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4496289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汇报课教案基本RS触发器教师:单位:班级:时间: 课题名称基本RS触发器 授课班级12电子电工班 授课时间 课时数1 授课教师 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张龙兴老师主编的第十二章的内容。它主要是介绍基于基本数字门电路的集成触发器。与课本前面几章介绍的门电路及其组合逻辑电路的内容是有很大关联但却又更深入一层的知识,本节课学习的基本RS触发器是本章集成触发器电路分析的核心内容。它与组合逻辑电路最大的区别就是任一时刻电路的输出只取决于当时的输入状态,与原来的状态是没有关系的。因此,这种电路是有记忆功能的电路,我们也叫它时序逻辑电路。本节课的

2、内容既是可以很好的巩固之前所学内容,又是可以提高学生自己分析电路、推理总结电路基本逻辑功能的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1)掌握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结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和工作原理;(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教学要求:(1)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电路组成。(2)掌握基本RS触发器符号、含义及真值表。(3)理解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提问与学生讨论为辅 教学重点(1)基本RS触发器符号、含义。(2)基本RS触发器的真值表。(3)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难点 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教学资源 教案、课件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教学

3、过程:、组织教学 检查到勤,整顿纪律、复习回顾让学生结合以下三个问题回顾一下之前这门课所学的内容,并找同学回答问题。问题1:之前所学的基本逻辑门电路有哪些?问题2:由基本门电路组成的电路有哪些?问题3: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是什么?学生活动:回顾课本之前所学内容,并对以上提问作出积极回答。小结:前面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做了简单的介绍,我们已经知道基本的门电路是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最基本的单元电路。这种电路的特点是任一时刻的输出只取决于当时的输入状态,与原来的状态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组合逻辑电路它是没有记忆功能的。、引入新课1. 由计算机内部某些部件的功能要求引入新课计算机能够保存代码和信息,这样计算

4、机内部就需要具有记忆功能的部件(电路)。与组合逻辑电路相比较,这种电路的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状态,而且还与信号作用之前的电路所处的状态有关。这些具有记忆功能的电路称为时序逻辑电路。触发器就是组成这类逻辑部件的基本单元。 2. 引导学生总结出时序逻辑电路(或触发器)的特点是:具有记忆功能,输出不仅取决于当时的输入信号状态,而且还与信号作用之前的电路所处的状态有关。、讲授新课第十二章第一节的内容RS触发器一、相关概念:1、触发器能够存储一位二进制数字信号的电路,也是由各种逻辑门电路组成的,具有记忆功能,有两个稳定状态(“1”态和“0”态)。在没有外来信号作用时,触发器一直处于某一种稳定状态

5、;只有在一定的输入信号控制下,才有可能从一种稳定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稳定状态,并保持这一状态不变,只到下一个输入信号使它翻转为止。2、RS触发器RS触发器是触发器中最基本的组成环节。由英文的术语“Reset Set Trigger/Flip-Flop”而来:“Reset”是“复位”之意,“Set”是“置位”之意,“Trigger”或“Flip-Flop”是“触发器”之意。二、RS触发器相关内容1、电路结构(1)逻辑电路问题1: 与非门的逻辑功能是什么?(2)电路组成两个与非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相互交叉连接组成一个基本RS触发器。问题2:、的“”号表示什么作用?、是它的两个输入端,“”表示“低电平有效

6、”,和是它的两个输出端。一般规定,当,时称触发器处于“1”态;当,时称触发器为“0”态。把触发信号输入前,触发器所处的稳定状态叫做“现态”,用表示;触发信号输入后触发器所处的稳定状态叫“次态”,用表示。(3)逻辑符号叫置“1”端,叫置“0”端。提醒学生:注意画逻辑符号时不可忘了、以及三个量要画小圆圈,表示低电平有效。2、逻辑功能根据电路结构(逻辑图),通过分析、建立输入与输出之间的逻辑关系,总结出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出其逻辑功能,并列出真值表。(1)真值表基本RS触发器真值表输入信号输出状态功能说明0110101010不定置1置0保持禁止学生互动: 当分析完,时触发器的逻辑功

