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4470001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学案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3 短文两篇 (学案含答案)13.短文两篇 素养目标 1.理解并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学习作者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说理的方法。 3.树立正确的读书观,认识读书的价值,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第1课时 重点:学习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排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进行说理的方法。 情境预设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不少关于读书的名言吧,比如“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要有感受,要有审美感,对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会贯通,并使之付诸实现等。 这些名言,都体现了

2、名人对于读书的看法。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著名作家培根的谈读书,看看他对读书有哪些独到的见解,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导学建议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拓展学生对名人读书心得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课上以此引入,设置情境。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马克思曾誉之为“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主要著作有随笔新工具论新大西岛等。他曾在新工具论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黑格尔曾评价:“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雪莱曾赞叹:“培根勋爵是一位诗人。 1.重点字音。 怡情

3、( )要诀( )狡黠( ) 聪颖( ) 诘难( ) 滞碍( ) 吹毛求疵( ) 文采藻饰( ) 2.重要词语。 (1)高谈阔论: (2)文采藻饰: (3)寻章摘句: (4)味同嚼蜡: (5)吹毛求疵: 3.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归纳层意,理清文章思路。 学习小助手 作者围绕“读书”,谈了读书的目的、方法、价值三个方面的内容。 【答案】1.yjuxiynjizhczo 2.(1)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2)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3)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4)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5)刻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第一层(从开头到

4、“全凭观察得之):探讨读书的正确目的。 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探讨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探讨读书的价值。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细读课文,归纳作者观点。 1.“读史使人明智皆成性格。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2.“人之才智但有滞碍皆有特药可医。”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什么观点 作者是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述这个观点的 【答案】任务驱动一 1.观点: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作者是用归纳法来论述这

5、个观点的,从积极方面论证各种学科的书籍经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 2.观点:读书能弥补人性格、精神(才智)上的缺陷。作者是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来论述这个观点的。 任务驱动二 精读课文,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运用圈点批注法画出文中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探究其作用,学习其用法。 示例:“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用“自然花草”比喻人的“天生才干,用“修剪移接”比喻读书学习,形象地阐述了读书和经验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的语言形象生动。 【答案】比喻论证:“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

6、文笔老练,说理透彻。这种比喻论证的运用,使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对比论证:文章开头先正面说读书的目的,接着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结尾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接着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人的性格、精神上的缺陷。这样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使人信服。 排比论证:“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起来富有气势,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任务驱动三 品读课文,体会语言特点。 黑格尔这样评价培根的作品:他(培根)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着

7、当作格言。请结合课文内容,分组探讨本文的语言特色。 学习小助手 体会语言的特点,要抓住一些重点的语句,结合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蕴等方面进行分析。 导学建议 本文语言凝练,很多句子都可以当作格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积累。 【答案】示例: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精辟。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文字优美、流畅,蕴含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备选问题 1.课文中作者介绍了哪些好的读书方法 【答案】 读书要仔细推敲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局限于文字的推求。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读法。提倡把读书和讨论

8、、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2.请你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名人读书的故事,要求表达清楚,语言流畅。 【答案】 示例一: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对联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对联的意思是说读书要靠平时下功夫,不能一时心血来潮。要想获得成功,必须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绝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示例二:孔子晚年花了很大的精力把周易读了一遍,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他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之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反反复复地读,使编连竹简的皮条绳断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这就是“韦编三绝的故事。 3.小敏读书

9、时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开小差,读书效果不理想。为此,她很苦恼。请你利用本课所学知识,为小敏支个招。 【答案】 示例:小敏,你应该多读数学书,多做数学题。培根说过:“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你不妨试一试。 思维导图 完成下面行文思路的梳理。 谈读书端正态度 正确读书 【答案】 目的怡情长才态度、方法价值塑造人的性格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第2课时 重点:了解驳论文的特点,学习并掌握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情境预设 培根谈读书中讲述的一些读书方法,给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其实,我国古人也总结了很多读书方法,陶渊明的“好读书,不求甚解就是其

10、中的一种。你理解陶渊明说这话的真正意思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作家马南邨的不求甚解,一起来了解陶渊明的这种读书方法。 【预习导学】 【走近作者】 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代表作有文论集论中国历史的几个问题,杂文集燕山夜话三家村札记,诗词集邓拓诗词选,等等。 1.根据意思写词语。 (1)原意是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 (2)极端的自高自大。( ) (3)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 (4)形容开阔或通达。( ) 2.在阅读不求甚解一文后,你的同桌

11、说:“文章的论点一般是文题或第1段,从不求甚解一文来看,本文主要论述了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一观点。”你怎么看 【答案】1.(1)不求甚解 (2)狂妄自大 (3)咬文嚼字 (4)豁然贯通 2.不求甚解一文是驳论文,破立结合。文章主要阐述“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是作者摆出的批驳的靶子。 【合作探究】 任务驱动一 理清文章思路。 本文是一篇驳论文,作者是如何批驳别人的观点的 又是如何阐述自己的主张的 请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习小助手 理清文章论证思路,首先要概括段意,并划分层次结构;再把各层层意用“首先接着”“然后最后”

12、等词语串联起来。 【答案】作者首先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接着介绍“不求甚解的出处,全面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及“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再从正、反两方面举例(诸葛亮、普列汉诺夫)论证了读书的要诀在于虚心、会意;然后从反面否定、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正面引用陆象山的语录佐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 任务驱动二 分析论证方法。 品读课文,讨论分析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素养检测】比较谈读书和不求甚解在内容、论证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的异同。 课文 主要内容 论述角度 写作方法 谈读 书 不求 甚解 【答案】课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

13、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 如第5段从反面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求甚解”,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证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的正确性。 【素养检测】 两文都围绕读书来谈,都谈到了读书的态度、方法;论证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论证方法灵活多变,有理有据 探讨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较全面,侧重对读书各方面问题的探讨立论:先提出观点,再阐释说明通过对“不求甚解”的回溯分析,引导读者正确认识其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观,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驳论:树靶子,引出处,释新义,举例子,引语录,得结论 任务驱动三 思辨运用。 学习不求甚解的方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看风使舵班门弄斧滥竽充数 导学建议 该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思考作答,引导学生言之有据,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看风使舵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便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