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4507278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盐城市獐沟中学2023学年化学九上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22019年环运日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

2、动者。下列行为与主题相符合的是A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B提倡植树造林C随意丢弃电池D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B硅C铝D铁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B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C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5最新公布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 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D相对原子质量为291g6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固体碘I2和碘蒸气I2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B石油

3、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C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D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7实验室取用药品的操作正确的是A添加液体B倾倒液体C装入粉末状固体D装入块状固体8 “关爱生命,注意安全,拥抱健康”是永恒的主题,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钠离子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B医疗上的生理盐水是用氯化钠配制的,100mL的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C健康人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胃液的pH为0.9-1.5D有些蚊虫叮咬人后感到痛痒,可以在皮肤处涂抹食盐水9中国科学家屠嗷嗷因发现青蒿素(C

4、15H22O5)荣获了诺贝尔奖。下列有关青蒿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A青蒿素由15个碳元素、22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组成B青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2gC青蒿素中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D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110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电灯发光C人的呼吸D轮胎爆炸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空气中含有多种成分,如图是空气成分示意图(按体积计算)。(1)a的化学性质_,因此常用做保护气。(2)下列选项属于氧气的用途的是_(填字母序号)。A霓虹灯 B医疗急救 C炼钢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5、。(1)实验I中为铁丝燃烧实验,文字表达式:_现象_。(2)实验为电解水制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气体a在电源的_(填“正”或“负”)极端产生。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通常加_。(3)实验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冷却到室温 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下图是实验室制备和收集氧气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选装置_,指出装置的错误之处_。此实验操作步骤有:停止加热;固定试管;将导管从水

6、槽中取出;装药品;加热;收集氧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请写出正确的操作顺序_。(2)若使用乙装置制氧气,a仪器名称为_,锥形瓶内固体的化学式为_,请在下图画出反应过程中,此固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_。(3)甲装置和乙装置都可以制氧气,两者相比计较,你认为装置_操作更简便,请再写出所选装置的一处优点:_。(4)小冰同学用装置乙和装置丙收集了一瓶O2,装置连接正确乙中导管与_相连(填“a”或“b”)用装置丙收集氢气,气流由_进入(填“a”或“b)。装置丙充满水也可收集氧气,气流由_进入(填“a”或“b)。14有一瓶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同学们想用10%的稀盐酸来测定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以下是两组同

7、学的设想及做法:甲组同学的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烧杯中加入5g氢氧化钠溶液,滴入2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为止。请回答:酚酞溶液的作用是_边滴加稀盐酸,边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当溶液颜色恰好变为无色时,共用去了稀盐酸14.6g,则甲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乙组同学的设想是: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0%的稀盐酸,并不断搅拌,通过用pH试纸多次测定溶液pH的办法,达到实验目的。下列使用pH试纸的方法正确的是_(填字母)。A将pH试纸剪成几段节约使用B将pH试纸直接插入

8、待测液中C将pH试纸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D将pH试纸润湿后放在干净的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在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溶液中有少量气泡产生。他们通过进一步实验证明:该组用的这瓶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你根据他们的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现象:实验步骤现 象结 论取少量NaOH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先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然后再滴加酚酞试液。_NaOH溶液部分变质若要除去溶液中变质生成的杂质,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John B Goodenough教授、纽

9、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M.stanley Whittlingham教授和日本化学家Akira Yoshino,以表彰其在锂离子电池的发展方面作出的贡献。大型电动车使用的磷酸亚铁锂(LiFePO4)电池,该电池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充电快、输出功率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回答问题:(1)磷酸亚铁锂中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_。(2)磷酸亚铁锂中锂、磷元素的质量比为_。(3)磷酸亚铁锂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精确到0.1%,列式计算)16在公共场所有如图广告,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氢铵中氢和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2)纯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结果精确到0.1%),这比化肥广告中标注

10、的含氮量_(填“高”或“低”)。(3)经测定某块农田缺氮元素170克,则需施用该化肥_克。(4)根据保存方法推测,碳酸氢铵在受潮或_时容易分解放出氨气而失去肥分。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析】A、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而阻塞,使气体畅通导出,故A正确;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B正确;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C错误;D、为防止冷水倒吸到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D正确。故选C。2、B【

11、解析】A. 及时处理农作物秸秆时,如就地焚烧,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选项错误;B. 提倡植树造林,有利于提高空气的净化能力,保护环境,选项正确;C. 随意丢弃电池,会导致土壤或水被污染,选项错误;D. 提倡使用一次性木筷,可加剧树木砍伐,不利于保护环境,选项错误。故选B。3、C【解析】试题分析:地壳中元素含量排在前四位的是:O、Si、Al、Fe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故选C。考点:元素的含量4、C【解析】试题分析: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故选C.考点:化学常识5、B【解析】A、由图可知元素符号为UUO,第1个字母大写,第2个字母小写 ,故错误;B、由图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2、118,故正确;C、原子的质子数=原子序数,故该元素的质子数是118,故错误;D、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能带g ,故错误。故选B。6、D【解析】A. 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说明同种分子性质相同,解释正确;B. 石油气加压后可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增大压强使石油气分子之间有间隙减小,可贮存在钢瓶中,解释正确;C. 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更快,解释正确;D. 水沸腾时可掀起壶盖,说明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解释错误。故选:D。7、C【解析】试题分析:A、滴管要在试管上方悬空垂直,错误;B、从试剂瓶中倾倒液体时,瓶塞倒

13、放,标签朝向手心,错误;C、向试管中装入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尽量深地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把试管缓缓地竖立起来,正确;D、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试管横放,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然后把试管缓缓地竖立起来,使药品缓缓地滑到试管的底部,错误。故选C考点:基本实验操作8、D【解析】A、Na+对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进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故说法正确;B、医疗上使用的0.9%的生理盐水是指100mL生理盐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故说法正确;C、人体的体液必须维持在一定的酸碱度范围内,如血液的pH在7.357.45之间,胃液的pH在0.91.5之间,故说法正确;D、氯化钠溶液呈中性

14、,不可以和蚁酸反应,不能够中和蚁酸,故说法错误。故选D。9、D【解析】A、元素组成物质时,只讲种类,不计个数,故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为“1”不是“g”,故B错误;C、 青蒿素是由分子构成,1个青蒿素分子含中有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5个氧原子,故C错误;D、根据青蒿素化学式可知,青蒿素分子中碳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15:5=31,故D正确。故选D。10、C【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详解】A、汽油挥发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电灯发光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人的呼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此选项符合题意;D、轮胎爆炸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此依据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稳定(或不活泼) BC 【解析】(1)a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人事档案/员工关系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