篇引趣,诱发好学之乐。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推动学生主动去探求知识并带有情绪体验色彩的意向,激发学生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导入新课,如果开头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教学的开篇引趣有以下几种: ()审

2、题入手,开门见山。这是一种直接导趣,诱发学生好学的方法。教师直奔主题,能引起学生极大的求知乐趣。 ()描摹开始,创设情境。情感只能产生于一定的情境。因此,新课开始时教师要千方百计去创设情境,酝酿气氛,让学生触景生情,诱发出某种情感。 ()巧言悬念,引起注意。好奇之心人皆有之,教师 巧立悬念,可以激起学生探究底细的兴趣。 ()介绍背景,作好铺垫。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人、事描写迄今已久,且带着浓厚的时代特点。这类文章,教师应先介绍当时当地的情况,这样既为学生学习下文做铺垫,又引起学生对内容的兴趣,乐意学。 二、描绘形象,品尝真情之乐。 形象性是美育的主要特征。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

3、具有鲜明、生动的形象,加之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要认知语言文字还必须借助语言文字形成的生动的表象,并在形象的感染中受到教育。如学习有关描写民族英雄、仁人志士、科技精英以及同龄伙伴的课文,只有当学生一旦感受到这些人物栩栩如生的形象特征以后,才能从中受到应有的教育。否则,把握不住形象,所感知的仅是一串苍白无力的文字,就没有什么兴趣可言。可见,形象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客体,没有鲜明、具体的形象,学生心中就不会有发自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教学也就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三、习题训练,享受创造之乐。 当学生通过感受、欣赏美,并进一步对客观事物作出审美判断的时候,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表现美、创

4、造美的愿望。因此,加强习题训练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保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习题训练,可以使学生获得应用的好处,从而懂得创造之乐而积极创造。 俗话说得好:“知之愈深,受之愈切”。平时我们发现学生成绩呈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就是这个道理。应创设一定的条件,使学生在参加实践活动中面临某种任务,在完成过程中不断培养其求知欲。小学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形象思维强,逻辑抽象思维差,模仿能力强,独立创造能力较差。适度的模仿,学习别人的经验不仅应该而且必要。可让学生设置优美词句摘录簿,摘录平时课内外读书时遇到的好词好句,也使他们从中获得拥有知识之乐。开展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既可让学生得到充分发挥知识的妙处,又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知识的不足,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小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