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是我国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4481159 上传时间:2023-08-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4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拙政园是我国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拙政园是我国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拙政园是我国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拙政园是我国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拙政园是我国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拙政园是我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是我国(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 年3月4日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属于园林方面的有四处: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之所以有这么高的知名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拙政园是我国民 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 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另一个原因是,拙政园曾为许多 在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提供了活动场所。其中有:钱牧斋和柳如是,明末御史、 刑部侍郎王心一,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江苏巡抚李鸿章和张之洞等。拙政园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1509 年)。御史王献臣因官场失意而还乡, 以大

2、弘寺址拓建为园,拙政园的园名是根据西晋潘岳的闲居赋中的“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之句缩写而成的。“拙”,实指不善在官场中周旋之意,是陶潜“守拙归田园”中的“拙”。全园约五分之三为水,足可表现园主这种江湖之志。恽格在题他所作的拙政园图时, 写出了园景所寓的主题:“秋水长林,致有爽气。独坐南轩,望隔岸横岗,,使人悠然有濠濮间趣。”王献臣之后,屡更园主,王心一、叶士宽、张履谦等二十多人先后 为园主,因曾有“复园”、“将园”、“吴园”、“书园”、补园”等名园。现全园包括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东部(“归田园居”)三部分。其中,东部,以田 园风一东部景区二j光为主;中部,也称为“复园”,以池岛

3、假山取胜,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园内建筑大都建成于清代,其建筑风格明显有别于东部和中部。东部景区明快开朗,以平冈远山、竹坞曲水为主,兰雪堂、芙蓉榭、天泉 亭等建筑点缀于池水、山石、草木之间。二中部景区拙政园东部和中部,是用一条长长的复廊隔开的。走廊的墙壁上开有 25 扇花窗,使东部和中部隔而不断。这是全园的精华部分,池水面积占三分之一,以水为主, 池广树茂,景色自然,主次分明。主要景点有:远香堂、香洲、荷风四面亭、小沧浪和枇 杷园等。三西部景区西部台馆分峙,回廊起伏,水波倒影,别有情趣,装饰华丽精美。主要景 点有:卅 六鸳鸯馆、十八曼佗罗花馆、留听阁、倒影楼等。2008-12-22 16:4

4、2:44字体大小:大 中 小选择背景色:匚匸I游客反馈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 古典山 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 元朝时为大弘(宏) 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 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 人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音:yu,卖)蔬,以供朝夕之膳(馈). 此亦拙者之为政也, ”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 “政”事。拙政园 - 简介中国苏州四大

5、名园之一。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娄门内。明正德八年( 1513)前后,御史王献臣辞官 后用大宏寺的部分基地建园,后几经兴废,现大体为清末规模,面积约 4 公顷,分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中区为全园 精华所在,水面占 13,有分有聚,临水参差错落 地建有形体不同的楼台亭榭,其中主厅远香堂位于池南岸,由此可欣赏园中四面景物;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 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园中以轩廊小院自成一区;北面池中 以杂土石形成岛山两座;西北有见山楼,四面环水,登楼可远眺 虎丘。西区有曲折水面与中区大池相接,主要建筑有鸳鸯厅,厅 内分为南面的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北面的三十六鸳鸯馆,隔池北

6、望 小巧玲珑的扇面亭(与谁同坐轩)。北山上建有浮翠阁,登阁可 俯览全园,又能借景园外。东区现有景物多为新建,主要有兰雪 堂一组建筑和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水池建筑布置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传统造园手法迥异。拙政园水池面积较大,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古木蔽日,山光 水影,富有自然情趣;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等手法,吸收传统绘画艺术,因 地造景,景随步移,是具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1961 年定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 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 ”之意,名“拙政园”。四百多年来

7、,拙政园几度分合, 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拙政园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 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 “名园瑰宝”,拥有 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雅石斋位 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 “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 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 越显钟灵毓秀。近年来,拙政园还推出了具有传统文化

8、特 色的旅游活动-杜鹃花节、荷花节,受到了广大中外游人的喜爱和称赞。 如今二个花节已成为苏 州古城每年春天一个亮丽的旅游景点,成为苏州园林每年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该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 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人前来观 光旅游,他(她)陶醉在古老、文明的传统文化之中。拙政园 - 特点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拙政园的特点是园林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 对景等造园艺术,名园之首。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 之一。始

9、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 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 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 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 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拙政园 - 景色馆。 园林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拙政园更是中国 造园的、经典之作,与故宫、长城、 孔庙、秦兵马涌、布达拉宫等同属国宝,亦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拙政园充分挖掘传 统文化内涵,推出自己的特色花卉,每年春夏两季举办杜鹃花节和荷花节;花姿烂漫,清香远溢, 使素雅幽静的古典园林充满了勃勃生机。 拙政园西部的盆景园和

10、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 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陶冶情操涵青亭园林建筑,以亭的变化为多。亭是一种 只有屋顶而没有墙的小屋,玲珑轻巧,一般 由屋顶、柱身和台基三部分组成。在园林中 可点景、观景,又可供人小憩、纳凉、避雨。 涵青亭居于一隅,空间范围比较逼仄。整座 亭子犹如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给本来平直、单调的墙体增添了飞舞的动势。斜倚亭边美人靠小坐,天光云影,水间锦鲤遨游,荷莲轻荡。芙蓉榭榭是我国古代一种很美的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 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上,伫立水边、秀美倩巧。此榭面临广池,是夏日赏荷的好地方 缀云峰兰雪堂北,山峰高耸在绿树竹荫

