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反袁芳.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439563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反袁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案例反袁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案例反袁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反袁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反袁芳.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反思案例简述:2012年12月9日上午,九年级历史组围绕学校开展的第六届学科节活动,在备课组内展示了一节公开课,践行了道德课堂教学模式,从“出示目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问展示点评精讲当堂达标”六个环节入手,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效果良好,目标达成度高。案例反思: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方式,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如自主学习环节,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小字内容,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国家、部门、标志、主要成果,结束的时间和标志等。学生先通过自学,自学不会的学生可以向学习小组求助,由组内学生帮助解决问

2、题,如果求助学生后问题仍然没有解决,那么这个问题才由老师来解决。学生自学完成后开始检测,在检测时老师要提问一些中等或偏下的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其目的是使问题充分暴露出来,这符合道德课堂十大行动策略中的第八条:突出“展示”和第九条:强调“反馈”,对于学生在展示性学习之后反馈出来的问题,仍然通过“兵教兵”的方式来解决,这同时又符合了第六条“先学、展示、反馈和第四条:实施“独学、对学、群学”三种基本学习方式。在合作交流环节,小组合作说出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总结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及启示。这种分组讨论学习,对于学生不会的问题,强调组内讨论解决,只有组内讨论解决不了的东西才允许提出来,让

3、同学或者老师帮忙解决,这又符合了道德课堂十大行动策略中的第三条,实施分组合作学习。综上所述,我觉得我们学校的这种六环节的模式,许多环节的设计上已经符合道德课堂的要求,我们也在尽量尝试解决田局长提出的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你怎样把学生带到哪里?你如何确信你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虽然这些个问题我们回答的尚不够准确,但我们已经而且准备继续这种尝试。当然,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要求教育者用“合道德”的方式,在充满尊重、关怀、民主、和谐的环境中,在保证学生身心愉悦、人格健康、精神自由、生命自主的学习过程中,使学习者获得学业进步和身心全面发展。对照这个要求,我们的课堂还

4、存在不少问题,现诊断如下:1、在细化解读课标方面,尽管我们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我们的教师仍然还没有把课程标准作为自己的最高行动纲领,没有内化自己自觉主动的行为。另外在编写导学案上,还存在学习目标与细化解读课标两张皮现象。这有待我们继续的努力。2、 在打造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仍有部分老师的课堂效率不高,把学生的水平等同于自己的水平,说学生“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学不会”,这事实上是没有真正调查学情,以自己的水平来要求学生,这也是不符合道德课堂的行为。3、在课堂上,尤其是在文科的课,老师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属于机械性的或者是记忆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数学生能够从课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缺乏一些能够引起学生

5、思考的创造性的问题。4、还有一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存在讲解过多,安排学生交流合作的时间过少等问题。5、我们在对待学困生问题上,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在作业要求上,仍然存在简单化的倾向,学优生、学困生一样的作业,导致学困生完不成。二是对于学困生忽视思想工作,走不进学生心灵,工作方法不细致等问题。反思我们在课堂教学方面的种种种种“不道德”甚至“反道德”的现象与问题,我们深感构建道德课堂方面,我们做的还很不够,我们还没有真正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生活需要。对照田局长的讲话,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把“构建道德课堂,提升师生生命质量”作为目标,把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推向深入。袁 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