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4492744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学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学案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素养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交友资料,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建立正确的交友观,学习交友之道。 2.正确认识自我,展现自我风采,发言时态度大方,树立信心,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 重点:正确认识自我,了解同学,学习交友之道。 知识链接 维护友情的十种方法 一者“远别不忘。 二者“相见欢喜”。 三者“美味相呼。 四者“过言忍之”。当朋友心情不好,说出语气较重的话时,我们应尽量容忍,切不可回以恶言,在忍让之余,更应良言相劝,释其心结。 五者“闻善加欢。听到或看到他人行善,我们应欢喜赞叹,随喜功德,如此成就他人善心,也是在成

2、就自身。 六者“见恶忠谏”。当朋友造作恶行,应直言相谏,劝其回头,切不可置若罔闻,任其沉沦。忠言逆耳,一时或有误解,但真正的朋友终会彼此心意通达、冰释前嫌、心存感激。 七者“难为能为。只要于朋友真正有益,即使事情艰难,也要尽力为之。 八者“不相传私”。朋友相处,应相互影响以正知正见,口中所言皆为善语,切不可口吐绮语。 九者“急事为解。患难之中最见真情,当朋友遭逢危难,我们应该挺身而出,鼎力相助,为其分忧,化解困难,相助其于危难之中。 十者“贫贱不弃”。朋友相交是缘,友谊发乎于心,岂能以贫富贵贱论之! 情境预设 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有一帮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朋友。朋友可以让自己忘记忧愁,朋友

3、可以让自己感到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交朋友呢 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一起学习交友之道吧! 【预习导学】 1.温故知新:联系本单元课文,说说你从中获得的与人交往方面的启示。 2.诗中友谊:为下列叙写友情的诗补写上句或下句。(填序号) 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无故人唯见长江天际流不及汪伦送我情 (1)孤帆远影碧空尽, 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桃花潭水深千尺, _。(李白赠汪伦) (3) _,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其一) (4)劝君更尽一杯酒, 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学习小助手 为检验自己的预习情况,第2题可采用小组内抢答的形式进行。 【答案】 1.示例:从陈太

4、丘与友期行中获得的启示:要讲诚信;要以礼待人;要知错就改。 2.(1) (2) (3) (4)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交流展示。 请把你搜集到的有关友谊的名言或故事展示出来,并谈谈感受。 任务驱动二辩论。 现在网络运用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人喜欢在网上交友,也有人不赞成在网上交友,到底谁是谁非 请走进“网上交友利弊谈辩论赛。请针对正方辩友的辩词,围绕己方观点进行反驳。 正方观点:网上交友利大于弊。 辩友一:网上交友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突破尊卑、疏密关系的界限,在现实中不敢说的话,不好意思说的话,在网上可以畅所欲言,很好地减轻了自身的压力。 辩友二:网上交友避免了现实中的繁文缛节,使交友更加

5、方便、快捷。 辩友三:网上交友可以冲破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位、不同国籍的重重阻隔,交到各种各样的朋友,建立起新型的朋友关系,真正实现了“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些都是传统交友方式所不能比拟的,因此说“网上交友利大于弊。 反方观点:网上交友弊大于利。 任务驱动三展示自我。 想结交更多朋友,首先得让别人认识你,下面让我们走进“展示自我”活动。请你就姓名、家庭、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介绍自己。 【答案】 任务驱动一 示例一: 我搜集的名言: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我的感受:人生中友谊极为重要,如果没有友谊,人生可能陷入一片黑暗。 示例二: 我搜集的名言: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我的感受:

6、交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以文会友,朋友之间相互切磋学问,相互探讨问题,从而使思路开阔,学有进益,否则就会孤陋寡闻。正如学记中所指出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以友辅仁是指取友之贤以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见友之贤则思与之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见友之不贤而反省自己,引以为戒。朋友之间相互择善,如此,则道德自有所进。 示例三: 我搜集的名言: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我的感受:这句话的意思是,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同正直的人交友,同诚信的人交友,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便有益了。同谄媚奉承的人交友,同当面恭维背面诽谤的人交友,同夸夸

7、其谈、善于花言巧语的人交友,便有害了。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朋友有“益友”和“损友两种类型,懂得了何为“益友”,何为“损友,在交朋友时应交“益友”,而不应与“损友为伍。要保持积极、健康、阳光、正面的态度,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就需要我们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需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好的朋友如同阳光雨露,会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美好,而坏的朋友只同肮脏淤泥,让自己一同堕落。 示例四: 我搜集的名言: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我的感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和道德高尚的人交往,就像进入摆满芳香的芝兰花的屋子,时间一长,