11、中,山西北双峰并立,取名“联璧”。缀云峰、联壁峰为归园田居 的园中景点。缀云峰的形态自下而上逐渐壮大,其巅尤伟,如云状,岿然独立,旁无支撑,此峰 苔藓斑驳,藤蔓纷披,不乏古意拙政园- 拙政园东 园诸胜。中为涵青池,堂,周围以桂、梅有缀云峰、联壁峰,s4.世界。兰雪堂之西,梧桐参差,池北为主竹屏之。峰下有洞,步游入洞,如渔郎入桃源,桑致以明朝王心一所设计的“归园该园可分为四个量区,据记载耳岗,啸月台,紫藤坞,杏花东区的 面积约 31 亩,其规模大 田居”为主, 有放眼亭,夹 涧,竹香廊等 要建筑兰雪 池南及池左, 曰“小挑源”。 麻鸡犬,别成 茂林修竹,溪涧环绕,为流觞曲水之意。北部系紫罗山、漾

12、荡池。东甫为荷花池,面积达四五亩,中有林香楼。 家田种秫,皆在望中。但现有的景物大多为新建,重要的景点有秫香馆、松林草坪、芙蓉榭、天泉亭等,拙政园 的纪念品店也设在此处。园的入口设在南端,经门廊、前院,过兰雪堂,即进入园内。东侧为面 积旷阔的草坪,草坪西面堆土山,上有木构亭,四周萦绕流水,岸柳低垂,间以石矶、立峰,临 水建有水榭、曲桥。西北土阜上密植黑松枫杨成林,林西为秫香馆(茶室)。再西有一道依墙的 复廊,上有漏窗透景,又以洞门数处与中区相通。拙政园西园西园面积约为 12.5亩,现有布局形成于张履谦接手时期。该园以池水为中心,有曲折水面 和中区大池相接。有塔影亭、留听阁、浮翠阁、笠亭、与谁同

13、坐轩、宜两亭等景观。又新建三十 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装修精致奢丽。其中,建筑以南侧的鸳鸯厅为最大,方形平面带四耳室,厅内以隔扇和挂落划分为南北两 部,南部称“十八曼佗罗花馆”,北部名“三十六鸳鸯馆”,夏日用以观看北池中的荷蕖水禽,冬季 则可欣赏南院的假山、茶花。池北有扇面亭“与谁同坐轩”,造型小巧玲珑。东北为倒影楼,同东 南隅的宜两亭互为对景。拙政园 - 拙政园中园中部部分为全园精华之所在,虽历经变迁,与早期拙政园有较大变化和差异,但园林以水 为主,池中堆山,环池布置堂、榭、亭、轩,基本上延续了明代的格局。从咸丰年间拙政园图、 同治年间拙政园图和光绪年间八旗奉直会馆图中可以看到山水之南的

14、海棠春坞、听雨轩、玲戏馆、枇杷园和小飞虹、小沧浪、听松风处、香洲、玉兰堂等 庭院景观与现状诸景毫无二致。因而拙政园中部风貌的形成,应 在晚清咸圭至光绪年间。中区现有面积约为 18.5 亩,其中水面占 1/3。水面有分有聚临水建有形体各不相同,位置参差错落的楼台亭榭多处。主厅远香堂为原园主宴饮宾客之所,四面长窗通透,可环览园中景色;厅北有临池平台,隔水可欣赏岛山和远处亭榭;南侧为小潭、曲桥和黄石假山;西循曲廊,接小沧浪廊桥和水院;东经圆洞门入枇杷园, 园中以轩廊小院数区自成天地,外绕波形云墙和复廊,内植批杷海棠、芭蕉、竹等花木,建筑处理和庭院布 置都很雅致精巧。远香堂既是中园的主体建筑,又是拙政

15、1 .园的主建筑,园林中各种各样的景观都是围 ;”绕这个建筑而展开的。远香堂是一座四面厅,.建于原“若墅堂”的旧址上,为清乾隆时所建,-: 青石屋基是当时的原物。它面水而筑,面阔異一V 1三间,结构精巧,周围都是落地玻璃窗,可以从里面看到周围景色,堂里面的陈设非常精雅,堂的正中间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 “远香堂”三字,是明代文征明所写。堂的南面有小池和假山,还有一片竹林。堂的北面是宽阔的平台,平 台连接着荷花池。每逢夏天来临的时候,池塘里荷花盛开,当微风吹拂,就有阵阵清香飘来。堂的北面也是拙政园的主景所在,池中有东西两座假山,西山上有雪香云蔚亭, 亭子正对 远香堂的两根柱子上挂有文征明手书“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亭的中央是元代倪云林 (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子,元末无锡人。工诗,善山水,为元代四大画家之一)所书 “山花野 鸟之间”的题额。东山上有待霜亭。两座山之间以溪桥相连接。山上到处都是 花草树木,岸边则 有众多的灌木,使得这里到处是一片生机。远香堂的东面,有一座小山,小山上有 “绿绮亭”,这 里还有“枇杷园”、“玲珑馆”、“嘉实亭”、“听雨轩”、“梧竹幽居”等众多景点。从梧竹幽居向西远望,还能看到耸立云霄之中的北寺塔。水池的中央还建有荷风四面亭,亭的西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