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4500249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质灾害安全鉴定.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鉴定的目的、任务及依据1、目的及任务2007年1月,思南县金辉叠翠园商住楼建设工程开挖的基坑周边建筑出现裂缝,严重影响了附近居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为了明确责任,避免由此引发更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及生活安全灾害,规范建设单位的基坑开挖行为,科学合理的进行建设,2007年1月26日,思南县国土资源局及思南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特委托具有地质灾害勘查、地质灾害评估资质的贵州省地矿局一0三地质大队在现场勘查的基础上,完成下列几项做任务:(1)基坑周边建筑裂缝的成因调查;(2)出现裂缝对基坑及周边建筑造成的环境影响评价;(3)针对建筑裂缝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防治建议。2、鉴定的依据(1)思南县国土资源局下达

2、的委托书(2)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469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4)思南金辉叠翠园商住楼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5) 危险房屋鉴定标准JGJ125-99二、 本次工作概况贵州省地矿局一三地质大队在接到委托书后,严格按照委托书的要求,迅速组织地质、测量、地质灾害评估等技术人员于2007年1月27日至28日进行了为期2天的野外勘测、调查,在以往区域地质灾害详查、地质灾害评估基础上进行了环境地质调查、局部地质灾害详查工作。 鉴定工作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表工 作 内 容单 位

3、工 作 量备注1:500地形图测量Km221:10000环境地质调查Km22建筑周边裂缝调查Km21.5鉴定评估图件份2三、 建设区地质特征简介1、气象水文建设区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据思南县气象站资料,全年平均气温17.3,极端最低气温5.5,极端最高气温40.7。多年平均降雨量1155.2mm。降水多集中在每年的5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年际和年内降水量变化大。历年最大降水量1765.5mm(1954年);历年日最大降雨量为204mm(1969年6月23日),历年一小时最大降雨量87.1mm(1969年6月23日)。建设区属于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建设区内,地表无山溪流水,区内地下水

4、和地表水均向东排泄注入乌江。2、地形地貌建设区属构造侵蚀低山河谷斜坡地貌,山脉走向近南北向,北北向五老峰山脉东侧,地势西高东低。建设用地处于乌江西岸,陡崖脚下向东倾斜的斜坡地带,其斜坡脚为乌江河床。西部五老峰最高837.23m,东部最低高350m。拟建区域内西侧高474.80m,东侧高422.20m,相对高差52.6m,坡度角在40左右,为一缓冲斜坡地形,总体地形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地貌环境较复杂(详见附地形图)。3、 地层岩性建设区区域地层缺失上志留系(S3)、泥盆系(D)、石炭系(C)地层沉积。该区内及其用地区出露分布的地层有中志留统、下二叠统及第四系地层,下二叠统直接浮盖在中志留统地层之上

5、,它们各自的岩性特征为:第四系(Q4)主要为滑坡崩积物,斜坡上广布残坡积粉质粘土,含泥岩碎块及灰岩碎屑。厚18m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P1q+m)深灰色、浅灰色中厚层至块状灰岩、含燧石团块或条带。分布于斜坡顶部。厚100400m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S2x) 广泛分布于斜坡中下部,为灰绿、黄绿色泥岩、页岩、粉砂质泥岩。厚50300m4、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建设区地质构造位置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凤岗北东向构造变形区中沿河思南北北东向背斜南段西翼,评估区内未发现断层构造和突变的褶皱构造,二叠系下统(P1)地层超覆于志留系中统(S2)之上,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层序正常,建设区主要为中志留统(S2)的泥

6、岩、砂岩及页岩,节理不发育,西侧陡崖上的石灰岩岩层中,发育有多条裂隙构成陡崖峭壁上的危岩,从而破坏了岩体的稳定性。但在建设用地内出露的是泥质岩,属软弱岩地层,表面覆盖滑塌崩积物,建设区内北西部存在一古滑坡体,由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可知建设边坡开挖引发古滑坡复活的可能性大。 据史料记载,评估区属微震多发区历史上记载最大震级为5级,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183062001),评估区地震烈度为度。评估区靠近塘头活动断层带,塘头在历史上有发生3、4级地震的现象。5、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运移特征,评估区可划分出三种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松散岩类的孔隙中,多沿孔隙垂直

