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4484060 上传时间:2023-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鸿门宴教学设计.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政治、军事生涯众所起的重要作用。过程与方法:点拨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请学生欣赏两首诗投影(一)垓下歌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刺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

2、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投影(二)大风歌 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学生默读理解;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二、作者简介选一学生回忆初中所学史记中的篇目,简介司马迁及史记,突出有关常识。可参考课后知识卡片“司马迁与史记”。三、背景简

3、介投影(三)一幅“陈涉起义”的教学图片一幅“楚汉相争”的教学图片教师讲解: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四、放录音,使学生准确认读。学生听录音一遍。教师强调一些字的读音。投影(四)本文的异读字有:破音异读:沛公欲王关中(wng)道芷欲间行(jin)通假异读:距关

4、,毋内诸侯(同“拒”“纳”)要项伯(通“邀”)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第二课时教学步骤一、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明确:沽名钓誉,缺乏政治远见;曹无伤告密,立即决定进攻;项伯游说,便放弃进攻。刚愎自用:谋士范增献计,先纳计后食言。宴会上范增举玦,项王不应。胸无城府,有不忍之心;脱口出卖曹无伤,经刘邦一番貌似心诚的话语吹捧,便放弃进攻,对武士樊哙的态度更是如此。寡谋轻信,轻敌自大;对项伯不辨亲疏,对范增置若罔闻。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

5、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教师点拨: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对比烘托也是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文章对刘邦的刻画,突出其善于用人(与项羽约为婚姻,对张良言听计从)、能言善变、狡诈多端、当机立断(诛杀曹无伤)的性格特征,这些都是为突出主要人物项羽服务的。三、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投影(一)秦始皇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解说:

6、项羽直率粗犷与刘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投影(二)秦末,怀王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遣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剽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解说:在灭秦战争中,刘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咸阳时,已是姗姗来迟。投影(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

7、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解说:性格急噪与老奸巨猾对比鲜明。四、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学生讨论。投影(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

8、“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五、选六个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其中选两个朗读基础好的学生担任主要角色项羽、刘邦,其他四个学生分别担任范增、项伯、张良、樊哙,由担任项伯的学生读叙述文字。教师略作指导:本文故事性强,人物形象丰满,朗读应注意突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及情节发展的张弛有效。正如我们上面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一样,项羽一听到刘邦欲王关中的消息,立刻大怒,应读出其怒不可遏的情状来;第二天刘邦赴宴一段谦词卑礼的请罪,他又显得洋洋自得,失口将曹无伤告密一事和盘托出。应读得“

9、得意忘形”。刘邦,赴鸿门假意屈从,言辞中用透出谦卑、伪饰。另外,老谋深算、正直不阿的范增,老练透辟的张良,豪壮威严的樊哙,都应在朗读中使其栩栩如生,让人物自己开口说话,如在眼前。六、着重阅读三、四段,把握人物出场顺序,分节记忆人物言行,背诵,理清背诵思路。三起三落,情节张弛有效,波澜起伏。玦项剑项帐项举羽舞羽闯王增不庄翼哙款范应项蔽樊待三、分类归纳文言知识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学生讨论明确。教师总结。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

10、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之为王11.项伯杀人,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1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同上使跟从,率领13.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用作动词交好14.拔剑撞而破之形容词用作动词击碎、击破15.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用作动词小事2.判断下列加线的词语的词义,并区分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副词,很。今

11、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3.了解“此也(耳)”“何以”两个句式。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明确:判断句,这就是啊。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明确: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凭什么呢?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明确:反问句式,“为”语气词,呢,表意“呢?”4.名句积累明确: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劳苦而功高如此劳苦功高5.课后思考和练习第三题中有5个实词,归纳其一词多义,力求在动态的语境中辨析词义。资料显示(投影或多媒体)因例句出处释义公等碌碌,所谓因人成

12、事者也毛遂自荐依靠、凭借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梦游天姥吟留别顺着、根据不如因而厚遇之廉颇蔺相如列传乘机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梦溪笔谈雁荡山因为、由于因合纳斗盆促织于是、就陈陈相因成语沿袭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孔雀东南飞原因、理由如例句出处释义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如同、像天时不如地利得道多助比、及如扬州,过瓜州扬子桥指南录后序到、往、去万事如意成语顺、随如其离违,宜别图之赤壁之战如果、假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过秦论好象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子路、曾侍坐或、或者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同上至于空空如也成语形容词词尾的样子意例句出处释义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促织意图、意愿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伤仲

13、永意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意态、神情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意料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史记张仪列传怀疑、猜疑举例句出处释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举起、抬起举其一不计其十,究竟旧不图其新屈原提出、举出举兵伐徐,逐灭之韩非子五蠧发起、发动戌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攻下、占领举贤任能成语推荐有儒生柳意者,应举下第柳毅传科举考试杀人如不能举过秦论全、尽举世无双成语全部、整个谢例句出处释义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颇蔺相如列传道歉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孔雀东南飞推辞、谢绝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辞别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感谢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告诉、劝告乃花既谢,亦可无罪于主人矣芙蕖凋落、衰亡教学反思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