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554360113 上传时间:2024-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阅读理解(1)(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卷(四) 阅读理解(1)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一)国际博物馆日 【材料一】博物馆的历史十分悠久。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少数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相继建立博物馆,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20世纪中叶后,博物馆飞速发展,进入为社会服务的新阶段。1974年6月,国际博物馆协会召开第11届会议,将博物馆

2、定义为“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1977年5月18日被确定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从此,每年国际博物馆日都有确定的活动主题。 【材料二】 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名片 国宝档案: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收藏展馆:中国国家博物馆 所属年代:新石器时代前期,距今6000年左右 文物材质:红陶砂质 外观描述:器腹外壁的一侧绘有鹳鱼石斧图。图的大小约占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 保护级别:200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6

3、4件不可出国展出的珍贵文物之首。 【材料三】2023年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全国多家博物馆推出了精彩的线上线下活动。 甘肃省博物馆青少版音频导览上新 从二三十亿年前的地球,到彩陶大放异彩的史前文明,再到贯通东西的丝绸之路和妙相庄严的佛教艺术,甘肃省博物馆全面地展示了甘肃大地上的自然、人文历史。这次专门给孩子们准备了“甘肃古生物化石展”“甘肃彩陶展甘肃丝绸之路文明展”和“甘肃佛教艺术展等一系列青少版讲解音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看懂文物,理解展览,感受文化。 博物馆之“直播探馆”北京郭守敬纪念馆 博物馆联合北京广播电视台开展“直播探馆活动,线上与大家一起认识科学家郭守敬,探究大运河和北京城的关系

4、,同时联合京报馆一起组织共创者大会,为博物馆的发展交换更多的灵感、创意与资源,使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认识观念发生了转变,博物馆是高水平的文化殿堂,为人们提供了高水平的精神享受,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博物馆里,方寸之间,一览千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增备案博物馆382家,全国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 1.阅读材料一,梳理博物馆的发展历程,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中国国家博物馆已经上线语音导览功能,请你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为国宝“鹤鱼石斧图彩绘陶缸”设计一段语音介绍词。 3.材料三最后一个自然段提到人们的认识观念发生了转变,结合三则材料

5、,下列与转变之后的认识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是我国的重要财产,应重点保护,不予展出。 B.去博物馆参观是同学们获得精神享受,提高文化水平的好机会。 C.博物馆在举办活动的同时应收取相应的费用,实现其营利发展。 (二)成都大运会 【材料一】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大运会),其前身为国际大学生运动会,是规模仅次于奥运会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素有“小奥运会之称。大运会由国际大学生体育联合会主办,分为“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原则上每两年举办一届,只限在校大学生和毕业不超过两年的大学生(年龄限制为1728岁)参加。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大运会,纷纷派出最优秀的

6、运动员参加角逐。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在四川成都举办,这是中国西部第一次举办世界性综合运动会。大赛共设篮球、排球、田径、游泳等18个大项、269个小项,共有113个国家和地区的6500名运动员参赛。 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由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是以熊猫基地真实的大熊猫“芝麻”为原型创作的。“蓉宝造型呈奔跑姿态,手持“31”字样的大运火炬,耳朵、眼睛、尾巴似火焰形态。它的面部构思参考了传统艺术瑰宝川剧的

7、脸谱样式,这是川剧这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大运会的地方特色结合的创新体现。 【材料二】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办,对成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成都正加快推进“三城三都(世界文创名城、世界旅游名城、世界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国际音乐之都、国际会展之都)建设。承办大运会,是成都进一步走向国际,提高国际知名度的绝佳机会。大运会期间,成都全力以赴,为全世界呈现了一届精彩、圆满的国际体育盛会。 成都地域文化元素 文化构成 城市文化表述 历史文化 历史遗迹类,如武侯祠、金沙遗址民俗类,如皮影宗教类,如道教 自然人文景观 景区类,如西岭雪山、青城山植物类,如银杏、芙蓉花动物类,如大熊猫 城市建筑 古

8、建筑类,如成都道教宫观建筑现代建筑类,如高新区标志性建筑群“天际线”系列 【材料三】成都大运会启用了49处体育场馆,为各项赛事提供训练、热身和比赛场地。其中,新建场馆13个,改造提升36处。成都大运会场馆数量多、功能齐,能充分满足大运会等世界大型赛事举办的需要。场馆分布广,覆盖面大。成都大运会场馆分布于成都15个区(市)和在蓉高校,既有大型综合性赛事场馆,又有专项赛事场馆;既有坐落于城市公共环境的场馆,更有坐落于校园里的场馆;既有大众化运动项目所需场馆,也有新兴休闲运动项目所需场馆。基于“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充分考虑利用高新科技手段以实现赛后的可持续利用以及低碳