8、自己本身因为受到熏陶也会充满香气,于是就闻不到兰花的香味了;和品行低劣的人交往,就像进入了卖臭咸鱼的市场,时间一长,连自己浑身都变臭了,也就不觉得臭咸鱼是臭的了。这句话让我感受到,我们应该检验自己的交友原则,需要善交益友,不交损友,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示例五:管鲍之交 春秋时期,管仲与鲍叔牙是好朋友,鲍叔牙对管仲非常了解,知道他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人才。他们两人曾经合伙做生意,分利的时候,管仲总是要多拿一些。别人都为鲍叔牙鸣不平,鲍叔牙却说:“管仲不是贪财,而是他家里穷呀。管仲几次帮鲍叔牙办事都没办好,而且他三次做官都被撤了职,别人都说管仲没有才干。这时,鲍叔牙又出来替管仲说话:“不是

9、管仲没有才干,只是他没有碰上施展才能的机会而已。”管仲曾三次被拉去当兵参加战斗,却三次逃跑。人们讥笑他贪生怕死。鲍叔牙再次直言:“管仲不是贪生怕死之辈,只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奉养啊! 后来,鲍叔牙当了齐国公子小白的谋士,管仲却为齐国公子纠效力。两位公子在回国继承王位的争夺战中,管仲曾驱车拦截小白,并引弓射杀小白,正中小白的腰带钩。小白顺势装死,骗过管仲后,日夜驱车抢先赶回国内,继承了王位,史称齐桓公。公子纠失败被杀,管仲也成了阶下囚。齐桓公继承王位后,要拜鲍叔牙为相,并欲杀管仲以报一箭之仇。鲍叔牙坚决辞掉相国之位,并指出管仲之才远胜于己,劝说齐桓公不计前嫌,拜管仲为相国。齐桓公于是重用管仲。

10、 果然如鲍叔牙所言,管仲的才华逐渐展露出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鲍叔牙推荐了管仲之后,把自己的官职放在管仲之下来辅助他。功成名就的管仲对鲍叔牙感恩戴德,他饱含深情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后来人们常用“管鲍之交来称赞管仲和鲍叔牙的友谊。天下人称赞的不是管仲的贤能,而是称赞鲍叔牙能够了解、举荐贤人! 我的感受: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交友就该求同存异,过分挑剔和苛求,最终会使你一个朋友也没有。我们都渴望拥有好朋友,但好朋友更需要理解、信任和包容。“管鲍之交”,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示例六:高山流水 伯牙

11、,先秦时著名的音乐家,曾担任晋国的使节。伯牙从小就酷爱音乐。大自然的壮美神奇,使他从中悟出了音乐的真谛。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虽然,有许多人赞美他的琴艺,但他却一直认为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 有一年,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来到了汉阳江口,时遇风浪,于是将船停泊在一座小山下。晚上,风浪渐渐平息了下来,云开月现,景色十分迷人。望着空中的一轮明月,伯牙琴兴大发,拿出随身带来的琴,专心致志地弹了起来。 他弹了一曲又一曲,正当他完全沉浸在优美的琴声之中的时候,猛然看到岸边有一个人一动不动地站着。伯牙吃了一惊,手下用力,“啪”的一声

12、,琴弦被拨断了一根。伯牙正在猜测岸边的人为何而来,就听到那个人大声地对他说:“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个砍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伯牙心想:一个樵夫,怎么会听得懂我的琴曲呢 于是他问:“你既然懂得琴曲,那就请你说说看,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了伯牙的问话,那打柴的人笑着回答:“先生,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只可惜,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琴弦断了。那打柴人的回答一点没错,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请他上船来细谈。那打柴人看到伯牙弹的琴,便说:“这是瑶琴!相传是伏羲氏造的。”接着他又把这瑶琴的来历一一道来。听了打柴人的这番讲述,伯牙心中不由得

13、暗暗佩服。接着伯牙换了一把琴为打柴人弹了几曲,请他辨识其中之意。当他弹奏的琴声雄壮高亢的时候,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说:“这琴声,表达的是无尽的流水。” 伯牙听了不禁惊喜万分,自己用琴声表达的心意,过去没人能听得懂,而眼前这个樵夫,竟然听得明明白白。没想到,在这野岭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寻觅不到的知音,于是他问明打柴人名字钟子期,就和他喝起酒来。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遂结拜为兄弟,并约定来年的中秋再到这里相会。 和钟子期洒泪而别后的第二年中秋,伯牙如约来到了汉阳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么也不见钟子期来赴约,于是便弹起琴来召唤这位知音,可是又过了

14、好久,还是不见人来。第二天,伯牙向一位老人打听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临终前,他留下遗言,要把坟墓修在江边,到八月十五相会时,好听伯牙的琴声。 听了老人的话,伯牙万分悲痛,他来到钟子期的墓前,凄楚地弹起了古曲高山流水。弹罢,他挑断了琴弦,长叹一声,把心爱的瑶琴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这对知音的友谊感动了后人,人们在他们相遇的地方,筑起了一座古琴台。 我的感受:“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形容朋友之间的情谊。古时,“高山流水的琴曲架起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心灵之桥,从此便有了知音佳话。音乐艺术的力量让阶层不同的两个陌生人走到了一起。两人越谈越投机,相见恨晚,这就是友情的力量。 示例七:管宁割席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在园中锄草,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挥锄不止,而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后,再也不与华歆为友。 我的感受: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