7、下渗后汇集于岩土界面,然后向地势低处运移。区内未见地下水露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碎屑岩类地层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节理裂隙中为评估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类型。区内常见地下水露头,流量在0.020.6 l/s。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赋存于可溶性碳酸盐岩的溶蚀裂隙、溶洞和地下岩溶管道中。该类型地下水分布于斜坡上部、顶部,远离拟建工程场地,对场地不发生直接影响。(2)含水岩组及富水性第四系松散层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岩组。区内该岩组含水贫乏。志留系中下统秀山组为基岩裂隙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广布于斜坡上,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好,含水性中等,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13 l/s.km2。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

8、为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含水岩组。该岩组岩溶发育,地下水赋存条件好,含水丰富,枯季地下水迳流模数大于6 l/s.km2。(3)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区内地下水以接受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各类型地下水沿各自的赋存空间自高处向低处运移。受评估区河谷斜坡地形影响,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后,迅速向斜坡下部运移。基岩裂隙水多以分散形成汇于冲沟底,排向乌江。松散层孔隙水多以沿岩土界面运移,一部分进入风化裂隙补给基岩裂隙水。裂隙溶洞水则沿溶隙、溶洞运移,以岩溶大泉形式在乌江岸边出露,注入乌江,评估区内无该类型地下水排泄点。6、岩土工程地质特征根据岩土体物理力学强度及工程地质特征,可将评估区岩土体划为下列工程地

9、质岩组,其特征分述如下:松散岩类岩组:由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组成,结构松散,孔隙度高,力学强度低。天然状态下多呈可塑至硬塑状,在斜坡上稳定状态较好;遇水后多呈软塑状,在斜坡上稳定性差,易产生滑坡、滑塌。软质岩类岩组:由秀山组泥砂岩、页岩构成。岩体力学强度较低,遇水易软化。受风化裂隙、构造节理裂隙的影响,强风化层厚度大,浅表部岩体破碎,易沿软弱结构面破裂滑移、形成基岩滑坡。硬质岩类岩组:由二叠系下统栖霞茅口组灰岩构成。岩体坚硬、完整性好,力学强度高,但岩溶发育,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据此岩体完整性遭受破坏。该岩组分布于评估区西部坡顶一带。四、建设区现状及裂缝发育情况1、建筑区交通概况与征地范围思南金

10、辉叠翠园商住楼建设工程位于司南县人民政府西面府后街关井片区,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该建设工程为牡丹江星元房产有限公司司南分公司拟建项目,工程包括商住楼33栋(详见金辉叠翠园平面图),建设用地面积15728.28m2,总建筑面积60902.64 m2,总投资概算4000万。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5131081520,北纬275629275635。2、建筑区工程现状 建设用地为向东倾斜的开阔阶梯状斜坡、大部分地段覆盖着第四系土层。其南北两侧均为民房建筑群,东西两侧临近公路。经现场调查知:拟建场区内北西向为一古滑坡,建筑场区内地表土层主要为滑崩堆积土,局部可见泥砂岩巨块(初

11、步判断为古滑坡滑塌石块)。建筑场区西侧出露岩层产状为19511o,为顺向坡。建设区在调查期间正在进行基坑施工,在东侧桩体主要采用人工挖孔桩,拟建A-1区坑侧主要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支护,侧壁外加混凝土砌体挡土支护作施工墙体,在调查期间现基坑开挖深度有3.6m,墙后填土厚1.7m,基坑距离北东向3层房屋建筑3.9m,距离北西向7层房屋建筑3.66m。该区房屋建筑出现多条裂缝。其中3层房屋建筑墙处裂缝长2.1cm。在A-9、A-10房屋拟建区南侧围墙出可见一条8.5m长裂缝,该处开挖基坑距墙体0.3m,距南侧4层楼房1.5m。在古滑坡体上可见多条裂缝,测得建设场区西侧公路上一裂缝宽4.5cm,沉降5