9、环保。例如,凤凰山体育公园配备了智能导航系统和场馆智能安全援助服务系统,可以精准导航和一键救援。新都区香城体育中心将雨水回收系统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保证了赛事期间场馆干爽,实现吸收水分的循环利用。 1.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成都大运会的吉祥物突显了四川特有的文化。 ( ) (2)大运会是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规模与奥运会是一样的。 ( ) (3)成都大运会场馆建设符合“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 ( ) (4)成都大运会的参赛运动员都是大学生,都来自中国。 ( ) 2.请你仔细观察成都大运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再结合材料一中的描述完成练习。 (1)成都大

10、运会会徽主体呈“U”型,是会徽图形中英文“ 的首字母。 (2)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有哪些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至少写三点) 3.读材料二可知,成都地域文化元素构成可以分为 _、 _、 三大类,成都比较知名的历史遗迹有 _、 等。 4.请你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向游客简要介绍成都大运会场馆的特点。 二、说明文阅读。 (一)中国茶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在我国,数百种茶树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江南、江北、西南和华南四大茶区。“疏雨半晴回暖气,轻雷初过得新芽。”每年三四月,制茶师们用世代相传的传统制茶技艺,如杀青、闷黄、渥堆、萎凋、做青、发酵、窨制等核心技艺,制作出绿茶、黄茶、黑茶

11、、白茶、乌龙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可达2000多种茶品。 “夫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中国各地民众对茶品有着不同需求。如江苏、浙江一带的人喜好绿茶,闽台地区好乌龙茶,西藏、新疆等地习惯用黑茶制作酥油茶、奶茶等。 喝茶是生活,也是文化。中国人泡茶有很多讲究。什么样的水泡茶最好?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写道:“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茶具的选择也因人而异。紫砂茶具可吸收茶汁、保持茶香,非常适合老茶友们细细品茶;玻璃茶具玲珑剔透,能让人看到茶叶在水中的变化泡茶的水温也要依茶而定。水温的讲究是为了生发茶香,绿茶求其鲜,红茶求其浓。 品茶则更是人生乐事。享受品茶之乐需调动多种感官:凝神

12、静气以鼻深嗅那淡淡的茶香,茶未饮,心先醉;浅尝一口,那茶味的清苦令人沉静;再定睛细细欣赏那美妙变化的茶形,则更是大有诗意,绿茶嫩芽,朵朵直立,芽尖慢慢散开,渐渐舒展,徐徐下沉,会让品茶者感到心境的悠然。 由喝茶形成的相关习俗,世世代代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比如:给家中长辈敬茶,茶友之间品茶、论茶这些习俗背后,饱含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文化内涵。 在古代,中国茶随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与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中国的茶文化也逐渐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何将

13、这一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据茶叶博物馆馆长介绍,以前,“中国茶”相关知识和技艺主要通过家族、师徒和社区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承。而现在,它的传承已进入校园。目前,有40多所中职和8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茶学和茶文化专业,每年培养制茶、茶艺等专门人才3000多人。让“中国茶香飘四方,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责任! 1.用“ ”在文中画出中国的传统制茶技艺。 2.根据短文内容完成填空。 (1)第自然段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 _ ;第 自然段画“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正在大力发扬“中国茶”文化。 (2)第自然段主要写了_ _ 。 (3)读第自然段可知,泡茶有讲究,可概括为 _ _、茶具的选择因

14、人而异、_。读第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品茶之乐,乐在鼻嗅茶香、 茶 _、眼 茶 时,能感受到心情的愉悦、沉静和悠然。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茶树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 ) (2)喝茶的习俗彰显着中国人谦、和、礼、敬的文化内涵。( ) (3)在古代,中国茶、丝绸、瓷器等,被认为是共结和平的纽带,促进着中国和世界的友谊与合作。( ) 4.第自然段画“处都引用了古诗文来介绍中国茶,这样写(多选)( ) A.说明茶在古代就已融入了中国人的生活。 B.说明茶在古代就已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传播。 C.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 D.点明了茶的分布、制茶时节、茶是重要民用的特点。 5.祁门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昶近5年间收徒授艺17人,这是在通过 方式传承“中国茶”。( ) A.家族 B.师徒 C.社区 D.校园教学 6.几位来自江苏的老师要来参加“中国茶研究活动,同学们想让这几位老师享受到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