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4495439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山不老》的教学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学科: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十六篇课文【教材简析】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内容清晰,语言简练、生动,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素养,同时也渗透环保教育。【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以及综合阅读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

2、孩子们都是南方人,对晋西北恶劣的环境无法想象与体会。因此,课前要安排学生认真收集资料,了解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及植树造林的好处。课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料做适当补充,使教学达到实效。【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将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写练这三项教学策略结合起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以读促情,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就能有效的突破重难点,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学习。具体整合思路如下:在导入新课时,开课时,让深情优美的旋律拨动学生的心弦,同时以简介植树英雄马永顺来引入新课,并为课堂作了情感铺垫。在感悟理解环节,教师依学生的汇报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

3、生品读深思,以读促情,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加强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学生在自主品味文字、汇报交流学习体会后,又在曲子的渲染下,进行课堂写话,让真情在凝注笔端;最后,配乐出示“呵护地球”图,教师布置一道作业,要求学生以“植树造林、保护地球”为己任,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3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对关键词句的综合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品读悟情,交流探讨,合作学习,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

4、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老创造的奇迹,体会老人对土地和家园的热爱,及坚持不懈的毅力。2强化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教学难点: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2培养学生的理解、表达、朗读能力和对关键词句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自主品悟、以读促悟法。【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为大家请来了一位神秘嘉宾,想认识他吗?好,掌声有请这位“感动中国的道德榜样人物”植树英雄马永顺。(课件)看,这位身材魁梧,脸膛紫红色,扛着锄头,远眺青山的老汉。马永顺是位老党员、是全国劳动模范

5、。他投身于绿化事业,就在他78岁高龄时,还带领一家三代15口人,到荒山坡上植树造林,到1997年,他已坚持整整15年。1998年,他因此荣获了联合国环保奖,光荣地参加了联合国在莫斯科举行的全球500佳环保奖颁奖大会。马永顺的事迹感动了整个时代,作家梁衡根据马永顺的真实事迹写下了青山不老这篇文章。今天,我们要走进课文,走进晋西北,走近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老人。(课件课题)请读题,板书:青山不老,【设计意图:教师以劳马永顺的真实事迹感染学生,用充满深情的话语,激起了学生了解人物的学习欲望。这样以情导生,把学文与育人有机地结合起来。】二、初读课文,感知奇迹(一)自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教师

6、评价学生所说。(二)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感受由荒山变绿洲这种变化带给人们的震撼吧!1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件出示自学要求:(1)晋西北的自然环境怎么样?(2)想一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请大家拿起笔,边阅读边画重点句。学生自学,标出重点句段。2交流:你从文中的哪里感受晋西北恶劣的环境?学生紧扣关键词句汇报、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的体会。3出示晋西北恶劣环境的音频图片,问:你看到了什么?这样的环境让你有怎样的感受?相机评价,最后教师小结:是啊,这就是我国的晋西北,它被称作穷山恶水、荒无人烟之地,甚至被称作死亡之地。恶劣的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许多的村

7、庄被迫搬迁,很多人忍受不住,含泪,背景离乡,那金黄的沙土成了此地人们心中隐隐的痛。4虽然环境是恶劣的,条件是艰苦的,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站了出来,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对绿意无限眷恋,他们决心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环境,创造奇迹。(板书:改造环境,创造奇迹)文中的老人就是其中之一。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见证奇迹。让我们来交流交流,你看到的奇迹是什么?汇报句子1、2、3【设计意图:课件的使用,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住文章重点。视频资料的补充,填补了文本的空白,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晋西北环境的恶劣,感受到植树造林的重要性,感受到种棵树有多难,进而初步感受到老人绿化家园、保

8、护环境精神的可贵。】三、品析重点词句,解读奇迹。同学们,请把这些句子先自由地大声读读,然后静下心来品一品,最后说说你的感受,谈谈你的看法。(依生所汇报的,出示相关课件,引导学习。)1交流理解句1:(课件展示图文)我们盘腿坐在土坑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读着这段文字,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来?生:绿意盎然、翠色欲流读着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相机评价,并小结:是啊!这是片充满生机的树林,这是老人用粗糙的双手,手了整整十五年创造的一个属于大家的奇迹。2交流理解句2:(出示课件图文)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

9、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师: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生:很漫长。师:漫长的岁月,这需要有多大的毅力啊!在这15年里,老人干了多少事啊!生:(齐读)绿化了8条沟、7条防护林带、3700亩林网师:我想问问大家,一亩是多少平方米?师:同学们,一亩约667平方米,我们的教室不过个股五六十平方米,你能想象一下老人造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你知道这片绿洲到底有多大吗?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课件出示数据)3700亩大致相当于5万个教室3700亩大致相当于500个操场3700亩大致相当于2.5万户人家3700亩大致可以种植30万棵绿树小结: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艰辛付出;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

10、是满山遍野的绿。通过这一连串的数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老人什么样的形象呢?(3交流理解句三:课件出示图文)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信了它的凶猛。指名朗读,谈体会到什么?师:树的勇敢扼制了山洪的凶猛,庞大的根系牢牢扼住了稀疏的黄土,那树与土之间是怎样的的关系呢?学生回答。4老人15年一日不停地种树,那他是如何度过15年的?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老人一天生活的情况的句子。课件出示相关图文:老人白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带粮找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你觉得这种生活怎么样?你有什么感想?5让我们来想象一下:在晋西北不

11、同的天气中,瘦小的老人是怎样劳动的:师:在烈日当空时,在大雪纷飞时,突然刮起沙尘暴时,老人评价小结:同学们的发言再现了老人十五年如一日的劳动情景。记得有个名人说过: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并把事做好,他就一定能成功。老人就是这样耐住生活的寂寞、单调,只为心中一个坚定的信念,于是他创适了一个绿色的奇迹。6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的老伴也过世了,他继续种树,当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要接他去城里想清福时,他仍然选择继续种树,同学们,他不走,是因为什么呢?课件出示句子:“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他不走,因为他觉得屋后的

12、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生)这就是老人内心最坚定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读。6看眼前翠绿的青山,听耳边朴实的话语,我被老人的行为所感动,在我眼前,老人的形象愈发高大起来,我们感觉到: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引导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7老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植树造林这平凡而又伟大的举动体现了他无限的生命价值,让我们满怀敬佩、崇拜、感激之情朗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引导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含义。【设计意图:关于这片林网的图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青山的美,看到漫

13、山遍野,绿意盎然,听到松涛阵阵,想到老人真了不起,他为改造山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样适时补充资料,能化抽象为具体形象,再通过读使不生深刻地感悟老人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同学们,这位老人年如一日地植树造林,造福后代,他的精神永垂不朽,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又很多的话想对这位老爷爷说吧,赶快拿起笔写写吧!我想轻轻地对这位爷爷说:。看着这片树林,我想大声地告诉世界:。【设计意图:“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这个教学环节,洞开了学生的心扉,使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建立个人化的精神联系,让学生真情流露,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五、总结及作业设计: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今天,老师要给大家布置一道作业,你一定要用一辈子去做好它,那就是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课外拓展:1课外阅读环保故事,如敬畏自然沙漠中的绿洲等。2写青山不老读后感。板书设计:16*青山不老保改造环境创造奇迹无私奉献的精神绿化家园、护环境、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