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4475085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1.古代诗歌五首(后附答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把握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3.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

2、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青未了( lio)怆然(chung) 决眦( z ) B.天涯( y ) 腊酒浑( l ) 浩荡(ho) C.拄杖(zhng) 箫鼓( xio) 衣冠(gun) D.鸡豚( tn ) 岱宗(di) 凌 绝顶(lng)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望岳唐杜甫 B.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 C.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D.己亥杂诗明龚自珍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荡胸 /生层云,决眦 /入归鸟。 B.飞来山上 /千寻塔,闻说鸡鸣 /见日升。 C.萧鼓 /追随 /春社近,衣冠 /简朴 /古风存。 D.浩荡 /离愁白 /日斜,吟鞭 /东指

3、即 /天涯。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独怆然而涕下( )( ) (2)荡胸生曾云 ( ) (3)自缘身在最高层 ( ) (4)拄杖无时夜叩门( ) (5)落红不是无情物 ( ) 5.文学常识填空。 (1)登幽州台歌选自 ,作者是唐代的_。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从中可以看出诗人 的落寞情怀。 (2)望岳作者是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_,字_,自号“ ”,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他的诗被称为“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3)登飞来峰的作者_是_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通过诗人登上高山

4、之塔,表达了诗人向往登上最高层的壮志和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 的人生态度。 游山西村选自_,作者 _,字_,号_, (朝)著名诗人。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对 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其中_ ,_两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5)己亥杂诗的作者_,_代思想家、文学家。全诗抒发了自己辞官司离京时的复杂感情,展示了诗人_ 的坚强性格和无私献身精神。 6.对杜甫的望岳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5、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合作探究 7.登幽州台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望岳一诗抒发了杜甫怎样的情感?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拓展延伸 10.登幽州台歌并未写作者登台之后所见之景,假如你就是诗人陈子昂,请描绘一段景物来描绘自己此时的心情。 当堂测试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1.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请说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蕴含的人

6、生哲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眷泥更护花。 13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14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突破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怆然(chung) 流涕(t) 青未了(lio) B决眦(z) 箫鼓(xio) 足鸡豚(tn) C岱宗(di) 自缘(yun) 腊酒浑(hn) D拐杖(zhng) 叩门(ku) 凌绝顶(lng) 2.默写下

7、面的名句。 (1)不畏浮云遮望眼, _。(王安石登飞来峰 ) (2)山重水复疑无路, _ (陆游游山西村) (3) _,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4)_ ,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5) 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会当凌绝顶, _。(杜甫望岳) (7)念天地之悠悠,_ 。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填空。 (1)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古人来者”指的是 _ 。“独字表现 了作者_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_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 有_的感情基调。 (2)杜甫的望岳一诗,“钟”在这里是“ 的意思,用一“钟”字,将大自然 _,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8、远望中泰山的 _。 (3)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 _。诗人善于把 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_ 的人生哲理。 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9、”,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中诗人通过抒发登台的感慨,表达了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B望岳一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游山西村全诗围绕“游”字,勾勒出一幅色彩艳丽的江南农村风光图,表现了农家的殷勤好客和风俗古朴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D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辞官离京时的复杂感情,表现了诗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始终愿为国家效力的奉

10、献精神。 合作探究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胸怀?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两句诗含着怎样的哲理? 9.如何赏析己亥杂诗的最后两句? 拓展延伸 10.登飞来峰和望岳两首诗同是登高之作,在内容和情感上有何异同? 当堂测试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寒 夜 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注释竹炉:指用竹篾套子套着的火炉。才:仅。 11.请展开合理想象,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的情景。 12.试从“梅花这个意象來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

11、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谷口,山谷的入口。辛夷:木兰树的花,比杏花开得早。 12.试分析诗歌前两句在全诗中的作用。 14.三四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柏林寺南望 (唐)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 【注释】精舍:寺庙,指柏林寺。 霁:雨止。 15.诗的前两句描写诗人遥闻钟声、泊舟穿径的情景,“微”、“深二字体现出了柏林寺 的环境特点。 16.诗的后两句描写云峰相依的景象,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17.登高远眺,诗人眼中山色尤为苍翠,试根据第三句分析原因。 18.“画出西南四五峰”不但写出了山峰的美妙,还表达了“望者 怎样的情感? 答案: 21.古代诗歌五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有感情地诵读五首古诗,注意节奏和韵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4.学习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 掌握诗歌主要内容,理解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学习难点 学会运用一般的诗歌鉴赏方法:诵读理解(译读)品析。 第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