7、能为1态后,接下来的三种状态分析让学生自己来分析并总结出触发器的功能。最后完善整个真值表。(2)总结 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为:a. ,触发器被置为1态;b. ,触发器被置为0态;c. ,触发器保持原状态不变;d. ,触发器状态不确定。并总结出在数字电路中凡是具有保持、置1和置0功能的电路叫做RS触发器。3、课堂练习(与学生互动)对于RS触发器,若、的输入电压如图所示,且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0,试画出的电压波形。练习1:Q练习2:Q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画完,并作出点评。也可引申画出的波形图,进一步说明和两个状态的互补关系。、总结1、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2、基本RS触发

8、器的逻辑功能、布置作业1、本章课后习题1、2两题。2、探究:能否用或非门组成基本RS触发器?试一试。3、预习同步RS触发器的有关知识。、教学反思:通过这一次的教学,我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和效果进行了认真的审视和分析: 首先,我从课堂教学结构来说一下,虽然自己在这堂汇报课之前教学次数很少,也很少上过讲台,可以说几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我仍然努力的备课,搜集资料,力求自己能尽最大的能力讲授完本节课该讲的内容。课堂教学安排上,首先点名,并整顿学生纪律。接下来是开始正式的讲课。让学生复习回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前面几章所学内容,并回答几个问题以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然后利用前面所学的组合逻辑电路无记忆功

9、能的特点引出有记忆功能的时序逻辑电路的讲解。并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计算机举例说明它能够存储一定的信息与代码就是因为其内部具有一定的有记忆功能的部件,从而说明这种有记忆功能的电路就叫时序逻辑电路。而本节课所讲内容触发器就是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组成单元。给学生引入了新课内容触发器的概念后先给他们介绍本节课的学习要点。然后开始讲解RS触发器的基本概念、电路组成、逻辑符号、以及它的逻辑功能。首先让学生仔细观察RS触发器它的组成结构。紧接着给学生讲到将两个与非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用两根线交叉连接即组成一个基本的RS触发器电路。它有两个输入端,分别是和。有两个输出端,分别是和,它们的“”号表示“低电平有效”。然

10、后顺势介绍RS触发器它的逻辑符号的画法。进一步说明以后的应用中这种简易画法是经常运用的。并提醒学生注意画逻辑符号时不可忘了、以及三个量要画小圆圈,表示低电平有效。然后为了进一步掌握触发器,开始介绍RS触发器它是怎样工作的,有着怎样的逻辑功能。分析逻辑功能时首先我给学生分析因为有两个输入逻辑量,所以分析时会有四种情况。当,时,通过借助与非门的逻辑功能分析出最后的输出端=0,=1,也就是说触发器被置为0态。所以我们把端叫做“置0端”,也叫做“复位端”。还有要学生特别注意的是我们在触发器中通常规定端输出的状态为触发器的状态。接下来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分别分析当,、当,以及,三种情

11、况下RS触发器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最后触发器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最后总结出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并根据分析的逻辑功能列出其真值表。在学生注意力集中在这些逻辑功能上的时候再通过两个课堂练习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而总结出凡根据输入信号R、S情况的不同,具有置0、置1和保持功能的电路,都称为RS触发器。最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结束本堂课的教学内容。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上看我认为本课程结构设计是合理的,教学层次清楚,条理也很分明。按我的预计我觉得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会对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分析很感兴趣、积极性很高。但,我只猜中了前半部分却没有猜中后半部分。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发现学生的总体反应都不是很好。他

12、们有部分人对上课所讲的内容掌握的不是很透彻,上课练习题做的不是很熟练,准确率也不太高。我想原因有三个,一个原因是我上课语速有点快,声音也太轻,导致学生不能很快的接受新知识,跟不上上课节奏而导致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这也是课后有老师给我提建议我自己才意识到的。二,是因为学生本来就有一定的惰性,尤其是对自己动脑分析逻辑推理的题不太感兴趣,觉得枯燥乏味,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三,可能是因为我教学经验欠缺,对于上课与学生互动做的不是很到位,从而导致提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对上课的兴趣,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我觉得这次汇报课上的不是很理想,也从中看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与不足。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必须多加改进,争取在以后的课堂上能够做到讲话声音洪亮、与学生积极互动、将专业知识尽可能用最有趣、最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出来,以达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精品文档】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