12、cm(详见平面图)。五、建筑场区及周边裂缝形成原因及趋势预测在建设场地北西侧可见多条裂缝,经实地调查发现该斜坡上的裂缝主要沿北北西向发育,该处裂缝为老裂缝,裂缝内局部可见蜘蛛网。该斜坡为一古滑坡,在调查期间未见其有滑移迹象。可知该古滑坡暂时处于稳定状态,滑坡体上裂缝主要为以前产生的古滑坡拉张裂缝。由建筑规划图上可知,该古滑坡所在区域为建设规划用地,在建设期间由于工程切坡及填方,古滑坡复活的可能性大。在建设场地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应对斜坡的变形裂缝进行监测,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根据系统平衡性理论,在该建设场地进行基坑开挖及其他建设活动前该区域在系统上处于稳定状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

13、房屋拆迁引起地基土回弹;基坑开挖引起基坑边坡应力重分布,局部地段应力集中;孔桩灌浆使桩周岩土体受挤压变形,孔隙度减小,岩土体强度参数增大,变形参数减小。系统内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应力重新分布,由于应力分布的不均匀性,局部应变也显示不均匀性,由于变形的不协调性,局部地段应力达到建筑材料的极限应力而产生变形破坏导致产生裂缝,由于裂缝产生及应力分布不均,将会继续调整直到系统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系统应力在调整重新分布过程中,局部将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局部变形将可能超过材料的变形极限,产生裂缝,当裂缝的连续贯通,局部剪切变形面连贯产生整体效应,将会使建筑达到整体强度破坏或失去整体稳定性。 在孔桩护壁基坑开挖过程

14、中,应先进行护壁孔桩施工,成桩后再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应对基坑应采取及时有效的护壁防护措施,并在周边应进行位移观测。在A-1建筑区域,由于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采取先开挖再支护的方案,未进行及时支护。在施工过程中基坑混凝土砌体壁未嵌入岩土体,对控制开挖边坡的水平位移作用较小,对水平位移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是护壁的人工挖孔灌注桩,在调查期间人工挖孔灌注桩未施工完,并且未进行灌浆处理,在施工过程中造成了基坑周围建筑房屋及场地的裂缝产生。在A-9、A-10建筑场区采用的是钻孔灌注桩,在表面切坡填方过程中,形成了1.5m的切方土坡,由于土坡西侧土体应力重分布,造成了地面裂缝的产生。基坑开挖引起的

15、地表移动和变形,对坐落在影响范围内的建(构)筑物将产生影响,这种影响一般是由地表通过建(构)筑物的基础传到建(构)筑物上部结构的。在不同的地表变形及大小作用下,对建(构)筑物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基坑开挖的一般影响是23倍基坑深度。基坑开挖沉降影响区内墙体分析:基坑开挖是一个动态过程,开挖引起的土体位移通常以波的形式逐渐向外扩展并施加于建筑物。因此建筑物受地表位移场影响的长度与建筑物高度之比开始时将很小,并随着地层移动扩展而增大。由于地表不均匀沉降模式与梁的变形模式相似,因此分析时可将墙体简化为梁模型,但由于墙体中剪力对变形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变形分析中应考虑剪切的影响。由于各建筑物墙体长度不一,可根据其长度与沉降影响区的大小及位置关系(见图1和图2),将墙体受力模式分为两类:图1 悬臂模式图2 简支模式(1)悬臂模式 开挖初期,由于沉降影响区范围很小,建筑物墙体局部承受不均匀沉降作用;或者墙体长度很大时,位于不均匀沉降区以外的部分较长。以上两种情况房屋一般位于沉降曲线的凸部,可将未沉降部分作为产生沉降部分的固端支承,从而将墙体近似简化为悬臂模式。 (2)简支模式 当沉降影响区范围较大,建筑物墙体整体位于不均匀沉降区凹部时,可将墙体近似简化为简支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